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官琼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002-02
说到“脑卒中”,大家可能对此比较陌生,但如果说到“中风”,大家便会恍然大悟。脑卒中又称中风,也可被称为脑血管意外,是一种由于脑血管破裂或血栓栓塞而导致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这两种脑卒中都可引起脑组织损伤。
经临床调查发现,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较高,多发生于男性中老年人,主要发病原因是颈内动脉和椎动脉栓塞。
说到发病原因,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都是脑卒中的病因,如同刚刚说到的男性中老年人发病较多,此外,我国脑卒中发病率高于欧美国家。当然,脑卒发病最常见的原因是脑动脉栓塞或脑血管破裂。冠心病伴有房颤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患者都极易导致血栓栓塞,从而使脑部血管性风险增加。在这些因素当中,高血压最重要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狭窄和闭塞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其他可引起心脏或血管病变的因素都可成为脑卒中的病因,包括肿瘤压迫颈动脉、风湿性心脏病或动脉炎以及结缔组织病等均可破坏正常的组织器官,使动脉或心脏受损,从而引发脑卒中。
引起脑卒中发生的另一重要原因是不良生活方式。比如习惯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肥胖且缺乏体育锻炼、嗜酒、等均可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可根据症状持续时间、脑动脉病变程度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程度分为三种类型,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完全性卒中。但是,在这三种类型中,都会表现出突然发生的肢体运动障碍,具体表现为面部、手臂或腿部突然感到无力;还会表现出神经功能障碍,具体表现为一侧面部、肢体麻木或偏瘫;还会表现出神志不清、视力或听力障碍、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等,严重的完全性卒中患者可出现意识障碍。
可以看出,脑卒中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极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重视脑卒中患者的家庭护理,以加快患者身体恢复,同时也要注意脑卒中患者发病先兆,避免忽略关键临床表现而延误治疗时机。
在此,总结了一些关于脑卒中患者的家庭护理措施,主要包括预防干预、控制原发病、并发症预防、早期康复治疗及心理护理这五大护理方式。
1 预防干预
预防是家庭对脑卒中患者健康护理的重要措施,主要是饮食方面的预防,主要包括禁烟禁酒、限盐限糖,还要多食用水果蔬菜、进行体适当育锻炼等。这些饮食方面的限制可帮助患者稳定血压、血脂,以减少心血管病危險因素,防止病情加重。
2 控制原发病
对于有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患者来说,控制原发病的主要方式是根据患者出院医嘱服药。家属应牢记服药方式,应用降压药、抗血小板聚集药、降糖药等,以控制血糖、血脂,防止更严重的脑血管意外。
3 并发症预防
由于脑卒中患者会表现为突然发生的面部、肢体运动及神经功能障碍,严重者会导致患者长期卧病在床,不易移动,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如褥疮、肺炎、深静脉炎等。这就需要患者家属时常帮助患者翻身、扣背,同时要注意患者饮食、饮水等是否发生呛咳,避免误吸入肺。除此之外,还需要患者家属时常对患者不能动的上下肢进行按摩,防止长期不动导致的萎缩及深静脉血炎。
仅仅依靠家属是不够的,对并发症的预防还需要患者的配合。长期卧床的病人还会出现便秘、泌尿系感染等情况,如出现不舒服的症状,患者本人应及时示意家属,使家属及早发现,及早解决问题。
4 早期康复治疗
早期康复治疗是指患者根据个人身体情况,及早进行适当锻炼,以期最大限度恢复身体健康。最早期的康复治疗可指家属的按摩、辅助肢体运动。当病人身体状况好转后,可根据自理能力进行日常活动,如吃饭、穿衣等,情况较好的患者可在拐杖等工具的辅助下适当锻炼肌肉,如握手、慢走等活动。
这些活动有助于患者肌肉运动、身体平衡等机能的恢复,使患者尽早恢复自理能力,减轻家属身体负担和患者的心理负担。
早期康复治疗还包括对患者说话、读写的引导。家属应对患者保持耐心,通过认图等方式引导患者说话,锻炼患者能力,尽早恢复健康。
5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不可缺少的护理措施。随着人们对心理问题的重视,患者心理健康的评估也越来越重要。
由于脑卒中患者会出现偏瘫,导致生活质量直线下降,患者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这就需要家属与患者及时沟通,细心安抚患者,做到不在患者面前发牢骚,时常安慰患者,在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及时给予鼓励,使患者保持良好、乐观的情绪,以便积极配合后续治疗,尽快恢复身体健康。
目前,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严重脑卒中可造成机体和神经功能永久损伤,因此,我们应对脑卒中引起足够的重视,对脑卒中患者的家庭护理措施有着充分的了解,同时还要关注脑卒中的发生先兆,以避免造成患者脑部病灶扩大,延误治疗时机,给患者本人和家属造成更大的损失。
通过以上几点可以看出,脑卒中患者的家庭护理措施较为复杂,不管是饮食预防还是早期康复,对家属和患者来说都是很大的考验。因此,在家庭中,患者和家属应互相鼓励,努力营造温馨、舒适的恢复环境,使双方都保持乐观的心态,对患者的恢复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