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璐珊, 贾 辉
(1.宁波市科技信息研究院, 浙江 宁波 315000; 2.武警海警学院 基础部, 浙江 宁波 315801)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深入,资本、智力、信息、物流等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要素跨行业、跨区域、跨国界流通更趋频繁,使得区域性产业结构的竞争更加白热化。构筑具有竞争力的区域产业结构的可能路径是通过培育区域产业创新集群探寻新的发展模式和增长极。
集群是基于地方的,具有专业化特征的生产系统或创新系统。一些同处或相关于特定的产业领域的企业和机构,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在地理上靠近并相互联系和合作,形成独特的地方创新环境[1]。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集群、群聚或集群等词汇就频繁出现在国内外区域研究的文献和区域政策的文件中。比如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2]认为,产业集群可以提高企业、区域和国家的竞争力;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认为,产业集聚可以产生规模报酬递增。传统产业集群的发展机制是马歇尔外部经济,即集群的地理邻近和互动能够降低企业的时间成本和物质成本,通过集群内上下游企业间的协作实现其核心业务的专业化,并形成外部劳动分工。然而,产业集聚和集群促进创新的功效不是自动产生的,前提是产业集聚企业能在相互信任和合作的学习氛围中促进技术创新,而这种创新效应的产生确实不一定的。如果是非创新企业的毫无章法的扎堆,那产业集群就与产业创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3]
我国的集群研究、实践和政策起步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目前我国的很多省、市都发展出了发育程度不同的集群, 也制定了各自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且不少研究者在各类课题支持下对集群进行了调研,撰写了大量论著。目前,我国对于集群的研究也到了“创新集群”的阶段,即认识到国内产业集群在形式上存在招商引资和规模扩张的趋势,创新驱动和内在驱动动力不足,且大多数省市集群还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其中一些集群甚至还面临衰退,产业集群走向创新集群的道路,尤其需要引起政府和科技部门的充分重视。
产业创新集群是在特定政治区划或经济区域内,由富有创新活力的相关企业、研发机构、高等院校和政府基于共同发展诉求形成的有机战略联合体,通过多样化合作方式,形成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以集群经济产出和大量知识溢出为特征的产业网络。这种创新集群是21世纪经济、科技、政治、环境、文化一体化协调发展的融合体,是产业链向创新价值链升华的必然产物。
产业创新集群包含了以下要素:①具备特色产业或领域内相关机构、资源与人才的集群;②企业、大学与研究机构等各类主体中的共同的利益和发展需要形成互动的研发合作网络;③知识、人才、物流的高效流动;④多元化社会资本与公共投入引导的投融资平台与保障机制;⑤鼓励各类主体机构合作创新的稳定政策环境、创新基础设施与文化环境[4]。
打造产业创新集群是区域经济走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必由之路。产业创新集群能够在区域内形成具有互补竞争优势的、融合知识与创新能力的框架。在这个框架内,拥有技术的核心高校和科研机构和实际产业需求之间能够形成良性互动;产业界、学术界和政府组成的联合研究组织以及本地人力资源网络产生了可持续创新;各种有关金融扶持和建设支持等政策得以实施。产业创新集群的形成有助于降低技术产业化成本、减少技术进入市场的风险和投资风险,能够更快的将创新产品和服务推向市场,从而吸收更多的区域外相关产业技术、资本和人才流入或参与到区域产业活动中来,最终极大促进区域新兴产业经济的发展,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的计算机软件;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能起辅助作用[5]。
医疗器械产业科技含量高,创新性强,涉及医学、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加工、生物化学、自动控制、材料等多个学科,是当前少数几个涉及学科最多的产业之一。医疗器械产业非常复杂,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技术集成融合型的高技术产业。现代医疗器械的基础是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材料科学、计算机技术、精密加工技术等当代新兴科学技术,其研发与制造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综合科技水平和制造能力。所以发达国家凭借其科学技术上的优势基本上垄断了全球高科技医疗器械市场,特别是美国以其全球第一的科技开发实力、强大的高科技制作能力,坚实的工业基础,现已成为全球医疗器械的市场霸主。
