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斩首”苏莱曼尼看美国的 单边主义和全球霸权

2020-04-02 07:10吴敏文
军事文摘 2020年3期
关键词:苏莱曼单边主义什叶派

吴敏文

从2008年美国因“次贷问题”导致金融危机并引发全球性恐慌以来,“美国衰落”论就开始蔓延,当然,也不乏不同的声音。多次被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评为“全球顶级百位思想家”的现任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罗伯特·卡根,就鲜明指出“美国衰落”仅是一种可能而并非事实。美国崛起成为全球超级大国的过程,就一直伴随着“美国衰落”论调。罗伯特·卡根认为,美国是否走向衰落,取决于美国的选择。刚刚发生的美国成功实施对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下属“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的“斩首”事件,及其所产生的全球震撼性影响,似可成为观察“美国衰落”是否真实的一个窗口。

“斩首”事件

2020年1月3日凌晨,美军出动MQ-9无人机发射3枚地狱火导弹,成功摧毁了刚刚离开巴格达国际机场的伊朗“圣城旅”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少将以及前来接机的伊拉克什叶派民兵组织“人民动员部队”副指挥官马迪·穆罕迪斯的座驾。“人民动员部队”方面随即证实苏莱曼尼与穆罕迪斯丧生。当日随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表电视讲话,承认是他下令对苏莱曼尼进行袭击,目的是阻止“对美国进行迫在眉睫的险恶攻击”。

苏莱曼尼之死,从大的方面看是此番美国与伊朗关系恶化的一个结果。2018年5月8日,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协议。美国与伊朗之间你来我往的博弈就越来越朝着敌对的方向发展。美方对苏莱曼尼的“斩首”,暴露出其背后更加深刻复杂的原因。

1957年3月,苏莱曼尼出生在伊朗克尔曼省的拉波尔村。在与美国交好的伊朗巴列维王朝统治时期,出身贫寒的苏莱曼尼遍尝人间苦楚和残酷。这成为苏莱曼尼对美国敌意最初也是最深刻的来源,也使他对随后发生的成功地推翻巴列维王朝的伊斯兰革命忠心耿耿。

20世纪以来,美国一直致力于推行全球霸权和单边主义

1979年,22岁的苏莱曼尼加入新组建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并参加了兩伊战争。颇具军事天赋的苏莱曼尼迅速成长起来。1998年,苏莱曼尼成为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圣城旅”的指挥官。“圣城旅”直接听命于伊朗最高领袖,主要负责包括情报搜集、秘密外交,为伊朗所支持的境外势力提供资金、武器、训练等任务。苏莱曼尼深得现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信任,被其称赞为“活着的烈士”。

美国决定对苏莱曼尼进行制裁的直接的原因,是始于2019年12月31日连续两天的伊拉克民众围攻美国大使馆事件。美军认定围攻大使馆的民众是受到伊朗支持的伊拉克什叶派民兵。驻外使馆受到攻击引发美国人耻辱和痛苦的回忆。1979年,伊朗青年学生围攻驻伊朗美国大使馆,52名美国人质被扣达444天,直接导致卡特总统连任失败。当前正值美国总统特朗普竞选连任,对此表现出特别敏感不难理解。特朗普声称伊朗需要为此付出“沉重代价”,并强调“这不是警告,而是威胁”。

2019年12月31日,伊拉克民众围攻美国大使馆的一幕

美国将此归咎于苏莱曼尼,与苏莱曼尼所担负的使命和其突出的表现有关。

如所周知,叙利亚内战中,巴沙尔政权在行将覆灭的边缘“咸鱼翻身”,来自俄罗斯、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武装的外援居功至伟。作为重要力量之一并在其中起协调作用的,就是身为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下属“圣城旅”指挥官的苏莱曼尼。2015年7月,苏莱曼尼作为哈梅内伊的特使访问俄罗斯,对促成普京出兵叙利亚发挥了重要作用。

苏莱曼尼能够影响普京的决策,在中东什叶派各方之间纵横捭阖也就不在话下。苏莱曼尼所领导的“圣城旅”,本身就有1.5万名成员。近年来,其在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和也门等国境内扶植了超过10万人的民兵武装,堪称呼风唤雨、影响广泛。在对抗西方特别是反美战线上,苏莱曼尼同样成绩突出,仅2019年以来就在攻击波斯湾油轮、击落美国全球鹰无人机和袭击沙特石油设施等重大行动中频频得手。为此,苏莱曼尼被西方媒体称为“中东谍王”。

