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海军的辉煌与没落

2020-04-02 07:10吴英质
军事文摘 2020年3期
关键词:海战北洋清政府

吴英质

作为一个海洋大国,我国拥有着长达1.8万千米的海岸线,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是我国国防建设永远绕不开的话题。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有海无防”的窘境,在此背景下,洋务派组建了北洋海军,并使其跻身亚洲第一。然而就是这支拥有近代化装备的新式海军,在成军7年后竟然全军覆没,成为国人心中永远的伤痛,也引发了军事研究者对海防和海军建设的思考。虽然甲午中日战争已过去100多年,但北洋水师的教训仍然能给后人以深刻的启示。正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走进北洋舰队,不仅是为了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更是为了从北洋舰队的兴亡中吸取教训,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海防大危机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清政府面临的海上危机日益加剧。西方列强凭借自身坚船利炮的优势,一次又一次打通对华入侵的大门,中国的领土完整不断受到挑战,就连邻国日本也打起了侵占台湾的主意。

19世纪60年代,面对“黑船事件”以来列强的频繁侵扰,日本实行“明治维新”,经济军事实力大幅提升。1874年,日本以琉球漂民被台湾高山族渔民杀害为借口(史称“牡丹社事件”),悍然发动侵台战争,妄图将台湾据为己有。5月,日本艦队在西乡从道带领下在台湾登陆。日本军队的突然袭击让清政府倍感压力,清政府随即任命沈葆桢为钦差大臣,全面督办台湾防务。在沈葆桢的积极应对下,水土不服的日军被迫撤出台湾。此次战争虽以清廷赔款调停告终,但也让清政府深刻意识到海防建设的迫切性。在随后清廷的首次海防大筹议中,清政府采纳了左宗棠“海塞防并举”的提议,并委任李鸿章、沈葆桢全权负责北洋、南洋海军这两支近代化海军的建设。考虑到清政府财力有限,沈葆桢提议优先发展拱卫京师的北洋海军,待财力充足,再着力发展南洋水师。清政府同意了沈葆桢的方案,将主要人力物力集中到北洋海军的建设当中。

要想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最快的办法是购进一批性能优良的水面舰艇。由于清廷军费不足,李鸿章把目光投向了一种小型炮艇——蚊子船。

蚊子船是英国人赫德向李鸿章推荐的一种小型炮艇。价格低廉、排水量小、火炮口径大是其主要特点。蚊子船刚交付北洋水师不久,李鸿章便发现了蚊子船的缺陷。由于蚊子船排水量小,抗风能力弱,因而不能远海航行。更重要的是,蚊子船炮管不可转动,极大限制其在战场的发挥。对此,赫德又向李鸿章推荐一种船身低矮、航速较快且舰首安装有冲角的撞击巡洋舰。清政府于是向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订造了超勇、扬威两艘撞击巡洋舰。

李鸿章和清政府购买新式军舰的消息很快引起了日本的注意。不久,日本也从英国订购了性能相似的军舰。19世纪80年代是大炮巨舰风靡的时期,铁甲舰成为海战中克敌制胜的法宝。1885年,李鸿章向德国伏尔铿造船厂订造的两艘铁甲舰抵达国内,被分别命名为定远、镇远舰。定远、镇远是北洋海军最大的两艘军舰,排水量约7220吨,装备有两门305毫米主炮。配备有指挥机构的定远舰自然而然地成为北洋水师的旗舰。为扩大北洋水师规模,清廷又于1886年为北洋水师购进靖远、致远、经远等新式军舰。而日本由于财力不足,最终退出了这场军备竞赛。

海军作为高技术军种,光有军舰巨炮还远远不够,人才的培养也不可忽视。为培养近代海军人才,李鸿章从福州船政学堂挑选优秀学生赴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这些优秀的留洋学子回国后大都成为北洋海军的骨干。

1888年,北洋海军在威海卫刘公岛正式成立,丁汝昌任北洋海军提督(相当于舰队司令)。作为中国历史上的近代化海军,北洋舰队在诸多方面与清政府的旧式军队有所不同。相较于旧式海军,北洋舰队由水面舰艇部队和海军陆战队组成。北洋海军陆战队在兵种建设上与英国皇家海军靠拢。在军服、军旗、军衔官制等方面,北洋舰队呈现西化。北洋海军成军后,日方就曾派人参观这支新式海军。他们发现,北洋水兵训练有素,就连发令都采用英文,与迂腐不堪的清政府形成了鲜明对比。至此,一支亚洲第一、世界第八的北洋海军开始出现在世人眼前。

