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重庆)县域多维贫困的时空演变分析
——基于可持续生计视角

2020-04-02 06:31,2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20年4期
关键词:三峡库区生计库区

,2

(1.昆明理工大学 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3;2.云南省高校高原山地空间信息测绘技术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 昆明 650093)

解决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现状是当下精准扶贫战略的重心[1]。三峡库区横跨武陵山区和秦巴山区两大贫困山区,成为库区集中连片特困区。三峡库区26个区县中有11个县为国家级贫困县,其中重庆库区有9个国家级贫困县和2个市级贫困县,贫困县域面积占库区总面积的63.7%,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45.2%。2016年,三峡库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93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605元,分别比全国均值低了10.95%和6.14%。以国家级贫困县石柱县为例,石柱县因病致贫户占比为41.61%。可见,扶贫政策在三峡库区实施多年之后,库区内贫困人口的数量仍然较多。三峡库区致贫原因中既包含了复杂的地质条件,也包含了因三峡工程而导致的大规模移民搬迁改变移民生计模式与生活环境,贫困问题在三峡库区呈现出尤为复杂的表现[2]。

贫困不仅仅是单一的经济表现,对贫困的研究需要拟合多维度和多因素进行探析。目前学界对多维贫困和三峡库区贫困治理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阿玛蒂亚·森认为,贫困不仅通过低收入形式表征在经济维度上,还通过卫生、基础设施、饮用水、道路等主观感知方面表征在其他维度上[3]。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强调,贫困应从多维角度探索并对其减缓[4]。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将多维贫困区域和人口作为研究焦点的同时[5],也在多维贫困度量方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其中以牛津大学的贫困与人类发展中心的研究最为显著[6,7],如Alkire、Foster提出多维贫困的识别、加总和分解方法[6]。众多学者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区域和影响群体多维贫困的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杨龙等利用农村贫困监测调查数据,从省域尺度对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多维贫困现状进行了测度并对多维贫困指数进行了分解[8];刘艳华等采用脆弱性—可持续生计分析模型,建立多维贫困测度指标体系,并从县域层面进行贫困地理识别[9];任慧子等以乡镇为评价单元,对广东省连州市的隐藏性乡村贫困问题进行了探析[10]。另有相关研究以老人、儿童、农民工、少数民族为划分群体进行了多维贫困测度实证[11-14]。

由于现有研究多注重多维贫困测度的静态研究,因此对多维贫困的时空格局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较为缺乏,难以探寻研究区域贫困的变迁轨迹。本文参考生计资本的5个维度,选取贫困测度指标并构建多维贫困测度体系,在测度结果的基础上对我国三峡库区(重庆)不同县区的多维贫困状况展开了跨时区的测度与比较,分析了三峡库区(重庆)生计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旨在为三峡库区(重庆)贫困县区脱贫攻坚提供县域层面的决策依据,以促进库区的稳定脱贫,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的贫困问题提供决策参考。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本文根据Alkire、Foster提出的多维贫困测度原理对三峡库区(重庆)15个县区的多维贫困情况进行测度分析,研究区包括9个国家级贫困县和2个市级贫困县。

确定贫困维度和测量指标:导致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计资本不足,通过实现生计稳定来消除贫困成为减贫脱贫的主要措施。在可持续生计分析研究中,英国国际发展署建立的脆弱性—可持续生计分析模型得到了广泛的采纳和应用。该模型将生计资本划分为自然、人力、金融、物质和社会等5个维度。本文主要通过对生计资本5个维度的详细分解,并参考相关学者的经验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良[5,8,9,15],选取18个指标构建指标体系来表征生计资本状况。

主要有:①自然资本。自然资本是指生存环境现有的资源本底存量和相关的服务资源存量[16]。农业在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土地仍是农业最根本的生产要素。可选人均土地面积、人均农作物播种面积反映地区拥有的土地面积及其产出,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见表1。②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从劳动力的质量(知识技能、年龄)和数量(如规模)两方面考量[16]。选取每万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每万人小学在校学生数和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人数占总人口比,分别从人口规模、综合教育水平和从业能力方面反映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本情况。③金融资本。金融资本影响着生计和贫困,包括储蓄、借贷、工资报酬、养老金和其他外部给予的资金[16]。本研究选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综合反映县域金融资本。三峡工程库区(重庆)各区县的主要收入来源不仅仅依靠第一产业,选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这一指标更具有代表性。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从个体和地方政府两个维度来反映金融资本的多少。④物质资本。物资资本包括维持生计的基本生产资料和基础设施[16]。选取人均公路里程、农村用电量、人均卫生机构床位数、人均粮食产量和人均肉类产量5个指标分别从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能源、交通和卫生设施)、区域的物资生产能力和人口供养能力方面综合反映县域的物资资本。⑤社会资本。社会资本代表人们在追求生存目标的过程中所需的社会资源[16]。选取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率、人均财政农林水支出和人均社会福利收养单位床位数4个指标从城镇化水平和社会支持水平来反映非个体能力可决定的社会资本的强弱。