或许是不断的成功导致了苏莱曼尼的自信心爆棚,矛头所向直指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2019年12月27日,伊拉克北部一处美军基地遭到火箭弹袭击,造成一名美国承包商死亡和数名美军受伤。美方认定袭击是受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支持的伊拉克什叶派民兵武装“人民动员部队”所为,苏莱曼尼是幕后主使。

为此,2019年12月29日,美国空军出动F-15E战斗机空袭了伊拉克(1处)和叙利亚(2处)境内的“人民动员部队”目标,造成约25名民兵死亡,超过50人受伤。美军的这一报复行动,在伊拉克境内引发了大规模抗议,2019年12月31日,大批伊拉克民众围攻美国驻巴格达大使馆并毁坏了使馆大门。

事实上,苏莱曼尼早就被列入了美国的定点清除名单。美方选择在这一节点断然出手,一是苏莱曼尼的伊拉克盟友造成了美国人的死伤,二是苏莱曼尼的伊拉克之行绝非简单的友情出访。美方判断其计划采取对美国使馆和其他美国在中东军事目标的更多袭击。从美国国防部长埃斯珀事先警告“美国可能采取预防性措施保护美国人的生命安全”,以及美军对苏莱曼尼的精确“斩首”来看,美方对于苏莱曼尼的计划和行踪的掌控堪称精准。

多重影响

从媒体披露的现场图片来看,苏莱曼尼死无全尸,但他戴着戒指的手臂赫然在目。美军对深谙藏身之道、隐身之术苏莱曼尼的精准“斩首”,以及惨烈的现场画面,都给予世人巨大的心理震撼。特朗普在竞选连任之年采取定点清除的方式精确“猎杀”苏莱曼尼,和奥巴马2011年竞选连任前成功击毙本·拉登如出一辙;即以最小的成本获取竞选连任的政治加分。与当年奥巴马击毙几成“死虎”的本·拉登相比,特朗普制裁的对象苏莱曼尼是正处于高度活跃状态的“猛虎”,风险要大一些。但对于美国而言,此次行动仍然具有一石三鸟的功效。

一是沉重打击伊朗在中东的影响力。美国以两次海湾战争亲手摧毁伊拉克的萨达姆·侯赛因逊尼派政权后,伊拉克执政者从当年的马利基到如今的马哈迪都属于什叶派;也就是说,是美国自己不仅为伊朗去掉了地区最强大的对手,而且将伊拉克变成了伊朗的朋友。力助巴沙尔的什叶派政权在叙利亚内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伊朗几十年来梦寐以求的由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构成的什叶派“新月地带”已然成型。而在这个结构中,伊朗是当仁不让的龙头老大,其地区影响力和发言权得到了空前加强。

自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与美国驻伊朗使馆人质事件以来,伊朗长期遭受美国制裁,经济常年不振,加之为支持叙利亚巴沙尔政权赢得内战耗尽国力,伊朗经济本来就举步维艰。由于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并加大对伊朗制裁,近年来伊朗经济雪上加霜连续衰退。2019年,其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再下降10%,主要来自石油出口的财政收入减少一半,物价上涨达到50%。2019年底之前因为汽油涨价而导致全国性的抗议浪潮,是伊朗经济民生问题接近极限的明确指征。

苏莱曼尼在伊朗有很高的影响力

在军事上,虽然伊朗具有一定的导弹自主研发能力,但其整体军力无法与美军抗衡是不言而喻的。当年巴列维王朝与美国关系的“蜜月期”从美国引进的F-14雄猫战斗机,是美国格鲁曼公司20世纪70年代的产品,美军早已全部淘汰,但在伊朗依然在役。由于美国几十年的制裁,这些飞机不断老旧也缺乏配件,还有几架能够执行作战任务很成问题。而美军第五代作战飞机如F-22、F-35等早已成建制形成作战能力。由此可见,伊朗与美国的装备差距有数代之远。