医疗器械产品门类繁多,行业细分市场极为复杂,单个企业运作往往困难,很难形成一体化的大市场,而是分解成众多的细分市场,由多个行为主体进行近距离合作,形成创新集群。医疗器械产业倾向于有制造业尤其是机械制造基础的地区,例如,俄亥俄东北部的医疗器械创新集群包括医疗分析、治疗、处理或者疾病预防的设备、机械和医疗器械,外科手术器械、人造器官,脉管以及其他高深的复杂的器械研发和生产,其技术融合也很明显,例如,助听器需要蓝牙技术、消费电子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这个集群中有一些塑料、五金的供应商以及软件服务,并且高度依赖合同制造商,与研究开发企业建立伙伴关系。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的进步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不断扩大,致使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快速发展,产品需求稳定增长,市场份额迅速增加。虽然受到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医疗器械的市场增长速度近几年虽然有所放缓,但是因为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变化、新兴市场崛起和新产品不断涌现等因素影响,未来世界医疗器械市场将长期处于稳定增长状态。
2017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4 05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4%,预计2024年将达到5 950亿美元,复合增速约为5.6%。从子行业来看,体外诊断占比仍然最大,其次为心血管、影像设备、骨科。从行业集中度来看,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集中度高,主要由跨国企业巨头占领市场。2017年全球排名前20的医疗器械企业占全球总销售额的比例达到55%,另外2万多家医疗器械企业的占比仅为45%。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需求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现已经成为继美国、欧盟之后的全球第三市场。甚至在中低端医疗器械产品方面,其总体产销量已经位居全世界产销量的第一。然而,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分散,且国产医疗器械进口替代还有巨大的空间。中国高端医疗器械的销售仅占到1/4,中低端器械却占据3/4,这一比例与美国医疗器械行业高端与低端产品销量的比例正好相反。2017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4 425亿元,同比增长20%,超过全球市场增速的4倍。
2018年12月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打造“互联网+”和生命健康两大世界科技创新高地,在以创新药物研发与精准医疗为标准的结构生物学、靶向药物、免疫与基因治疗等生命健康领域,掌握一批事关浙江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核心技术。启动数字经济和生命健康2个重大科技专项,以创新药物研发与精准医疗为重点,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产业化对接触通,推动数字经济和生物医疗产业化竞争力的整体提升。具体来说,支持龙头企业开展生命健康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科学研究,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中心和研发平台,要加快推进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打造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力的医药强省。实现到2022年,20个医生创新药物获批临床研究或投放市场,建成一批年产值50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区和百亿级产业基地。宁波市生物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要牢牢抓住这一发展机遇,通过各行为主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及领先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来促进集群的发展。
宁波市医疗器械产品的覆盖面广泛,包括急救设备与器械、病房护理设备、医用电子设备、医用化验设备和试剂、医用高分子产品、消毒灭菌设备及器具、普通诊察器械、体外循环及血液处理设备、植入材料和人工器官、卫生材料及敷料、医用缝合材料及粘合剂、物理治疗及康复设备、口腔材料和设备、手术器械、医用软件等数百个品种。
