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华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影响”,而基于移动终端的教学,加快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满足了学习者的多样化与个性化需要。平板电脑因其具有资源开放、操作便捷、可移动、处理能力强等特点,在教学中发挥着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作用。因此,对移动终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市密云区第二小学已建成核心万兆的有线网络和802.11.ac标准的千兆无线网络,为每个班级和专用教室各布置两台AP。四至六年级学生和教师人手一台iPad,学生在校园的任何地方都可以使用iPad自由上网学习,并可与教师进行互动。学校还为师生购置了博雅平板互动教学系统。这些都为移动终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强大的硬件资源支持。
我们以“融入课堂、鼓励自主、注重生成、提高效率”为基本准则,灵活运用iPad,较好地实现了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促进了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
借助资源优势,提高教学实效性
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对我们的要求。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的呢?笔者认为高效的课堂就是每节课节奏快,容量大,在同等的时间内学生获得的信息量和训练量都较多,效果好,却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课堂中运用iPad就能够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1.恰当调配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美术课,学生要准备很多的材料。教师给出一个主题后,学生会在头脑中构思,然后在画纸上打稿、布局、配色、着色,由于时间的限制,很多学生在课堂中不能完成创作。iPad 中的“绘画程序”有大量的绘画素材,学生会根据教师的命题,在头脑中呈现学生自己想表现的画面,然后利用这些材料快速地完成绘画作品,学生也可以对自己作品进行反复修改,极大地节省了创作的时间。巧妙运用iPad中的教学软件,一节课的时间可以完成两节传统课才能完成的任务,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巧用教学程序,突破教学重难点
传统课堂中教师会反复讲解重难点,形式枯燥效果不理想。将iPad用于课堂教学后,教师就可以利用一些小程序,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例如,体育“篮球的运球”一课,在课堂中教师播放事前录好的微课,让学生看着视频体会正确的运球方式。然后进行分组练习,教师通过iPad 的拍照录像功能把做得规范和不规范的同学动作录下来,通过投屏功能在大屏幕中播放,让学生观察讨论,从而发现问题,明确正确运球的方法。最后把视频发布到校园网中,让学生回家后继续观看,对比视频中动作要领,反复训练,达到深刻理解和记忆,从而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借助技术支撑,启迪学生智慧
以iPad系统软件为支撑,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建立学生的知识框架,以及与这个框架相匹配的树状思维方式。它把教师、教材、学生、工具以及围绕这些点所形成的资源全部融合在一起,使知识结构与人的思维结构重叠,使思维的方向与知识、科技的最前沿发展形成同向状态,把学生和教师推到了创造的边缘,使学生对于知识的建构呈现出网状的、联想式的、放射性的知识结构,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建立提供可能。
1.展现思维过程,发展思辨能力
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但思维的内容和方式是看不见的。教师能否了解“学生是怎么学习的,如何思维的,思维的路途中又遇到了什么障碍”等问题就成了教学的关键。教师借助语言、传递信息的图像、符号、体态、表情等能够了解学生的一些思维情况,但因为思维具有内隐性,造成教师了解学生思维情况变得很困难。iPad中的一些软件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展现思维过程,能够帮助教师发现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如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利用iPad中的思维导图程序对阅读材料的内容、结构、写法进行梳理,绘制思维导图,通过投屏呈现给所有同学。学生站到讲台上对着思维导图将自己的理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通过同学间的点评、讨论、补充完善思维导图。学生内在的理解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得以很好地外化,清晰地展现了思考过程。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清晰地讲解,流畅地表达,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同学之间的讨论又能促进其思辨能力的发展。
2.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应用能力
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就是每一堂课都要涉及面广,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不能局限于一个点,要尽量让学生多涉猎东西,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的知识量。将移动终端引入课堂便可以很容易地实现这一目标。
在综合实践课堂里,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认识植物。每一名学生都带着一个iPad,选择一种花,利用“识花君”程序,给花拍照从而得到该花的名称、门纲目科属种等一系列科学信息,运用iPad强大的搜索功能,搜索与该花相关的文学、地理、人物、影视作品方面的信息,也可以利用通讯工具连接专家,与大师面对面。学生根据搜索到的信息独立思考,制成美篇或者PPT在班中交流。在这个学习过程里,学生不仅获取了丰富的知识,还应用了多种技术,丰富了获取知识的途径。在搜集信息、整理信息、汇报交流中,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
借助操作便捷,满足多样需要
1.及时反馈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发展
传统的课堂常用察言观色、个体回答问题、随堂小测等形式进行教学反馈,存在着很多弊端。移动终端及时反馈、快捷高效的特征可以弥补传统课堂中的不足,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学完新知识后,教师利用iTeach程序发布习题,学生在电脑中完成测试。教师从后台观看学生的答题情况,等学生全部提交后点击按钮,电脑会在瞬间给出每一道题的统计结果。它既能显示回答对错学生的名字,又能显示正确率。教师可通过显示数据,准确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便于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课后,教师利用“一起作业”软件布置家庭作业,学生在网上完成之后,系统会自动批阅并形成分析报告,供家长、教师直观了解情况,精准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于一些书面作业,可利用“爱作业”软件拍照检查,移动终端会把每一次错题情况记录下来,根据学生错题出现的频率自动生成练习题,学生可打印自行练习。这样的练习针对性更强,效果更佳。
2.尊重个体差异,满足个性需要
传统课堂的组织教学形式是班级授课制,这种集体授课的形式很容易忽视每个人的差异,忽视个性的发展。而移动终端的使用可以給学生更多的学习自由和学习资源,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教师落实因材施教的同时,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iTeach软件设计“闯关游戏”的练习。每个知识点一关,一关一题,一次做对的学生可以进入到下一关,全部完成的可观看与本课相关知识的视频或文字资料。做错的同学可以观看相关知识点的微课,看完微课后再做一道类似题目,做对后方可进入下一关。这样的闯关练习,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检测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还对学生进行了个性化的辅导,保证有困难的学生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进行拓展学习,真正做到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也可以把练习题设计成菜单式自主选择学习模式。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难易程度不同的三套习题:基础练习、提高练习和拓展练习,学生在浏览全部题目之后,可自行点击一套题目进入,有困难了可点击“自主学习”板块,重温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即使答错了,也不会伤及他们的自信心;学生还可以在系统的提示下获得解题帮助,进而掌握所学内容。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与动力,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和快乐。
通过教学实践,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移动终端(iPad)走进课堂将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教学的时间、空间,让教学变得更加立体化;能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注:本文为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单位资助校本研究专项课题“基于移动终端的小学生学习方式创新实践的研究”(课题编号:BBB15044)和北京市“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研究课题“基于移动终端的小学生学习方式创新实践的研究”(课题编号:WLJY-2016-7)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