确定各项指标的剥夺临界值:在测度过程中设定一个剥夺临界值来判定评价单位是否贫困。本文从县域层面进行时间序列的多维贫困测度,无法从现有的文献中获得各指标较公正的剥夺临界值。因此,在确定各项指标的剥夺临界值时,参考相对贫困概念,取相同时间点研究样本某一项指标均值的75%作为该指标的剥夺临界值。当评价单元在指标上没有达到临界值时,可判定该评价单元属于贫困,赋值为1,反之为0。在进行贫困的识别过程中,要对多维贫困状况进行横向比较,因此统一以2016年的剥夺临界值对贫困区县各年的贫困状况进行测度。

表1 多维贫困的贫困维度和指标选择

评价单元的多维贫困识别:测算各县区的多维贫困剥夺值,识别其是否属于多维贫困。根据本文确定的测度指标临界值、权重,计算各评价单位的多维贫困剥夺值。当评价单位的剥夺值大于0.2时,确定为多维贫困。

多维贫困程度进行判定:根据多维贫困的剥夺分值,细分多维贫困等级见表2。

表2 多维贫困程度及标准

1.2 数据来源

本文以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的县区作为研究对象,涵盖了万州、涪陵、渝北等15个区县(图1)。三峡工程重庆库区位于长江上游下段,地理范围在28°28′—31°44′N、105°49—110°12′E,总面积为4.6148万km2,占三峡库区面积的85.6%。截止2016年,三峡工程重庆库区15个区县,户籍人口1558.13万人,常住人口1331.01万人,非农业人口637.27万人,城镇化率为57.64%,地区生产总值达6901.4亿元。同时,重庆市是户籍制度改革先行区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因此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巨大。本文研究区域三峡工程重庆库区15个区县的经济与社会数据来源于2006—2017年的《重庆市统计年鉴》。

图1 研究区位置

2 多维贫困的统计描述和动态演化

2.1 多维贫困统计描述

从表3可见,三峡库区(重庆)2005—2016年各维度内指标的贫困情况、相对贫困测度贫困线和指标低于以2016年为标准贫困线的贫困县区个数占比。2016年,各项指标低于贫困线的区县比例仍然较多,个别贫困指标为6.67%的区县处于贫困状况。从时间序列的纵向比较观察可见,各项指标从不同程度上体现了贫困减缓,贫困减缓平均速度为7.83%。从横向比较来看,不同指标的贫困状况及其改善速度出现了较为显著的差异。受益于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2016年三峡库区(重庆)有6.67%的贫困区县每万人小学在校学生数这一指标上低于贫困线,而同期有60%的贫困区县分别在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人数占总人口比、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指标上均低于标准贫困线。同时,其他年份中自然、物资、社会、人力和金融资本的贫困情况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表3 三峡库区(重庆)贫困区县各项贫困指标(%)

注:贫困线以2016年为标准;“↑”表示2016年与2005年相比,低于贫困线区县比重上升,“↓”表示2016年与2005年相比,低于贫困线区县比重下降。

2.2 多维贫困的动态演化

本文在反映研究区的多维贫困状况时,通过计算2016年各县区在各项贫困指标上的贫困现状,分别采用等权重法、频率加权法获取2016年研究区的多维贫困状况。从图2可见,通过比重变化得出两种方法测算结果变化基本一致的结论。2016年三峡库区(重庆)各县区的多维贫困指数大多数为0.2—0.4,划分在轻度多维贫困的县区个数有8个,中度多维贫困的县区个数有4个。从表4可见,2005—2016年研究区的总体多维贫困和各贫困维度均体现出显著的贫困减缓,总体的多维贫困指数由2005年的0.587下降至2016年的0.326,贫困减缓年均变化率为4.78%。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物资资本和社会资本4个维度的贫困减缓年均变化率分别为2.71%、-7.35%、-7.46%、-6.99%。横向比较,三峡库区(重庆)金融资本和物资资本两个维度体现出最显著的贫困减缓,而人力资本维度的贫困出现了加剧的状况,这是未来在减贫政策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图2 2016年三峡库区(重庆)15个区县的多维贫困状况

根据多维贫困程度评价判断标准(表2),对2005年、2010年和2016年三峡库区(重庆)各区县进行多维贫困指数计算,按照多维贫困程度评价判断标准进行统计见表5、表6。由于我国在2006年、2012年、2016年对国家级贫困县进行了重新认定与调整,因此选取调整期前后的时间更具有代表性。由表5、表6可知,三峡库区(重庆)从2005年开始重度多维贫困区县的数量开始减少,在相应的扶贫政策支持下,重度多维贫困的区县向中度多维贫困过渡,导致中度多维贫困的数量增加,在2010年数量变为14个。随着时间推移,三峡库区各县区的多维贫困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减轻。