宁波市制定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意见》,已把生命健康产业作为八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医疗器械产业作为生命健康产业的支柱产业,在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谋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宁波的医疗器械产业已经具有一定规模,但是近年来的发展数据显示,中低端产品较多,产业提升还有很大的空间。宁波市现有医疗器械行业诸如体外诊断试剂、婴儿保育箱、核磁共振仪等特色产品在全国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宁波戴维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浙江省仅有的两家医疗器械上市企业。以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宁波瑞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作为宁波特色产业出于省内领先地位,在国内同行业有一定的知名度。鑫高益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的开放式永磁型磁共振设备占据了国内40%左右的市场份额,出口10多个国家,宁波戴维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婴儿保育设备、宁波蓝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口腔数字观察仪等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较高。此外,宁波品牌如磁共振、婴儿培养箱、血管回路、齿科灭菌器等也在全国占据一定的影响。[5]
总体而言,宁波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众多,普遍规模不大,存在着多、小、散现象,近三百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只有81家,占比不到30%;缺乏具有领军气质的企业,宁波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年产值5 000万元以上企业不到30家;占行业主体的中小企业中,绝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或简单的易耗性医疗用品生产企业,产品的同质化现象和规模不经济现象严重,存在低水平重复和市场竞争水平提高不快、产业技术和人才集群度偏低等问题。与国内和周边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迅猛的深圳、江苏、上海等省市相比,呈现差距逐渐拉大趋势。宁波虽然地处长三角,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且全市各县(市)区都有医疗器械企业,但近些年生物医疗器械领域的行业集中度始终在低位徘徊,主要产品分布比较分散,不能形成区域特色优势。
产业集群度的测算方法有“行业集中度方法”、“赫希曼—赫佛因德指数方法”、“熵指数方法”、“空间基尼系数方法”、“空间集群指数方法”等等,采用最适合用于测算地区行业集中度的“行业集中度方法”来衡量宁波市医疗器械行业的市场竞争程度[6],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CRn表示规模最大的前几家企业的行业集中度;Xi表示第i家企业的产值、产量、销售额、销售量、职工人数、资产总额等;n表示产业内规模最大的前几家企业数;N表示产业内的企业总数。通常n=4或者n=8,此时,行业集中度就分别表示产业内规模最大的前4家或者前8家企业的集中度。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贝恩和日本通产省对产业集中度的划分标准,将产业市场结构粗分为寡占Ι型,寡占II型,寡占III型、寡占IV型、寡占型V和竞争型。将产业市场结构粗分为寡占型(CR8≥40)和竞争型(CR8<40%)两类。其中,寡占型又细分为极高寡占型(CR8≥70%)和低集中寡占型(40%≤CR8<70%);竞争型又细分为低集中竞争型(20%≤CR8<40%)和分散竞争型(CR8<20%)。
表1 美国贝恩对市场结构进行的分类
不过由于等式左边主要反映行业中几家企业的集中程度,没有涉及到行业企业数目与行业总规模之间的差异,为了弥补这个缺憾,以P表示规模排名前n位企业所占行业企业总数的比例。
那么行业集中系数CC可以表示为:
医疗器械行业具备高技术性、高研发投入的特性,为此医疗器械企业构成中。高新技术企业占相当比例。为实现研究数据的完整性和连贯性,采用创新型企业监测平台的高新技术企业数据进行研究。对2013年到2017年的医疗器械行业产业集群度进行分析。其中,2013年医疗器械行业高新技术企业有28家、2014年和2015年的医疗器械行业高新技术企业均为42家、2016年和2017年的医疗器械行业高新技术企业由54家。采用“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分别测算行业集中度。以2017年为例,按照“工业总产值”测算,CR4=50.9%,CR8=60.5%;按照“工业销售产值”测算,CR4=52.2%,CR8=62.1%。
从宁波医疗器械行业高企的四强和八强企业整体集中度来看,四强的行业集中度在40%~60%的区间上,且最近三年基本处在50%~60%区间上,而八强的行业集中度在50%~70%的区间上,且最近三年基本处在60%~70%区间上。采用美国贝恩对市场结构的分类,从四强和八强的行业集中度看,宁波医疗器械行业高企的集中度均属于寡占型(其中四强的寡占型更高,八强属于低集中寡占型)。从趋势上看,宁波医疗器械行业高企的集中度基本呈现平稳上升的趋势。
图2 2013年-2017年宁波市医疗器械行业高企集中度测算趋势(八强)
