莫微微 杨志伟
【摘 要】目的:研究行为康复训练提升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生活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现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内,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发育迟滞的患者70例,将开展常规康复护理的35例设定为A组,将开展常规康复护理与行为康复训练的35例设定为B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结果。结果:护理后,B组患者的各项NOSIE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且B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行为康复训练应用于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行为康复训练;精神发育迟滞;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056-01
精神发育迟滞主要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之前,以18岁以下人群为主要发生群体,疾病特症为智力低下与社会适应困难等心理发育障碍,临床上将划分为轻、中、重以及极重度4个等级,其中中度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智商介于35~49,以发音不清、词汇贫乏为主要临床表现,计算水平仅限于个数加、减,可以进行简单劳动,但是质量与效率均比较差[1]。当前,临床上针对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治疗,主要是以教育训练为主,再以药物治疗作为辅助,通过加强患者的日常行为训练,培养患者的健康生活与行为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基于此,本文研究了行为康复训练提升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生活质量的应用效果,并将详细的研究资料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现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内,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发育迟滞的患者70例,将开展常规康复护理的35例设定为A组,将开展常规康复护理与行为康复训练的35例设定为B组,A组中有男患者20例,有女患者15例,年龄介于的4-1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9.64±3.01)岁;B组有男患者18例,女患者17例,年龄年介于5-1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0.33±3.87)岁;此研究由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批准之后开展,且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已签字同意;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信息资料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显示P>0.05,证实可以做下一步的对比与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的康复护理,由护理人员或者家属对患者进行日常看护。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再开展行为康复训练,具体为:1.训练内容与目的。①对患者开展进食行为训练,让其学会自己进食,引导其自己用杯子喝水,并主动吃饭和控制食量。②开展洗漱行为训练,让患者学会自己刷牙、洗脸、洗脚以及梳头。③二便行为训练,让患者明白二便要入厕,并懂得使用手纸,便后知道冲厕,定点入厕等。④穿脱衣行为训练,让患者学会穿和脱衣裤,会解或者系钮扣,穿脱鞋袜等。⑤个人卫生行为训练,让患者明白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可以随地吐痰,不能拾垃圾、乱扔东西,饭后知道漱口、擦嘴,并定期进行洗澡。⑥语言交流行为训练,让患者学会将饥饱、冷暖等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2.训练方法。依据患者具体的自理缺陷情况,为其制定出针对性的行为训练计划,并依据自理缺陷程度对患者进行分组,每组由1位护士与1位护理员构建,护士的职能为训练计划制定、讲解,每日对训练的效果进行三班记录。护理员则为训练的实施者,随时与患者交流与沟通,了解患者需求,并满足,增强患者的信任感,让患者积极参与训练;训练时护理员将动作分为多个步骤,并作出示范,让患者学习,若患者不配合学习,不得强迫,需耐心的进行引导,每天定时进行重复训练,让患者慢慢撑握一些生活技能。3.音乐康复治疗。选一些节奏比较鲜明的儿童曲目让患者聆听,让其将注意力集中在音乐上,聆听音乐时引导患者作一些简单、规律的身体动作。开展音乐暗示性放松训练,为患者播放一些即兴的音乐,让其在听音乐时跟着音乐律动做一些身体动作,或通过音乐心理话剧或者音乐记忆法来放松患者的身心,让其学会享受。行为训练每天训练1次,30min/次,每连续训练3周之后,停10天,以免患者过度劳累。
1.3指标观察
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表》(NOSIE)评定患者的康复情况,项目主要包括社会能力、个人整洁、迟缓、抑郁以及激怒,在0-4分记录,无记0分,有时记1分,常常记2分,经常记3分,一直记4分。
借助于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项目主要包括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社会兴趣以及日常生活功能等,各项25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将此研究得的全部资料与数据纳入至SPSS22.0软件中进行统一分析与处理,当中的计量资料现以%进行表示,检验则以X2开展,计数资料现以(x±s)进行表示,检验则以T开展,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NOSIE评分
训练前,两组患者各项NOSIE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训练后,B组患者的社会能力与个人整洁度评分明显高于A组,而迟缓、抑郁以及激怒评分则明显低于A组,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训练前,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训练后,B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与A组相比明显更高,P<0.05。见表2:
3 讨论
精神发育迟滞以发音不清、词汇贫乏以及生活功能较差为主要临床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无论是对于患者,还是其家庭都是的沉重的打击,并且大部分的精神发育迟滞均会因为社会功能障碍无法融入社会,甚至成为社会的负担,尤其是重度精神发育迟滞的患者因为智力极差,语言发育的水平非常低,一部分患者甚至不会说话,无法将表情或者情感反应正确的表达出来,时常重复一些无目的行为与动作,且极容易冲动,单纯采用抗精神病药物开展治疗多数无法治愈,加上精神发育迟滞患者长时间于封闭环境中生活,几乎与外界隔绝,使得患者逐步精神与生理活动进一步衰退,社会的适应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越来越弱,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因此,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开展行为康复训练,培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社会能力非常重要[3-4]。以往对于精神发育迟滞患者临床多以常规康复训练为主,但由于多数患者年龄比较小,常规训练难以让其集中注意力,训练效果并不理想,而采用行为康复训练与音乐行为康复训练,则可以通过音乐让吸引患者的注意力,通过患者感兴趣和轻快的曲目让患者在聆听音乐时释放自己的天性,护理人员则在些时给予一些行为指导,让患者模仿行为动作,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疗效,通过这种方式让患者掌握更能适应其生活环境的一些行为技能,培养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娱乐以及社效活动等行为技能[5]。本次研究也显示,训练后, B组患者的社会能力与个人整洁度评分明显高于A組,而迟缓、抑郁以及激怒评分与A组相比明显更低,P<0.05;且B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与A组相比明显更高,P<0.05。
综上所述,行为康复训练可有效提升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社会、日常生活行为技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蔡晓培.责任制护理干预联合听觉统合训练在精神发育迟滞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20):3782-3783.
[2] 张玮婉,高超.社交沟通康复系统应用于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效果及对心智发育的影响[J].中国医学工程,2019,27(06):86-88.
[3] 祖永军.综合康复护理在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04):75-77.
[4] 诸永兴,陈兆红.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护理(1例)[J].医疗装备,2018,31(07):183-185.
[5] 李文英,彭小燕,张宗红.引导式教育对精神发育迟滞(智障)儿童的影响[J].华夏医学,2016,29(06):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