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拓展课程 提升教学品质

2020-04-03 13:36夏勇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编程学科信息技术

夏勇

浙江省《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把义务教育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两大类。其中,拓展性课程主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开发和培育学生的潜能和特长。

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学生在信息化社会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在小学阶段(三至六年级)要求学生知道解决问题的各个步骤,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知识的建构,了解计算思维的基本概念。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围绕课程目标与学生核心素养,把小学信息技术编程教育拓展延伸部分内容与学科课程内容深度融合,设计、开发程序设计类拓展课程。通过在实践中对拓展课程的实施与优化,完善相关课程,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从而开发和培育每一位孩子的潜能和特长,并让学生在有兴趣学习中找到成长的动力和方向。

问题与困惑

我们在学科教师中开展“越城区小学信息技术拓展性课程建设情况”的问卷调查与座谈。综合问卷及座谈情况,一线教师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与困惑主要有:(1)学科教师对拓展性课程的内涵认识不足。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科教师对建设和实施拓展性课程的目的、意义、途径等问题的认识不尽一致。对拓展性课程与现有的社团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的区别也不是很清楚。(2)区内已开发的拓展性课程类似情况较多。目前各校所建设的课程主要集中于Scratch趣味编程和以Arduino平台为基础的机器人课程为主,同时还存在难度不适宜和学科内容孤立等问题。(3)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以“师本课程”为主。课程开发主要以教师的专业或兴趣为主,学生的选择权较少。同时,小学学段每所学校信息技术学科专职教师较少,个体开发课程也较为困难。(4)教师对建设和实施拓展性课程存在疑惑。教师对拓展性课程方案的设计等不是很清楚,亟待通过相关培训与学习加强课程开发能力。(5)缺乏保障拓展性课程质量的改进机制。所开设的课程缺乏层次性,缺乏对学生实际情况的科学分析,针对性不强,也缺乏改进拓展性课程质量的机制。

解决策略探寻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研究,我们对如何解决教师对拓展性课程开发的疑惑,如何解决教师个体开发多类拓展性课程的困难,如何解决学生选学阶段学习资料提供的问题,有了自己的感悟,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策略一:专题培训,明确学科拓展性课程的基本规范

首先,厘清拓展性课程的目的意义。通过专题学习相关课程建设的系列文件,解决学科教师对建设和实施拓展性课程的目的、意义、途径等的认识问题。

其次,明确拓展性课程的开发要素。一是课程名称,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课程,课程名称要体现课程的内容;二是课程纲要(包括课程背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时安排、课程评价等),课程纲要是建设拓展性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是开展拓展性课程教学的总体思路。

策略二:区域统筹,确立学科拓展性课程的顶层设计

学科课程规划直接关系到学科课程发展的方向和基本特色。为此,笔者在区内率先启动了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拓展性课程开发的“顶层设计”工作,并开展信息技术拓展性课程征集的活动。这一举措从源头解决了教师课程内容开发的“撞车”问题,有效防止了課程内容的重复,并将原本是学校或教师个体行为的课程开发活动,上升到区域的决策层面。首先,确定拓展性课程的内容选择。我们从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计算思维、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出发,进行课程规划。本次主要开发并优化Scratch、信息学、机器人(虚拟机器人)编程、3D打印建模设计四个系列的学科拓展性课程。其次,确定拓展性课程的开发方式。一是完成四类拓展性课程建设规划方案的设计并在实践中完善;二是完成四个系列程序设计类拓展性课程的微课程建设并在实践中完善。再次,确定拓展性课程的评价标准。信息技术拓展性课程以实践为主,因此,评价主要以学习状况评价为主。实践中,我们还探索了网络评价的方式。

以鲁迅小学教育集团为例,学校在“百草园”数字课程在线学习平台为每位学生提供一个自己的专属账号和学习空间。同时,学校还制订了《鲁迅小学教育集团“百草园”数字课程学习指导纲要》,建议每位学生每学期完成三门数字课程的学习,并将学习情况体现在学生期末素质报告单中。学生通过平台,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数字课程,通过“空中课堂”的学习后,进行在线测试评价。通过测试的,可以获取一定的学分。完成本课程的学习,系统会自动生成一张支持在线打印的结业证书,并以勋章的形式显示在学生“个人空间”页面,以此来鼓励学生的学习。

策略三:团队合作,实现学科拓展性课程的项目定制

在区域层面将信息技术程序设计类学科拓展课程确定为四大类项目,每个项目由一个项目团队负责。以Scratch的项目开发团队为例,项目团队由一名项目负责人、一名学科专业指导、一名技术指导、其他团队开发成员组成。项目负责人负责课程开发的设计与组织,是整个拓展性课程开发的调控者;学科专业指导主要负责课程相关知识点的梳理;技术指导主要负责处理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其他团队开发教师是本次课程开发的核心力量,负责课程脚本的设计录制等具体实施工作。

策略四:分步实施,提升学科拓展性课程的教学品质

课程的实施受到师资、场地、时间等诸多要素的制约。在实践中我们具体结合线上、线下两条途径实施。

途径一:结合区属相关小学每周设定的“课程超市”实施走班选课。例如,区内不少学校每周三下午不开文化课,专门腾出一个下午三节课时间开设“课程超市”。根据“按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选择,按程度分层次教学”原则,通过“先让学生投票自主选择,学校综合平衡,确定学期设置科目,学年调整一次”的策略,开出拓展性课程。允许学生一学年自由大流动一次,小范围自由流动数次。使学生通过广泛的涉猎后发展兴趣特长,被学生们称为“快乐的星期三”。

途径二:依托浙江省微课网和“百草园网络课程”平台将部分拓展性课程的微视频(并配以“微练习”“学习任务单”),予以线上发布。课程的开设按照“不同学生——不同个性——不同选择——不同教学”的操作思路,让学生自我选择,实现教育的自主与独立,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学生通过选学“西游记奇遇之Scratch谷——信息技术趣味编程学习系列微课”并开展自主学习。

策略五:实践优化,完善学科拓展性课程的运作体系

实践中,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我们每学期对课程开展评价,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喜爱程度。授课教师再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做出相应调整,使开发的课程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保障课程在相对稳定中更新、在不断发展中完善。通过每年课程实施前的学生需求调研和实施后的学生评价反馈,让每一门课程都处于动态的自我更新状态,让课程更受学生喜欢。课程也从原先教师擅长的“师本课程”,过渡到关注学生的需求与发展的“生本课程”。

以Scratch课程为例,就从起初的1.0版本“Scratch魔法学校”更新到2.0版本“点点微课堂——Scratch趣味编程入门版”,直至目前受学生欢迎的3.0版本“西游记奇遇之Scratch谷——信息技术趣味编程学习系列微课”。

总之,在保证信息技术课程顺利实施的前提下,我们结合学生核心素养对编程教育的课程进行补充,并根据学生需求和教师特长,不断开设并优化多种层次、丰富多彩的拓展性课程,以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培养学生们“计算思维+”的能力。

猜你喜欢
编程学科信息技术
【学科新书导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编程,是一种态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元征X-431实测:奔驰发动机编程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编程小能手
纺织机上诞生的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