产业聚集经济是一种通过规模经济的获得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长期平均成本的系统力量。产业集群效应是用于衡量产业集群经济状况的指标,它是产业集群作用的表现。产业集群经济指以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为基础,与企业规模和产业集中相联系的,由内部和外部经济所产生的经济效果(解释以下内部和外部经济)。产业集群效应的测算是产业集群研究的重要内容,这里采用产业集群效应测算方法。
从根本上讲,规模经济反映的是要素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CES生产函数(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为集群效应的测量提供了较为理想的理论框架,德瑞米(P.J.D hrymes) 根据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CES)推导出规模系数h:
h是规模报酬参数,用来衡量集群效应的大小,通过CES形式的函数W=AQβLγ求解得出,W为工资,Q为产量,L为劳动力,γ是劳动力的收入弹性,β是产出的工资弹性,德瑞米斯的规模效应是以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为条件,因此有较大的适用性。不过前提是劳动者的收入或工资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而这一假设并不能完全符合我国工资发放的实际情况,大部分时候,工资并不能反映劳动力的边际报酬,不存在产出的工资弹性。为此,我国学者唐杰在实际测算中将CES生产函数做了一下改动,改写成下述方程:P=AQβKγ。其中,P是行业内的实际利润(或者利税)情况,Q是行业的工业总产值,K是行业的固定资产净值。由于一般而言,行业内的实际利润直接受到行业内固定资产净值的影响,为此改写后的方程大致符合实际情况。对上述方程两边取对数,可以得到:
lnP=lnA+βlnQ+γlnK
产业集群效应计量测算的经典做法有两种:一是采用横截面数据,即以某年度内,将该部门所有企业或代表性企业的利润、产值、固定资产净值数据进行回归,从而得出每一年的值。二是运用移动平均数法进行时间序列的线性回归,对动态数列进行加工,即将地区或行业原有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都用该项和其前后相邻各项的算术平均数来代替,然后运用移动平均形成的新的时间序列,分段进行线性回归。唐杰采用移动平均数法,测算了天津市10个工业部门的聚集效应。后来,汪炜等人利用唐杰的模型对杭州市产业集群经济效应进行了分析,黄燕对厦门、汕头的产业集群进行了测算。[7]这里采用的是横截面数据处理方法。
数据来自宁波市科技信息研究院的创新型企业监测预警平台。采用的是宁波市2014-2017年的生物医疗器械高新技术企业截面样本数据,也就是采用第一种横截面数据方法来测算宁波市医疗器械行业的产业集群效应h。利用单位平台的数据,对2014年至2017年,宁波市医疗器械行业所有高新技术企业的利税、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净值数据进行回归,从而得出每一年的h值。平台上三年数据都完备的生物医疗器械企业共38家。
首先,用eviews作回归lnP=lnA+βlnQ+γlnK,计算2014年-2017年宁波市生物医疗器械领域总体的集群效应如下表3所示。结果显示2014年宁波市生物医疗器械行业高新技术企业的规模报酬参数h为3.15,2015年的规模报酬参数h为2.2,2016年的规模报酬参数h为2.8,2017年的规模报酬参数h为2.34。
横向对比全产业和新材料产业相关数据[注]采用的是2011年到2013年的测算数据。可知,宁波生物医疗器械领域总体的集群效应无论是相对于宁波市整个工业产业(集群效应均值为20),还是相比于宁波市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效应均值为8),电子信息行业(集群效应均值为6),总体上都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而且还呈现一个下行的趋势。
表3 宁波市生物医疗器械领域集群经济效应测算情况
图3 2014-2017年宁波市生物医疗器械领域h值的变化趋势图
虽然如此,产业集群依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发展经济和科技,而且产业创新往往存在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医疗器械行业属于基于技术创新的高端集群,相比于传统产业集群,更加需要跨学科、跨产业的产学研合作和隐含经验类知识的交流。国内外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形成有效的产业创新集群是医疗器械行业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己形成三大医疗器械产业创新集群区,分别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京津环渤海湾三大区域。据不完全统计,这三大区域医疗器械总产值之和、销售额之和均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它们中有的己具备与国际大公司竞争的实力。