表4多维贫困指数及各个维度的演化情况

注:根据等权重法计算的多维贫困指数结果。

表6 多维贫困程度统计

注:“数字”表示处于该等级的贫困区县个数。

3 县域多维贫困的结构变迁

三峡库区(重庆)各区县在总体多维贫困得到显著改善的同时,不同的贫困维度和不同的区县在减贫路径上体现出了不同的演化特征。分析不同贫困维度和不同区县的结构变迁,有助于识别新一轮扶贫攻坚的重点区域和减贫维度难点。本文从贫困维度的结构变迁和多维贫困的空间结构变迁两个方面,对2005—2016年三峡库区(重庆)各区县的多维贫困减贫历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3.1 贫困维度的结构变迁

三峡库区(重庆)的多维贫困在不同贫困维度上体现出了显著性的差异,2005—2016年不同贫困维度对总体多维贫困的贡献度见表7。结合表4和表7,在减贫的过程中,金融资本、物资资本、社会资本体现出了最为快速的减贫。从各个贫困维度的贡献度来看(表7),自然资本与人力资本在总体多维贫困中的份额逐渐趋于增加,尤其是人力资本在2008年以后体现出显著的份额提升。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在总体多维贫困中的份额也较大,2016年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占总体多维贫困的份额分别为24.54%和21.47%。三峡库区(重庆)的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是当前多维贫困减缓的难点维度,体现出以往的贫困策略对这3个贫困维度的效果不理想。

表7 三峡库区(重庆)多维贫困结构变迁(%)

3.2 多维贫困的空间结构变迁

三峡库区的多维贫困演化体现出了明显的空间差异,使多维贫困在三峡库区进一步出现空间聚集特征。

图3 三峡库区(重庆)各区县2005年多维贫困等级

图3—5反映了2005—2016年三峡库区(重庆)不同县区的多维贫困等级,不同县区多维贫困程度出现异质性。在扶贫开发初期,各县区的多维贫困“贫富不均”多于“均贫”;在扶贫开发中期,大多数县区处于中度多维贫困,“均贫”多于“贫富不均”;在扶贫开发的相对后期,各县区多维贫困的异质性再次增加,即“贫富不均”多于“均贫”。对同一时期不同县区的多维贫困程度进行分析,发现研究区多维贫困程度呈现的特点为:距离主城区行政中心越近,贫困程度较轻。

图4 三峡库区(重庆)各区县2010年多维贫困等级

图5 三峡库区(重庆)各区县2016年多维贫困等级

4 结语与启示

为提升库区减贫效率,本研究依托可持续生计视角,构建了三峡库区(重庆)各区县的多维贫困指标体系,并对2005—2016年三峡库区(重庆)的多维现状从自然、人力、金融、物质和社会等5个维度进行了测度,对多维贫困的时空动态演化、贫困维度变迁等进行了量化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和启示:①2005—2016年,三峡库区(重庆)区县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扶贫开发取得显著成效。库区内15个区县的多维贫困指数从研究期初的0.587下降至研究期末的0.326。目前,三峡库区(重庆)的多维贫困指数测度中的人力资本这一维度贫困减缓程度从2008年开始出现反贫困状况,因此人力资本这一维度是未来制定扶贫政策需要关注的问题。②库区各区县2005年、2010年和2016年的多维贫困指数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趋势。万州区、涪陵区和丰都县在2016年多维贫困测度结果中处于非多维贫困这一等级,而这3个区县相邻行政区县的多维贫困程度有不同程度的减缓。建议以减贫成效突出地区的发展优势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由于地域相邻,区域壁垒较小,在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可有一定程度的辐射作用。③从多维贫困各维度的演化情况来看,金融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对三峡库区(重庆)多维贫困的贡献度较大;自然资本的贡献度增减幅度不大,较稳定;人力资本的贡献度呈上升趋势。三峡库区(重庆)在未来的扶贫工作中,应重点关注各区县的金融、物质和社会资本的提升,同时合理调控人口,保护生态环境,从根本上推动三峡库区(重庆)各区县实现精准脱贫,稳定脱贫。

猜你喜欢
三峡库区生计库区
中国农村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关系的研究进展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BY THE SEA
湖南省大中型水库库区管理工作实践与探索——以皂市水库为例
浅析库区移民集中安置点规划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
地还种不种?故土不再是唯一生计——搬迁后农民生产方式变迁报告
冰天雪地的生计与浪漫
丹江口库区旧石器考古调查记
三峡库区的动植物资源概况
三峡库区雕塑遗存忧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