固然,苏莱曼尼虽亡,“圣城旅”尚在。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打掉长期担任“圣城旅”指挥官的“中东谍王”苏莱曼尼,本身即是对伊朗特别是其境外“代理人”势力的沉重打击。虽苏莱曼尼的继任者隨即到任,但要接手苏莱曼尼亲手构建和运作的庞大网络,理顺复杂微妙的内部关系,将其功效发挥到苏莱曼尼领导下的水平,绝非易事。

与此同时,美方精准掌控苏莱曼尼的计划和行踪,提示美方对伊朗高层的精准掌控。美方放话如果伊朗不顾后果采取报复行动,美方不排除进行更高级别的定点清除。如果伊朗政权的高层领导连自身的生命安全都保证不了,那么,伊朗现政权的威望和影响力又是何等脆弱。对此,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中东研究中心创办人费塞尔·伊斯巴蒂称,“发生在伊拉克的空袭意义重大,这在整个中东地区都是一笔大买卖”。

这恐怕是美军空袭后,伊朗一方面军政要员强硬表态,另一方面伊朗外长扎里夫致函联合国秘书长,并请求中俄出面缓和地区局势,伊朗军方发言人也表示将尽可能避免卷入战争的原因所在。

二是对伊拉克现政权进行敲打。在2003年美国出兵推翻伊拉克的萨达姆·侯赛因政权之前,萨达姆已经在拉克执政达24年之久。在伊拉克,萨达姆所代表的是逊尼派穆斯林,占人口的40%,而什叶派穆斯林却占54%以上。在教派冲突严重的中东阿拉伯世界,萨达姆以逊尼派少数统治什叶派多数,很多时候只能采取血腥的高压手段。由于伊朗长期是什叶派掌权的国家,对于伊拉克政府的反对派什叶派,伊朗一直给予实质的支持。

近来,伊朗与伊拉克的关系越发密切,这让美国非常忌惮

美军推翻逊尼派的萨达姆政权后,在伊拉克推行了民主选举。结果是从2006年至今,伊拉克政府总理始终由什叶派政党担任。在数以十万计的美军驻扎的时代,美国对伊拉克的影响力无可撼动。但自奥巴马上任以来,美军逐步从伊拉克撤军,现今美军在伊拉克驻军仅剩5200人左右,美军对伊拉克的控制也就逐渐式微。在伊拉克军队面对“伊斯兰国”武装一触即溃的时候,伊拉克政府不得不借重伊朗的支援收复失地,两伊之间就理所当然地从当年的敌手变成了具有广泛共同利益而且同教派的兄弟。

在伊拉克什叶派民兵围攻美国大使馆达两天的时间里,伊拉克政府军没有任何动作。这表明两伊之间的密切关系,已经到了让美国忌惮的程度。美国在长期掌控苏莱曼尼行踪的情况下,特意选择在苏莱曼尼到访伊拉克之际对其进行制裁,并且连带消灭伊拉克什叶派“人民动员部队”的副指挥官,其敲打伊拉克的用意不言自明。

在美国“斩首”苏莱曼尼和伊拉克民兵组织“人民动员部队”副指挥官穆罕迪斯之后,1月5日,伊拉克议会特别会议通过的关于“外国军队不得以任何理由使用伊拉克的领土、领空、领水”的决议。与此同时,伊拉克现总理马哈迪也做出了同样的表态。这无疑对驻伊拉克美军的合法性构成实质挑战。但是,由于美军在伊拉克仍然驻有美军,美国在中东其他国家如卡塔尔、巴林、科威特等还驻有重兵;同时,“斩首”发生之后,为了应对伊朗方面可能的报复,美国加紧向中东地区增派军队,向便于对中东地区发起攻击的印度洋迭戈加西亚美军基地加派B-52重型轰炸机。慑于美军咄咄逼人的态势,伊拉克议会和政府的表态固然强硬,但并没有规定美军撤出的时间,为局面转圜留有空间。

三是震慑美国潜在的对手。美军对苏莱曼尼的精确摧毁,不仅达成自身的“零伤亡”,而且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附带损伤。这种对敌方高层进行精、准、狠“一招致命”打击的方式与效果,让世人不禁发出了“始战即终战”“不会再有世界大战”的惊叹。