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湾地区(含天津、辽宁、山东),形成了骨科器材和心血管器材、计算机导航定位医用设备、呼吸麻醉机、数字超声、加速器、DR、 MRI的产业集群区,借助政府政策和高校的科研力量,在集群区中的企业迅速发展,一批小企业在几年时间中,产值己超过亿元。但是由于北京地区生产成本较高,许多技术成果向其他地区转移,其中向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转移较多。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尤其是江、浙两省的医疗器械有一个特点就是小而全,产品包括眼科、骨科、一次性医疗器械等多个方面,基本涵盖医院日常需要的常规医疗器械。目前长三角地区医疗器械规模与产值在国内所占比例最大,江苏省是全国最大的医疗器械生产区域。据不完全统计,长三角地区先后有超过20个大大小小的医疗器械产业园区,位于江苏的泰州、苏州、无锡、常州、南京、浙江的杭州、宁波、嘉善,安徽的蚌埠,以及上海的张江、南汇、嘉定、奉贤、金山等地。
以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综合性高科技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上具有明显优势,相比于其他地区,深圳医疗器械产业的优势在于其在电子、计算机、通信及机电一体化等领域多年积累的工业基础。在深圳,与医疗器械产业同步发展的是产业环境的建设,2003年,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正式成立,同年,深圳医疗器械检测中心也正式成立,协会及中心的成立,强化了企业间协调与合作,使行业发展更加有序。
一是构筑龙头企业。如果把产业集群类比为森林,关键性企业则是第一粒书种。尽管没有人能准确预测出第一粒树种何时会落于何地,但该树种一旦入土,就可能长出一片森林。要充分重视产业集群龙头企业的作用,引导和支持领先企业的产生和发展,建立有一定等级制的有利于集群企业互动合作的企业网络,促进领先企业升级和创新,制定适合它们发展的经济政策,是提高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之一。
培养龙头企业或者引导龙头企业入驻产业集群,鼓励龙头企业构建产业研究院,吸引和配套产业链相关企业,完善产业园内的产业链结构,进一步增强医疗器械创新产业集群发展的综合竞争力。促进产业聚集和上下游配套单位的完善,以具体政策支持中小企业与龙头优势企业的分工协作。鼓励企业联合兼并,提高集中度,遴选和促进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做精做强,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化医疗器械企业。
二是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政府在加速平台打造、建设工业园区、专业市场和培育区域品牌方面可以发挥作用,最重要的还是因地制宜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如医疗器械行业的基础科研设施、产业研发共性技术平台、中试平台、产业创新示范平台、检测和质量认证、教育和培训、信息化服务、电子商务平台等。成链条、成体系的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平台引进、落地、建设,重点支持“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平台—大院名校研发平台—海外创新平台—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构建涵盖研发、临床、中试、产业化等各环节,涉及审评审批、检测监测等领域的专业服务体系。大力推动科研院所、高校、行业、企业、地区打破区域和行业壁垒开展创新,形成互联互通、功能层次明晰的医疗器械创新体系。重点向杭州湾新区等地集群发展,培育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生产制造高地、研发服务高地。
三是建立高效的协会。在集群知识流动和区域产业创新方面,高效的协会时常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专注于解决合作沟通问题的协会,不仅能够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交流或技术转移,还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集群的学习互动和外部联系并不是很抽象的理论,而是渗透在协会的日常日程之中,集群中的协会可以提供很独特的观察视角,通过对协会活动的研究,可以看到集群中企业间的联结程度,也可以反映出医疗器械行业的竞争优势。在越来越注重产学研结合和成果转化、实现资本价值的今天,高校的中介机构也可以成为政府推动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抓手,成为产学研与金融资本结合的重要纽带,这样的推动作用是建立医疗器械产业综合网络所不可或缺的。建议按照“一个集群、一个促进机构”原则,推动政府部门、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学会、商会等多主体,整合体外诊断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协会资源,联合共建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发展促进机构,支持产业集群发展促进机构按照市场化运营机制,为集群内企业提供创新培训、交流合作、对外链接、宣传推广等服务,增强产业集群协同合作效率。