拥有近代化装备的北洋海军在成军7年后全军覆没,成为国人心中永远的伤痛

清政府向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订造的超勇撞击巡洋舰

北洋海军的衰落

北洋舰队成立后,一度引起世人广泛关注。然而就是这只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八的北洋水师却在多年后全军覆没,令国人扼腕叹息。

北洋舰队的衰弱并非偶然,清政府对近代海军建设缺乏战略眼光是其没落的主要原因。1888年北洋海军成立后,清廷以“部库空虚,海疆无事”为由,不再继续引进军舰和其他武器装备。而19世纪80年代末至19世纪90年代初这一时间节点,恰好是世界海军装备更新换代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海军作战理念出现了显著性的变化,各国海军不再追求大炮巨舰,转而发展以多门小口径速射炮为主的快速巡洋舰。这也就意味着舰炮火力射速和军舰航速将决定海战胜负。在这一背景下,北洋海军原先装备的军舰和火炮很快落后于世界海军舞台。加之清政府后期对海军建设的投入不足,北洋海军武备优势逐渐丧失。

与清政府不同,日本政府对海军建设极其重视。作为一个岛国,日本将海洋视作战略生命线。但凡与海洋权益有关的事情,都足以触动日本敏感的神经。特别是1886年“长崎事件”后,日本海军就以北洋舰队作为最大假想敌,疯狂扩建海军,企图全方面超越北洋舰队。

前面已经提到,日本海军在初期与北洋海军的军备竞赛中败北。但显然日本并不会善罢甘休。与清政府一样,日本政府同样面临财政不足的困境。为了筹集足够经费建设海军,日本明治天皇倡议发行海军公债,倾全国之力扩建海军,并引进外籍海军专家指导日本海军训练。日本联合舰队战力大大提升。

北洋海军衰落的第二个原因是人才的流失。北洋海军成立初期,就聘请英国海军专家琅威理为洋教习,主管北洋海军训练任务。与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理念不同,洋教习琅威理治军严格,甚至近乎苛刻。这也是早年北洋舰队内部盛传“不怕丁提督,就怕琅副将”的缘故。然而琅威理的做法也引起了北洋水师一些高级军官的不满。最终,琅威理愤然辞去了北洋海军教习的职位。琅威理出走后,北洋舰队训练水平有所下降,军纪有所松弛,英国也因此不再接纳中国海军留学生。而此时日本则不断加紧扩建海军的步伐。至甲午海战前,日本联合舰队已完成了对北洋舰队的赶超,正式跻身亚洲第一。

大东沟海面的角逐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起义军势如破竹,朝鲜王室被迫向清政府求援。于此同时,日本以保护侨民为借口,派出陆军登陆朝鲜仁川。尽管丁汝昌、刘步蟾、叶祖珪等人主张派出北洋舰队“先发制人”,但都没有引起李鸿章的重视。6月与7月,日本先后向清政府发出断交书,清廷这才意识到事态紧急。当即分海陆路向朝鲜增兵。

1894年7月25日,得到情報的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在丰岛海域对北洋海军济远、广乙两艘巡洋舰发动海盗式袭击。在激烈的海战中,广乙舰搁浅焚毁,济远舰逃离战场。失去军舰护航的操江号被日军俘虏,高升号运兵船因拒降而被东乡平八郎的浪速舰击沉。甲午中日战争的序幕由此拉开。

致远号舰长邓世昌

面对迎面而来的日本联合舰队,丁汝昌、刘步蟾决定采用“雁形阵”接敌,这是1866年利萨海战奥地利海军采用的阵型。定远、镇远两舰居中,始终以舰首对敌,可充分发挥定远、镇远305毫米主炮的火力优势,弥补北洋军舰侧弦火力的不足。

12时50分,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相距约5500米的海面上展开相互炮击。一场人类历史上首次大规模蒸汽机舰队之间的海战由此爆发。海战初期,定远、镇远等舰集中火力轰击松岛、千代田等舰。日军也不示弱,亦集中火力攻击定远舰,在日军密集的炮火轰击下,旗舰定远信号旗被毁,北洋舰队失去统一指挥。丁汝昌也因身负重伤而由定远舰管带刘步蟾代行指挥。在混战中,比睿舰遭北洋海军重创,赤城舰舰长坂元八郎太中弹毙命。正当北洋海军与日军本队激烈交火时,第一游击队悄然驶向北洋海军右翼,率先对北洋舰队老式军舰超勇、扬威发起炮击,导致两舰燃起熊熊大火。

