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研训队伍文化引领 积蓄区域教研内驱动力

2020-04-02 06:10董岩林
辽宁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研训党员专业

董岩林

(营口市教师进修学院)

日前,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指出:教育科研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教育研训部门作为承担着教育科研任务的专门机构,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承担着重要责任,而研训员队伍建设又是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环节。我认为,要加强研训队伍建设,应该重视加强文化引领。

一、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

文化引领应该是教育研训部门的管理定位。教育研训部门应致力于通过文化引领,在研训教师队伍中培养出一种高度的文化自觉,并使这种文化自觉成为研训员开展工作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

(一) 获得研训员的认同与支持

研训工作发挥着引领基础教育转型发展、支撑基层学校内涵发展、促进基层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研训员最常见的工作形式是深入基层学校进行教研指导。研训工作的特殊性使教育研训部门对研训员的各方面日常管理有一定难度;而文化引领立足于对研训员和其工作行为的尊重,突出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与引领,易获得研训员思想上的认同与理解,行为上的自觉支持与服从。

(二) 提升研训员的主观能动性

研训员的工作职责决定研训员应该是区域学科的“首席”教师。这就对研训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研训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也就成了教育研训部门工作的重难点。而讲训员的主观能动性对其专业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文化引领可以充分调动研训员的主观能动性,激励研训员自我调整角色定位,主动审视不足,自觉规划发展,努力增压提升,进而解决教育研训系统专业化建设方面的研训员主观能动性问题。

(三) 增强研训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研训员增强自身素质与提升研究能力的目的,是引领区域教育发展。而文化引领可以使研训员对自身所承担的使命、责任、任务及工作意义,有更为深刻的认识,进而能主动以更高的站位、更广阔的视角,把握“参与决策”“专业引领”“质量监控”这三大基本任务,自觉地聚焦于引领教育发展,立足于基层需求,着眼于问题诊断,致力于研训服务,着手于改进行为,提升质量。

(四) 提升研训员的团队意识

教育研训部门的工作任务决定研训员工作具有非常强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不同部门之间的研训员工作交叉与交流相对较少。而文化引领,恰恰能够增强凝聚力,提升研训员的团队意识和归属感,大家在思想的共鸣和文化的认同中,形成团队合力,积蓄引领教育发展的内驱动力。

二、强化研训队伍的文化引领

(一) 党的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明确要求要“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故强化文化引领的第一步就是要高度重视党的建设,不断增强研训队伍的政治意识,实现党对研训工作的全面领导。在加强党的建设过程中,我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严格规范组织生活

严格规范组织生活对于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增强党员组织纪律观念、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要努力推进党内组织生活规范化制度化,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增强党的战斗力。强化组织生活的规范性与严肃性,使得组织内每一名党员坚定“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使党员都能服从组织,成为每一名党员高度的政治自觉及政治定力。

2.强化理论研讨作用

理论具有先导作用,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我们最常见的理论学习方式就是读书、写笔记。但是这样的学习,往往流于形式,很难让人做到入心入脑。而交流研讨,则要求每名发言人都必须立足岗位,真学,学深,悟透,紧密结合自己的工作来谈,有思考,有举措,使理论学习真正成为提升研训员政治素养的关键。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党日活动应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带领党员跳出日常工作及生活的圈子,引领党员多视角、多维度地观察社会,了解群众需求,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用社会实践活动这种形式让组织内的党员都能够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4.发挥党员的先进性

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一定要靠每一个党员自身的努力,充分发挥党员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我们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心系群众,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立足岗位,无私奉献。还加强个人修养,修养自己的品德,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党的建设,是培根铸魂、统一思想的过程,是坚定理想信念的过程,是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政治品格的过程,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过程,其所体现出来的政治自觉,正是文化引领的核心内涵。

(二) 工会建设

工会是职工信任并依赖的群众组织,其在培养集体凝聚力、向心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强化文化引领重要的载体。在工会建设过程中,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开展社团活动,增强集体凝聚力