美方的精确“斩首”能力依托从情报获取到对精确打击进行指挥控制的复杂全球网络,计划严密代价高昂,其所针对的并非那些名不见经传、对美军不形成大威胁,也造不成大的影响力的对手。但是,对于美国在全球的重量级对手,美国展示了“言必信,行必果”的行动和制裁能力。这不能不对美国的潜在对手形成实质的心理震撼。

罗伯特·卡根认为,军事实力是构成霸权的基础。“美国依然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国家,美国的相对军事实力也并未衰落,起码目前还没有”。相对军事实力这样的“硬实力”,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等所谓“软实力”和“巧实力”,不仅“很难测量,容易被夸大”,而且“难以运用”,所以,具有巨大的局限性。无论是美军对苏莱曼尼的“斩首”,还是事件之后对海湾的大举增兵,无疑都是军事实力的展示和使用。

单边主义与全球霸权

事后各方表态表明,美国此次行动不仅没有知会在中东地区的美国盟友,甚至连欧洲和北约的盟国都被蒙在鼓里。为此,英、法、德三方事后迅速协调立场,并发出缓和地区局势的呼吁;同时,德国和英国赶紧将各自有限兵力从敏感地区撤往周边缓冲地带。

美国彻头彻尾的单边主义其来有自。罗伯特·卡根认为,二战后世界各地的美国盟国,都在美国的武力保护伞下安享太平,即使如第一次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那样派兵参与美国主导的联合军事行动,其所起的作用也仅是点缀性的。第二次海湾战争美国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也遭到美国欧洲盟国的激烈反对,但美军依然轻松取胜。所以,美国并不在意受到“单边主义”的批评。对于美国到底是采用“多边主义”还是“单边主义”,罗伯特·卡根坦然承认:“如果可能,实行多边主义;如果需要,实行单邊主义。”在他看来,“单边主义”和“多边主义”都仅是手段而已。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以来,一直要求大幅度提高军费,应对美国各类安全威胁

然而,美国是否真的衰落,是美国能否选择单边主义的重要前提。罗伯特·卡根认为,综合评估的结果,是美国并未真的衰落。

一是从经济上说,美国并没有衰落。二战结束时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份额达到峰值的50%;此后,美国在欧洲推进“马歇尔计划”帮助欧洲复兴,在亚洲推动日本复兴以作为抵挡共产主义的堤坝。在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大幅增长之后,美国经济占全球GDP的份额降低到1/4。此后几十年,美国经济占全球的份额基本保持在这一水准。中国、印度、巴西、土耳其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在全球GDP占比中挤占的是日本和德国的份额。而且,在这些经济体中,如印度,本身就是美国的亲密盟友。

二是从军事上说,美国更没有衰落。当前,美国每年的国防开支大致占GDP的4%,几乎是其他大国国防开支的总和。这一比例高于其他大国,但从历史来看,却低于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占GDP的10%,以及20世纪80年代末占GDP的7%的开支。罗伯特·卡根的这一对比,是为了强调美国的巨额国防开支并无透支经济发展之累。特朗普的第一个总统任期已经过去3年,投入军费超过2万亿美元。刚刚进入的2020年,美国年度国防开支达到7380亿美元,是第二军事强国俄罗斯的15倍。长期巨额的国防开支,使得美军具有全世界最尖端的武器装备。经过近期局部战争的反复实践,美军在实战方面也最具经验。

从其他方面说,美国拥有巨大的科技、人才和产业优势。在体制方面,罗伯特·卡根认为,因为美国立国者们的设计,使得“美国的体制是缓慢而笨拙的”,但“这个体制也有着在危机迫在眉睫时实施改革的非凡能力”。对于美国的霸权主义,罗伯特·卡根辩解说,美国的霸权是一种“仁慈的霸权”。

由此可见,霸权主义、单边主义这些概念,在以罗伯特·卡根为代表的美国精英阶层看来,并不天然具有道德贬义。他们的辩解和观点并非多么高明,更非无懈可击。我们不可能接受它们,但不能无视它们的存在及其对美国内外政策的影响。

责任编辑:刘靖鑫

猜你喜欢
苏莱曼单边主义什叶派
两把英吉沙小刀
图说苏莱曼尼之死
美国为何偏爱单边主义
国际网络社会治理中的“单边主义”困境及其破解之道
我的苏莱曼不见了
爆炸“侵袭”伊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