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体育德育评价理论分析

2020-04-02 08:24彭银银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小学体育新课程

彭银银

摘  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经济步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国民经济建设成就斐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人才资源对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和关注。小学体育是基础教育阶段重要的课程门类,是增强小学生体力锻炼、智力发展、能力增长的重要媒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发展中,因为升学压力的影响,家长和教师往往会更加关注学生的文化教育成绩,而忽视其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作用,有关小学体育的德育评价工作稍有滞后。本文从体育德育评论理论概述谈起,从思路、方法两个方面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体育德育评价理论做出了相应的分析和论述,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工作人员以参考启示,推动我国小学体育德育评价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体育  德育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2(c)-0082-02

小学体育德育评价是小学体育德育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给小学生的体育素质发展起到相应的定向、调节、激励等促进作用。传统的小学体育德育评价过于重视认知评价,忽略了实践评价的有序发展,评价的方式、手段、内容等不够完善。小学体育德育评价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让小学生通过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体育运动、体育学习、体育训练来实现自我价值的构建。

1  育德育评论理论概述

1.1 传统体育德育评价理论的局限性

我国的体育德育评价理论建设具有起步晚、发展快的显著特点。体育德育评价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在专家学者、一线教师的不断钻研、共同努力下,体育德育评价理论得到了极为有效的发展,将体育课程的评价从单纯的学生成绩方面,扩展为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教育的综合评价,评价的手段、方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和改善,小学体育教学效果较以往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体育的教育需求和教育目标也在不断调整,我国的传统体育德育评价理论也呈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在小学体育的德育评价执行层面就还有所欠缺,它还没有得到普遍性的推广和使用。同时有关学生个体素质的测评也是其中的一个难点,如何在测评中将学生的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进行有效的结合,将其中的道德素质和身心健康做有效的平衡,是小学体育老师在展开德育评价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2 课程改革呼唤新的体育评价理论

随着“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推进,小学体育的评价体系也要进行相应的优化和完善。当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作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体育运动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体魄,还可以磨砺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情操。未来时代的竞争不只是知识能力的竞争,更是综合素质的竞争。体育教学与道德教育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紧密联系。在新课程改革之际,深挖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做好小学体育德育评价体系的有效拓展,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规则意识、诚信观念,还可以让学生懂得团结互助、拼搏进取。利用体育德育评价体系丰富小学体育教学的内涵和外延,既是大势所趋,更是民心所向。

2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德育评价重要思路

2.1 小学体育德育评价的指导思想

在开展小学体育的德育评价时,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保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不断提高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技能型、实践性的课程训练,帮助小学生获得相应的有关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挖掘小学生的体育潜能,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建立起终生的体育运动习惯。在进行小学体育的德育教学时,既要重视道德教育的引领,也要落实体育锻炼的功能,不能顾此失彼,应该有效融合。小学阶段的体育德育应该更多的回归生活,围绕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有效展开,让小学生在教師的引领下建立起积极正面的道德观念,实现其对小学生行为习惯、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有效培养。

2.2 小学体育德育评价的目标要求

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为了促进学龄期孩子身体、心理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整体健康水平。在进行小学体育的德育评价时,既要满足学生综合全面发展的需求,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助力与小学生优秀运动行为习惯的养成,努力培养高素质的社会新人,为社会发展、国家富强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小学体育的德育教学不仅要通过有效的体育课程知识来推动学生的认知发展,更要帮助小学生加强对道德知识、行为规范的掌握,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品德能力、情感态度等得到积极有效的培养。

2.3 小学体育德育评价的重要内容

小学体育德育评价的内容应该是多元的、全面的,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互动性和主体性。首先,小学体育德育教学的内容要有趣,要贴和小学生活泼爱动、烂漫爱玩的性格特点,只有激发小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兴趣,才能让德育教学的渗透更加积极、有效。其次,小学体育德育评价的主体应该要予以明确。小学体育德育教学的课程设置应该紧密围绕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来展开,要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教师要适时转变角色职能,更好地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最后,在开展小学体育德育评价是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展开分层评价,充分调动每一个层级学生的运动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喜悦。

3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德育评价基本方法

3.1 小学体育德育评价应该将体育德育知识与体育德育行为相统一

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是,体育德育课程的发展一直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社会性是指小学生的体育德育行为活动往往与社会生活实践活动相伴而生,两者之间存在着或大或小的紧密联系,完全脱离社会实践的体育德育是不存在的;实践性是指小学生的体育德育意识是在社会实践中一步步逐渐形成发展的,它具有显著的养成型特征,只要施以科学合理的德育实践,就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相应的道德意识,形成相应的道德能力。小学体育德育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自身的体育道德意识得到相应的发展,掌握相关的体育课程知识内容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媒介。因此在开展小学体育德育评价时应该将体育德育知识与体育德育行为进行有效的统一。让小学生的体育德育发展做到知行合一,相关任课老师要积极创造实践机会,引导小学生将概念性的体育道德知识转化为实际的体育道德行为,让学生在多样化的体育实践中提升道德能力。

3.2 小学体育德育评价应该将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进行有效结合

当前,我国部分小学在进行小学体育德育评价是往往把评价的主体限制在老师身上,简单的认为小学体育德育评价是一种老师对于学生体育素养、道德能力的有力判断。这种来源于老师的外部评价,虽然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督促、监督效果,但是这种评价主体与实践主体相分离的外部评价模式,无法从本质上调动小学生的体育德育学习欲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进行小学体育德育评价时应该将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进行有效结合,让学生对自己的进步和不足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并从侧面予以鼓励和表扬,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体育道德底线,有所为有所不为。让学生形成相应的内省意识,建立相应的体育德育认同感,见贤思齐、知不足而加勉。

4  结语

健全完善的体育德育教学,可以让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得到相应的增长,逐步建立起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更好、更快地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参考文献

[1] 马斌.小学体育教学中“快乐足球”教学策略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2019(27):88-89.

[2] 梁治萍.创新角度下小學体育教学方法的完善方法研究[J].学周刊,2019(29):156.

[3] 邵丹丹.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17-18.

猜你喜欢
小学体育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