社团活动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它首先可以提高研训员的专业素养、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工作开展提供支撑;其次可以促进沟通与交流,增进了解,加深感情,使部门工作和协作更加顺畅;第三可以丰富业余生活,激发职工活力,提升教职工幸福感。我们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展,在增强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

2.倡导义务劳动,培养集体归属感

“单位是我家,我们爱护她”。单位中的每名工作人员都应该把单位当作自己的家,每个人对这个大家庭都应该有一种责任感和归属感,才能尽职尽责,努力工作。我们经常性地结合单位实际,开展一些义务劳动,比如,认养树木、清除杂草、清理食堂、改造活动室等义务劳动。劳动时滴落的汗水、团结互助时融洽的合作氛围、劳动结束后焕然一新的环境,往往最能唤醒人内心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3.组织文体活动,展现良好精神风貌

只有健康,才能充满活力;充满活力,才能愉快工作。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倡导健康的生活理念、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所有员工的身心健康,使他们时刻都能保持一种奋发进取、昂扬拼搏的精神状态。

工会建设,是凝心聚力、促进交流的过程,是增进情感、提振精神士气的过程,是展现精神风貌、提升幸福指数的过程,是培养凝聚力、向心力,增强归属感、认同感的过程,其所激发出来的职工良好的精神风貌,正是文化引领的重要目标。

三、加强研训工作的专业建设

如果说党的建设解决的是政治方向的问题,工会建设解决的是团队凝聚力的问题,那么专业建设要解决的就是发展根基的问题。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为突出文化引领,我认为应该把以下几方面做细做实。

(一) 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研训工作需要专业化地引领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训员作为“国家课程方案和课标的解读者、细化者、执行者,学校和教师工作的问题发展者、指导者、解决者,学校和教师实践经验的发现者、总结者、推广者”,需要研训员具有广阔的文化视野、深邃的哲学思想、超前的课程意识、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文化眼光。而引领自主学习、夯实理论根基、强化思想前瞻意识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就是组织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读增强理论修养的书,可以坚定理想信念;读先哲大家的书,可以丰厚学识修养;读增强业务能力的书,可以提升专业素质;读前沿科技的书,可以培养创新思维;读诗意人生的书,可以丰润生命感受。读书交流活动,重在交流,重在引领研训员把书读通、读透,激励研训员完成自我刷新、自我超越。

(二) 建立外出培训汇报制度

外出参加培训是提升研训员专业素养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但如果没有配套的外出培训汇报制度,那么培训成果往往不能惠及多数人。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对学科纵向贯通、横向融合要求越来越高。外出培训汇报制度,不仅可以使每次培训的效益最大化,而且可以有效地开阔研训员学术视野,提升研训队伍的学科深度融合能力,更可以使研训员具有全局意识,可以站在更高的高度引领教育发展。

(三) 保证业务学习系统规范

业务学习是最常规的业务能力提升方式。这里要强调的是业务学习一定要突出培训的系统性、规范性,要强化需求导向、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团队协同、共同发展的研修机制,逐步实现培训课程主题化、系列化、结构化的进阶,精准引领研训员专业素养向精深发展。

(四) 实施“卓越研训员研修工程”

这里的“卓越”强调的是“卓而越己”,激励研训员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引领研训员以专业精神提升研训内驱动力,以专业知识夯实研训质量根基,以专业能力保障研训的质量,以专业智慧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

专业建设,是夯基固本、注重知行合一的过程,是提升专业能力、激活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意愿和动力的过程,是让教研蕴含学术、让教育充满思想的过程,其所积蓄的教育发展内驱动力正是文化引领的核心目标。

文化引领,如春风化雨,在润物无声间引领人,改变人,塑造人。我们相信其所培养出来的政治定力、工作活力及团队凝聚力、集体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及职业幸福感,必将积蓄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内驱动力,使教育研训部门更好地为教育改革发展服务。

猜你喜欢
研训党员专业
我是党员向我看
构建校本研训模式 提升教研活动实效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2020年创新教育实践线上研训系列活动持续开展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浅谈校本研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