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的事儿

2020-04-02 17:21冉开梅
当代党员 2020年3期
关键词:人民法庭江津法官

冉开梅

“就是把地荒着,也不让你种庄稼。”

“就是把莊稼全部锄掉,也不让你有得吃。”

2019年2月26日9时,江津区人民法院第二人民法庭(蔡家镇人民法庭)大门外,两户村民因承包地界限问题产生争议。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声音越来越大,怒气冲天。

“占用你家耕地确实是我不对,今后我肯定注意。”

“都是乡里乡亲的,见外的话就不要说了。”

2月26日下午4时,江津区人民法院第二人民法庭大厅内,这两户村民在承包地界限纠纷上达成和解,最终握手言和,喜气洋洋。

怒气冲天变喜气洋洋,这是徐驰在一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沟通、调解的结果。

“把群众的小事办好,少一点纠纷,多一些和谐,这是我的职责所在。”作为江津法院第二人民法庭法官,35年来,徐驰既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紧密联系群众,是我保持初心的一种方式”

2018年7月2日上午11时,室外温度高达37摄氏度。

江津区蔡家镇突如其来的大面积停电,使得人们纷纷停下手中的工作,躲避着骄阳的炙烤。

然而,江津法院第二人民法庭的法官们却不能因此停下手中的工作。

“庭审照常进行!换个地方就近开庭,哪里有电,哪里就是流动的法庭!”法官们决定。

说罢,徐驰背上巡回审判包,走了一个多小时山路,赶到当事人家中审理案件。

徐驰赶到当事人家后,来不及喝口水,便赶着搭建临时法庭,以及对案件情况进行梳理,理清思路。

原来,当事人周某福、周某祥父子二人系江津法院第二人民法庭辖区贫困户,父亲已92岁高龄,儿子也已年过七旬。

两人居住的土瓦结构房屋因年久失修坍塌,但该房屋产权仍登记于周某福与已过世配偶名下。

当周某祥欲以个人名义办理农村危房改造手续时,由于不符合“拥有当地农业户籍并在当地居住,且是房屋产权所有人”的申请条件,在提交危房改造补贴申请时遇到困难,无法申请。另一方面,周某福身患残疾,平日出门需要儿子搀扶,而办理危房改造补贴手续涉及当地多个部门,亲自前往办理将颇为不便。

因此,周某福父子希望通过司法途径转移房屋所有权。

在得知相关睛况后,江津法院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及时赶到周某福家中,在确认事实后,现场解决了困扰其许久的房屋所有权转移问题。

“徐法官真是凭良心办案,用真心待人。”父子俩原以为还需要去法院折腾一番,没想到徐驰亲自“找上门”来处理此事。

其实,周某福父子的案件只是徐驰“上门审判”案件的一个缩影。

35年来,每次审理案子,徐驰都会主动联系当事人,或亲自到当事人家中,给他们做思想工作、解释判决结果。

“紧密联系群众,是我保持初心的一种方式。”徐驰说。

“用我点点滴滴的行动,给当事人切切实实的幸福,这就是我追求的目标”

“我自己家都应付不过来,怎么赡养老人?”

“我家小孩读书正是需要钱的时候,没钱。”

徐驰打了很多次电话,但每次还未等他开口,对方怒吼两旬就给挂了。

“这还得赶紧想办法解决。”徐驰愁了起来。

原来,江津区蔡家镇清溪沟村四组年过八旬的张银成老人因赡养纠纷到法院起诉。

张银成体弱多病、双目失明,多年来跟着小女儿生活在大山里,其他4个子女都不愿尽赡养义务。徐驰多次沟通也无果。

开庭当天,下着大雨,张银成穿着一双破烂草鞋,单薄的衣服被雨水淋湿后紧紧贴在身上,在小女儿的搀扶下满怀希望地来到法庭,然而,对面的被告席却空无一人。

徐驰回忆说:“4名被起诉的子女拒不到庭,我正准备作缺席判决,谁料赡养老人的小女儿却情绪失控丢下老人冲出庭外,没了踪影。”

“我的儿女都不要我了,都不要我了……”张银成捶着大腿哭诉起采。

这样的突发情况让徐驰始料未及,看着失明又无助的老人,他很快镇定了下来,以缺席判决的方式判决了4名子女的赡养义务。

“张大爷,您不要慌,我们送您回屋。”庭审结束后,徐驰跟另一位法官亲自送张银成回家。

大雨中,两位法官,一位努力用伞护着老人,一位小心翼翼地扶着老人慢慢前行,却任凭雨水拍打在自己身上。

张银成负气离开的小女儿站在家门口看到这一幕,惭愧地低下头,赶忙跑过来搀扶老人并连连道谢。

接下来几天,徐驰分别到老人其他4个子女家中做思想工作,让他们担负起对老父亲的赡养义务。数天后,4个子女主动感谢徐驰冒雨送父亲回家,并将赡养费送到了法庭。

“用我点点滴滴的行动,给当事人切切实实的幸福,这就是我追求的目标。”徐驰淡淡地说。

“我做的只是一些分内之事,但对老百姓来说,却是天大的事”

夜幕下的小村庄格外静谧。

第二人民法庭三楼的第二个窗口微微透出白色的灯光,那正是徐驰的办公室。

案件繁多,加班加点早已是常态,而这次徐驰碰到了一个棘手的案件。

2013年的一天,第二人民法庭内来了十多名群众,情绪激动地要找法官评理。徐驰放下手头的卷宗,询问起缘由。

原来,3年多前,他们为农网改造建设出工,但因为包工头和电力公司账目没结清,导致包括他们在内的170余人工资拖欠至今没有兑现,因此他们四处上访。

“大家放心,我一定尽最大努力帮助大家。”徐驰成了这起欠薪案的主审法官。

一方面,徐驰积极为农民群众联系法律援助,引导其进入正规诉讼渠道;另一方面,他与包工头和电力公司协调,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通过徐驰的多方协调,两个月后,电力公司兑现了所拖欠的农民工工资30余万元。农民工兄弟收到兑现的工资后,非常高兴和感激,联名为徐驰送来鲜花、锦旗。

“那一刻,我明白了,虽然我做的只是一些分内之事,但对老百姓来说,却是天大的事。”徐驰眼角泛起泪花。

开庭、调解、送达……山间、田坎、院坝……

35年来,徐驰始终如一地坚守在四面山脚下,将一件件纠纷化解在法庭内外。1985年至今,徐驰办理的案件超过5000件,每年结案率在98%以上,调解率在75%以上,并始终保持着零上访、零错案的记录。

由于工作表现突出,徐驰先后被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授予“调解能手”“办案标兵”等称号,获得全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十大法治人物”等荣誉称号,还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荣誉天平奖章”。在2019年初召开的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徐驰获评“全国优秀法官”。

采访完后,记者与徐驰道别,还未上车,只见他又匆匆上楼提起他那略显陈旧的帆布包,准备出门调查取证。

田坎间的每一条小路,对他来说都是那么熟悉。乡村的法治之路,也在他的脚下一点点向前延伸……

猜你喜欢
人民法庭江津法官
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 打造多元解纷新格局——阜平县人民法院诉源治理工作纪实
江津区科协全新打造《科普江津》栏目
做“德法兼修”的好法官
三峡库区县域土地生态红线划定研究
——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内文第 52 ~ 58 页)图版
北京市门头沟区法院潭柘寺人民法庭日前揭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人民法庭(1949—1954年)
当法官当不忘初心
中国城镇化之路与人民法庭布局
——以三省三市(地区)110处人民法庭为样本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