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捷 宗厉
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有的核心价值观、信念和态度的体现,其核心是班级精神,宗旨是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内涵式发展班级文化”是指班主任按照班级文化建设目标,通过对学生态度、情感、观念等内在修养的教育,形成班级成员认同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人能够遵循的班级核心价值观。班主任在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时,可以先聚焦一个核心文化,让学生在不断发掘核心文化的内涵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达到“以文化人”的教育效果。
北京市昌平区大东流中学是一所边远的农村学校,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和外地来京家庭。家长对孩子没有过高的要求,很多学生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视野比较狭窄,缺乏主动思考。为此,建设具有学术氛围的班级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一、准确把握班级文化的本质内涵——“研”从心生
打造一个学术气息浓郁的班级,要从“心动”开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是学生卫生习惯的真实写照,面对这群已经对简单说教产生免疫力的孩子,班主任围绕卫生习惯的养成,以“掌上世界”为主题在班中开展了研究。学生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提取清洗前和清洗后手上的细菌样本,并接种到培养基中。各式各样的菌落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老师,为什么他手上的是毛茸茸的,我这个看上去黏糊糊的?”“菌落不一样的颜色是怎么产生的?”兴奋之余,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菌落的大小和数量,开始反思不良卫生习惯可能带来的危害。研究结束,学生在教室开辟了一块“掌上世界”展示墙,将实验过程及感想贴在上面,每每警示他们要经常洗手,“讲卫生常洗手”的行为习惯在“学术研究”中逐渐养成。
“掌上世界”研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看到午餐浪费的现象,学生又开展了“有趣的农业”研究。学校的实验田、教室的窗台和多宝阁,都成了学生的“研究基地”,被种上了黄瓜、西红柿,甚至在教室门口的空地上也摆上几个填满土的汽车轮胎,种上了土豆、大白菜。研究中,学生体验了收获的喜悦,也经历了把木耳养成了霉菌、蚕宝宝误食农药而死的遗憾,但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让学生体会到了一茶一饭的来之不易,午餐浪费的现象得到了扭转。
随着研究内容的扩大,“单兵作战”式的研究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于是课题研究小组应需而生。“噪音与听力”研究小组将噪声测量仪挂在教室黑板旁,提示同学们在教室内“要轻声慢步”;“尴尬的空调”研究小组在研究空调室外机对自然环境温度的影响后,便将空调使用小贴士贴在遥控器上,提示同学们将空调设置在适宜的温度,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一个个的小研究,让同学们体会到了科研的乐趣,团结协作、独立思考的意识在班级中悄然萌生。
在小课题的研究中,班主任引导学生在研究中独立思考,在独立思考中发现世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营造有序友爱、独立思考的内涵式文化氛围,从而提高班级管理和养成教育的效果。
二、深刻理解班级文化的核心要义——“研”有所获
随着课题研究的增多,出现了选题过多、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更有一些小组因选题不科学而被迫中途停止。为此,构建“学术研究型”班级管理体系势在必行。在班主任指导下,同学们将班级更名为“非常一班”,并完成了“委员制”向“学术团体制”的转型,建立了教师引导、“学术委员会”管理的研究型团队组织,“学术委员会”负责课题研究管理和課题审批。转型后的“学术委员会”对课题研究的内容、数量及立项、审批等进行了规范,并组织学生围绕学生共同感兴趣的主题,应用学过的科学方法,以课题组为单位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从而解决成长中的困惑。
通过讨论,学生最感兴趣的主题是网络游戏。看着他们随意书写的各种开题申请,作为课题评审“专家”的班主任,一次次驳回学生的开题报告,并指导学生反复修改,最终从“游戏与情绪”“充值问题”“人物设定分析”等角度确立相关子课题。
随着查阅资料、修改方案、制定、发放、回收、统计问卷等课题研究活动,课题组之间的相互交流逐渐多了起来,课题小组在“学术委员会”的带领下,最终形成了一个研究目标统一、研究角度不同的科研团队。学生浮躁的心逐渐沉淀下来,班级风气得到了扭转。原本极力证明游戏是有益的课题组成员,却在实际调查过程中有了意外的结论:81.3%的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出现了愤怒的情绪,53%的学生存在游戏充值现象,个别学生数额较大,人物设定取自历史却又充满杜撰……面对这些数据,学生开始反思沉迷网络游戏可能带来的危害。于是,“《王者荣耀》对初中生的影响”研究报告在同学们的笔下流淌而出。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学生在研究中形成了尊重事实的科研态度,统一了认识,并从沉迷游戏中逐渐回归正轨。
尝到“学术团体”合作研究的甜头,同学们又开启了“我的世界杯”主题研究。喜欢缝纫的小暖男将32个正多边形缝成了立体的足球;班中的小程序员也不逊色,反复调试中运球机器人就此诞生;而班级美食大师自创的一档麻辣小龙虾烹饪节目,将“舌尖上的世界杯”展现得淋漓尽致。围绕一个主题,应用多种方法,进行多维度、多角度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成文,通过班级学术期刊《学海》向全校推广。
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班级精神,一个优秀的班级,应该是精神的特区、文化的家园。 “非常一班”学术研究型班级管理体系的构建,推动了班级有序友爱、独立思考的内涵式发展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科学推进班级文化建设——“研”行合一
当“非常一班”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的时候,班主任将文化建设推向第三阶段,将社会大课堂、游学的项目纳入研究组织范围,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开展个性化研究游学,又一次推出了“非常一班”的课题研究热潮。电影博物馆变成了“光影人生”课题组的取景基地,“探秘电影之旅”的微纪录片顺利杀青。“化石猎人”课题组也不甘示弱,通过参与古动物博物馆的活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会科研工作的严谨,而在得知一些小朋友在展馆内进食可能招引蚂蚁对化石造成损坏,同学设计了禁止进食的标志,并以朋友圈宣讲的形式呼吁大家文明参观。鲁迅故居、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继承者”们正追寻着先辈的足迹不断探索向前……各课题组在参观结束后,还设计完成了考察报告,在班内交流分享,班内一群“游学达人”还创造性地将研究成果整合,完成了“我的博物馆之旅”系列攻略。随着游学之旅研究的深入,“非常一班”的教室也逐渐变成了学生的“科研基地”:书架上不仅有《大自然杂志》《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期刊,还有天平、显微镜等本该出现在实验室的器材。多宝阁的每一个空位都变身为独立的“迷你实验室”:真菌养殖基地、桑蚕小镇、标本制作堂、电子元件大集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发现的问题申请使用这些实验场地。
内涵式班级文化建设,让“非常一班”的学生信心倍增,在“环球自然日挑战赛”中,这群农村娃儿过关斩将脱颖而出,杀进全球总决赛,在上海与10余个国家地区的500多支队伍一较高下。
3年中,从不愿思考的乖孩子到尝试探究,再到自主个性化游学;从各自为政到建组分工形成团队合力,再到研究型班集体;从农村研究到走向城市探寻,再到参加国际性比赛,学生在内涵式班级文化建设中,扩大了对世界的理解,拓宽了自己的胸怀,农村娃儿的眼光在内涵式发展的班级文化建设中无限延伸。
张 捷 北京市昌平区德育教研室德育教研员,德育高级教师。北京市德育骨干教师,昌平区德育学科带头人、心理骨干教师。
宗 厉 北京市昌平区大东流中学班主任,中学二级教师。曾获北京市中小学学生喜爱的班主任,昌平区师德标兵、昌平区优秀班主任、昌平区德育工作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