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富昌 周保金
四节课两风格,空灵厚重并蒂,花开四朵,各表一枝。它们集中又鲜明地呈现出以下共性:
1.任务驱动,让写作真实地发生。
2015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首创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一登台就万众瞩目,热议沸腾,好评如潮。它的面世,绝非命题专家突发奇想的偶尔为之与昙花一现,而是有着语文教改的应时性和深厚学术背景的。传统作文命题过于文艺腔,诱导甚至逼迫着学生写作凌空蹈虚,写出大面积的假大空与无病呻吟之作,套构宿构害人不浅,将作文教学导向穷途末路。而任務驱动型作文题目,营造一种具体情境,明确一个写作任务,学生置身于具体的情景中,在明确的任务驱动下,题来我往,提笔就章。因为任务驱动,驱使写作者从务虚转向务实,转向分析思考解决“实际”问题,故而写作者笔下的文字就打上了思辨的烙印,淋染了生命的 气息。
在《表达要得体》《为艺术作品集写“前言”》两节课例中,我们分明地看到两位名师都自然而然地运用了任务驱动的元素(或理念),提高了作文教学设计的效能。可以说,是任务驱动,让写作真实地发生。
2.作文教学写作支架的运用,让作文教学的教与学贴得更近些。
近几年来,学术界对作文教学中写作支架的研究方兴未艾。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华东师范大学周子房博士、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的邓彤博士等。各种中文核心期刊连篇累牍,刊发相关探讨研究文章。近一点儿说,《语文教学通讯》(B刊)2019年第9期发表的《统编教材搭建作文脚手架的策略及完善建议——以七年级上册“写作”编写为例》一文,则着眼统编教材整册内容探讨写作支架运用。过往以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为主的作文教学与考评形式,形成了由审题、立意、选材、构思、结构、语言等要素建构写作系统和教学体系,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明显以教为中心,操作单一,坚硬似冰,使教与学严重疏离。在新的课改背景下,教学的中心由强调教师之教转向关注学生之学,使学生沉浸在作文教学的课堂里也能“充分”学习。这个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两者之间需要修建一个梯度。体现在作文教学中,写作支架的搭建就应运而生了。
统编语文教材作文板块设计,比之人教版教材迈出了新步伐。每个单元都设置写作体例,每个体例又设置三道作文题,每一道题目后都加了编者的一些写作提示,这其实就是学习支架。或许我们觉得这些写作提示还过于笼统,缺乏具体的指导性。教材受到多方面的限制,不可能提供过于细致的咸宜的指导,而且过于细致的指导有可能捆绑教师的手脚,束缚学生的思维。它无非就是个例子,诠释着的教学理念需要我们心领 神会。
为让教师之教,贴近学生之写,实现由“教为中心”渡至“学为中心”,在作文教学设计中,可以搭建情境支架、动力支架、内容支架、方法支架、结构支架和思维支架等。我们从四节课例中可以看到名师们在这一方面成熟的实践。情境支架的功用在于创设真实的写作情境,这是中考作文命题改革的一大方向。
进入新世纪,各路方家对语文本质进行了触底式追问,相关作文教学的新探索层出不穷,在理论创新上有了重大突破。比较有影响的原创著作有王尚文的《语感论》、李海林的《言语教学论》、潘新和的《语文:表现与存在》、荣维东的《交际语境写作》、马正平的《中学作文教学新思维》,等等。在学科素养归位与统编教材普及的大背景下,传统作文教学理念正经历嬗变,传统作文课课型在扬弃中变革重建。四节名师作文课正是站位这历史节点的风流呈现。
处于转型期的重要节点位置的这些课例隐隐叙说:作文教学课是独特的,有着自己独立的课型与课堂组织形式,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最深厚的渊源,可以从生活直接生发,因为,写作的本质是人对生活、生命的表达,表达是人喷薄的欲望。作文教学课绝不是将写作课型沦为阅读课型的附庸,也并非将阅读教学课型惯性平移,简单改造而得。教材在革新中突破,教学在探索中革新。作文教学课正从“幕后”走向“前台”,从“跑龙套”“配角”擢升为“领衔主演”,在守正中创新前行。
(湖北省老河口市贾湖中学;44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