四是巩固拓展医疗器械产业园。加快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中优先布局集群高端医疗器械的创新资源,支撑医疗器械产业创新集群高水平创新创业。大力新增发展特色医疗器械“小微园”,引导企业、高校院所等面向产业集群重点领域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争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产业创新中心。以实施“区域品牌”为战略,加强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重点布局的区县(市)与高校共建产业特色学院,打造一批支撑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特色学院、特色专业,产教结合、以教促产、以产养教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形成具有宁波特色的医疗器械产业块状集群优势,尽快使宁波市高端医疗器械行业步入快车道。
附件 回归结果汇总表
1)2017年宁波生物医疗器械产业的集群效应回归结果。
DependentVariable:LNPMethod:LeastSquaresIncludedobservations:38VariableCoefficientStd.Errort-StatisticProb.C-0.8319461.630143-0.5103520.6130LNQ0.3496790.1974951.7705780.0853LNK0.5178420.1980142.6151820.0131R-squared0.499463Meandependentvar8.553656AdjustedR-squared0.470861S.D.dependentvar1.721618S.E.ofregression1.252338Akaikeinfocriterion3.363558Sumsquaredresid54.89226Schwarzcriterion3.492841Loglikelihood-60.90760F-statistic17.46246Durbin-Watsonstat1.412648Prob(F-statistic)0.000005
2)2016年宁波生物医疗器械产业的集群效应回归结果。
DependentVariable:LNPMethod:LeastSquaresIncludedobservations:38VariableCoefficientStd.Errort-StatisticProb.C-1.8526711.633528-1.1341530.2644LNQ0.5090380.2004882.5389990.0157LNK0.4345500.1884202.3062800.0271R-squared0.540200Meandependentvar8.386532AdjustedR-squared0.513926S.D.dependentvar1.741841S.E.ofregression1.214394Akaikeinfocriterion3.302023Sumsquaredresid51.61632Schwarzcriterion3.431307Loglikelihood-59.73845F-statistic20.56007Durbin-Watsonstat1.749758Prob(F-statistic)0.000001
3)2015年宁波生物医疗器械产业的集群效应回归结果
DependentVariable:LNPMethod:LeastSquaresIncludedobservations:35Excludedobservations:3VariableCoefficientStd.Errort-StatisticProb.C1.2179451.4195670.8579700.3973LNQ0.4723480.1961932.4075660.0220LNK0.1708320.1484491.1507790.2583R-squared0.505231Meandependentvar8.416411AdjustedR-squared0.474308S.D.dependentvar1.400115S.E.ofregression1.015148Akaikeinfocriterion2.949761Sumsquaredresid32.97679Schwarzcriterion3.083077Loglikelihood-48.62082F-statistic16.33834Durbin-Watsonstat1.249455Prob(F-statistic)0.000013
4)2014年宁波生物医疗器械产业的集群效应回归结果。
DependentVariable:LNPMethod:LeastSquaresIncludedobservations:38VariableCoefficientStd.Errort-StatisticProb.C0.3037111.3414880.2263980.8222LNQ0.6687820.1753193.8146470.0005LNK0.0402580.1362030.2955730.7693R-squared0.525576Meandependentvar8.415936AdjustedR-squared0.498466S.D.dependentvar1.352657S.E.ofregression0.957939Akaikeinfocriterion2.827592Sumsquaredresid32.11768Schwarzcriterion2.956875Loglikelihood-50.72425F-statistic19.38682Durbin-Watsonstat1.192105Prob(F-statistic)0.0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