一度威震亚洲的北洋舰队在与日军的作战中全军覆没

14时至15时是大东沟海战的第二阶段,此时,平远号铁甲舰、福龙号鱼雷艇等舰艇相继赶来,双方一时难分伯仲。在海战第一阶段,北洋舰队凭借大口径火炮在远距离交火占据上风。双方距离接近后,北洋舰队机动性的劣势开始暴露,航速和火力不足也让北洋海军开始感到吃力。由于北洋海军的炮弹以实心弹居多,尽管炮手炮术精准,但没有对日舰造成致命损伤。在前期海战中,超勇舰因中弹过多而沉没,扬威也因起火严重被迫退出战场。定远舰以密集火力轰击日军本队航速较慢的西京丸号,福龙号鱼雷艇也向西京丸舰发射了3枚鱼雷,日本海军军令部部长桦山资纪险些丧命。

海战激战至3小时,致远、经远两舰因火力不足逐渐处于下风,其中致远舰因起火严重,已经明显向右倾斜。危急时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作出与敌舰同归于尽的决定,毅然率致远舰向第一游击队旗舰吉野号冲去。最终,致远舰因炮弹击中锅炉房殉爆而不幸沉没。致远舰200多名官兵除少数人被左一鱼雷艇解救外,其余人全部壮烈殉国。而这一天恰好是邓世昌的45岁生日。

17时起进入海战最后阶段,此时北洋海军致远、经远已被日舰击沉,济远、广甲畏战逃窜。孤军奋战的定远、镇远等舰很快被日本联合舰队围攻,虽然定远、镇远身中数百发炮弹,但却丝毫没有沉没的趋势。身负重伤的丁汝昌更是坚持不下火线,极大鼓舞了定远舰官兵的士气。由于被定远击中四号速射炮导致弹药库起火,日军旗舰松岛遭到重创,伊东祐亨被迫升起“不管旗”。17时30分,经过5小时作战的日本联合舰队因为弹药耗尽撤出了战场。大东沟海战结束。

亚洲第一的陨落

大东沟海战后,北洋水师虽然损失了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5艘军舰,但主力舰定远、镇远尚在,仍然能对日本海军构成威胁。由于定远、镇远的305毫米主炮受损,加之多艘军舰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便于后续出海作战,北洋海军诸舰只得返回旅顺军港进行维修。

北洋海军抵达旅顺后不久,便面临着军舰检修效率低的问题。原来,旅顺军港仅有1艘船坞,主力舰定远、镇远维修阶段其余舰只能停泊在外。除此之外,由于战事吃紧,北洋海军召集不到足够的维修工,待修军舰也一直无法出战(日本联合舰队损伤军舰仅用5天就已修复)。而在这时,朝中大臣对北洋海军在黄海海战的表现议论纷纷。丁汝昌自然无暇顾及朝中大臣的流言蜚语,因为旅顺的退与守才是真正令丁汝昌进退两难的事情。倘若死守旅顺,北洋海军很有可能被日军合围;倘若撤出旅顺,旅顺可能因为缺乏海上支援而被日军攻陷。万般无奈之下,丁汝昌选择保存实力,率领北洋舰队撤出旅顺,前往主基地威海卫。

1894年11月21日,日军攻占旅顺,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旅顺大屠杀”。当日军进入旅顺城后,发现北洋海军已撤出旅顺,不甘就此罢休的日军迅速成立了所谓“山东作战军”,大举进犯山东。北洋舰队在抵达刘公岛的途中,镇远舰触礁损毁,管带林泰曾引咎自尽。丁汝昌也因旅顺失守被撤去了尚书衔。与此同时,日军正如潮水般涌向北洋海军大本营—威海卫。面对大兵压境的日本陆海军,北洋海军能否打赢威海卫保卫战呢?

从威海卫的防御形势来看,威海卫除了北洋海军,还驻扎4000名淮系陆军。显然,这点薄弱的兵力并不足以镇守威海卫炮台。更为棘手的是,山东两万军队归山东巡抚李秉衡管辖,李秉衡曾因被李鸿章处分而对李鸿章怀恨在心,危急时刻可能不会增援威海卫。虽然李秉衡迫于光绪帝的压力派出5个营的兵力前往威海卫,但实际这所谓的5个营全是由修黄河的伙夫临时组建的。当得知日军来临时,这些人大都四散逃命。丁汝昌深知坐等援兵并不现实。于是向威海卫陆军守将戴宗骞提出了最坏打算,要求往陆上各炮台派遣各两名水兵,倘若炮台失守,水兵可炸毁炮台,这一提议遭到戴宗骞断然拒绝。不久,威海卫北帮、南帮炮台相继被日军攻陷。追悔莫及的戴宗骞吞金自尽。得知炮台失守的丁汝昌决定将北洋海軍陆战队和部分水兵组成敢死队,不惜一切代价炸毁炮台。这支仅有300人的敢死队没有辜负丁汝昌的期望,不仅炸毁了一定数量的陆上炮台,甚至还攻入了日军指挥部。最终,这300名勇士因寡不敌众而被日军全部歼灭。

1895年1月,日本联合舰队集中两万左右兵力,在伊东祐亨的率领下登陆荣成湾,此后与日军登陆部队一道,对停泊于刘公岛的北洋舰队展开猛烈炮击。为了击沉定远舰,彻底打消北洋海军的斗志。日本联合舰队甚至派出第一鱼雷艇部队,乘着夜色潜入威海卫军港。得知日军鱼雷艇潜入军港,定远舰立即打开探照灯搜寻敌舰,却不料因此暴露了自身所在位置,结果,定远舰被鱼雷击中,被迫搁浅海滩。

伊东佑亨眼看北洋水师大势已去,并托人向丁汝昌、刘步蟾寄去了劝降信。为避免资敌,刘步蟾、丁汝昌含恨炸毁定远舰后自杀殉国。1895年2月14日,日本联合舰队攻占刘公岛。至此,一度威震亚洲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北洋海军的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此后不久,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日本凭借《马关条约》的巨额赔款,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实现了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大幅提升。进入20世纪,日本先后发动日俄海战和全面侵华战争,在军国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中国近代海军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北洋海军爱国将领萨镇冰

尾声

北洋水师覆没后,清廷海防力量彻底崩溃。广东水师大部分主力舰艇在甲午海战中被击沉,南洋水师仅剩少数小型舰艇,而福建水师则在马江海战中全军覆没,从此一蹶不振。海防的缺口很快引起了有识之士的注意,一些人开始上书清廷,提出重建海军的构想。

1898年,清政府批准重建北洋海军的方案。军事主官由旧北洋海军骨干担任。被革职遣返的北洋海军元老叶祖珪、萨镇冰、程璧光被召回重新担任海军官职。1899年,重建的北洋舰队初具规模,除装备有海圻、海天、海琛、海筹、海容5艘巡洋舰外,还配有6艘驱逐舰和1艘训练舰。此后不久,清廷又将海军舰队划分为巡洋舰队和巡江舰队。1902年,新北洋海军帮统叶祖珪调驻天津。海军建设的重担落到了萨镇冰的肩上。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起义军发展迅猛,很快引起了清廷的恐慌。为镇压起义军,清政府命令萨镇冰率领海军舰艇前往武汉炮击革命军。当时的革命军政府都督黎元洪,曾是天津水师学堂的毕业生,与萨镇冰有师生之缘。为此,黎元洪致函萨镇冰阐明大义,并希望萨镇冰率部起义。遭萨镇冰拒绝。萨镇冰深知清王朝大势已去,自己不愿背叛清政府,也不愿成为阻挡历史车轮的罪人,遂选择离舰赴闽,临行前默许了海军的起义行动。中华民国成立后,巡洋舰队被改称为海军第一舰队。

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根本改变中国动荡的政治格局。军阀混战期间,海军成为各大军阀互相争夺的对象,饱经沧桑的新北洋海军数易其主,最终四分五裂。抗战爆发后,新北洋海军军舰部分自沉长江,一支传奇舰队也因此逐渐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1951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入朝第3次战役的胜利。已是耄耋之年的萨镇冰得知此消息,百感交集,不由想起曾经的甲午悲歌,于是作诗一首:五十七载犹如梦,举国沦亡缘汉城。龙游潜水勿自弃,终有扬眉吐气天。1952年4月10日,这位中国近代海军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北洋海军爱国将领在福州逝世,享年94岁。

甲午海战的硝烟已经散去,建设蓝水海军的呼声却从未停止。辽宁舰服役,055大型驱逐舰试航……今天的中国海军正继承先烈遗志,走向深蓝,踏上更远的海洋征途!

责任编辑:张传良

猜你喜欢
海战北洋清政府
人民海军首次海战
五行真经(16)
新北洋打印未来
北洋海军为何会输
卢汉铁路筹款问题探析
从报刊角度探北洋时期的民主思想
基于网络和虚拟多媒体技术的海战平台视景实现
《里瓦几亚条约》对清政府外交的考量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第一次政治大借款的意图与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