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生产的思考

2020-04-01 15:20夏长江
粮食问题研究 2020年1期

夏长江

摘要:目前荒地现象在我国较为严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本文通过中美比较和“量本利分析”方法,分析了产生该现象的内在原因。得出与美国相比,我国的粮食种植单位成本低、粮食价格较高、单位收益较高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种粮收益较少的原因,并在对中美两国政府粮食补贴政策进行对比分析,对提高我国种粮收益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粮食种植  成本利润  规模效益

一、中国种粮收益现状

种植粮食的现金收入由家庭土地折价收入、家庭劳动折价收入和净利润三部分构成。经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现金收益、粮食价格、种植成本相对较高,种植业收入相对较低。

(一)现金收益较高

由表1可知,2017年我国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的现金收益率分别为53.5%、52.5%、50%、44%,都高于美国。四种作物(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现金收益平均为478.2元/亩,是美国(144.4元/亩)的3.3倍;平均现金收益率为50%,是美国18.7%的2.7倍。

(二)粮食价格高偏高

从表3看出,中国主粮价格高于美国,从历史上看,除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初期,中國粮食价格低于美国之外,其它年份都高于美国。并且目前我国主粮价格还高于其他很多国家,如2019年8月,泰国、越南巴基斯坦、印度稻谷价格分别是0.842元/0.5公斤、0.897元/0.5公斤、0.854元/0.5公斤、0.811元/0.5公斤,俄罗斯小麦价格为0.668元/0.5公斤,都略低于同时期中国粮食的价格。

(三)粮食生产成本高于美国较高

中国粮食生产成本高于美国,稻谷高0.14倍、小麦高2倍、玉米高0.38倍,大豆高0.36。运营成本、物资成本都高,其中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四种作物的物资成本(种子、肥料、农药)为205/亩,比美国198/亩高3.5%。

(四)种植业收入低于美国较低

2017年美国种植业平均收入为86570美元,是全国平均水平50620美元的1.71倍。

同时期我国种粮雇工均价为117元/天,稻谷、小麦、玉米和大豆平均现金收入(土地和出工折价)约478元/亩,人均种植8.8亩,两季最多为8400元,不及农民工三个月的收入(2017年我国农民工人均月收入为3485/元)。由于自然等条件的影响,并不是所有种植户都种植两季,实际收入更低。

二、中国种粮食收益较少的主要原因

中国粮食价格高于美国,现金收益也高于美国,而中国农民收入却比美国低很多,这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

(一)人均耕地少、出工少

中国种植业人员约18850万人(按中等劳动力和标准工作日换算,实际从业人员要多)。人均种植8.8亩(谷物和豆类);美国种植业有186万人(含种菜果等),人均种747亩(谷物和豆类13.9亿亩),是中国的85倍。中国种植稻谷、小麦、玉米和大豆,家庭标准出工人均4.2个/亩/季,一年两季才是中等标准工74个(591小时/年){1},不到企业平均工作时间25%(据国家统计局,全国企业就业人员每周平均工作46.5时)。

(二)人均产量低

由表4可知,中国主粮平均亩产与美国相近,小麦、小米、高粱单产高于美国,但我国人均产量却低于美国,例如中国谷物和豆类人均产量为3.36吨,而美国人均产量为261吨,是中国的77.7倍。

三、两国政府粮食补贴的比较

美国粮食补贴为4000多亿美元,约是粮价的40%。4000多亿美元是美国农业部掌握的政府补贴,并不完全用于补贴粮食生产,主要包括5类:营养资助养计划(社会保障性质);资助农作物保险计划;资助保护(湿地)计划;农业商品计划;其他计划(包括贸易、信贷、农村发展、研究和推广、林业、园艺和杂项计划)。

美国联邦政府2018年农业计划补贴情况如下:

农业计划直接补贴137.58亿;棉花轧花成本分摊(CGCS)计划2.158亿;价格损失范围(PLC)20亿;农业风险承保范围(ARC)10.4亿;乳制品保证金计划1.88亿;土地保护39.7亿;生物质作物援助计划(BCAP)0.002525亿;补充和临时灾难援助11.47亿;杂项51.955亿。

注:州和地方政府的农业计划付款14亿美元,主要用于农村道路建设等。

2014年农业法案取消了直接付款计划、反周期支付计划(新建价格损失覆盖计划)、平均作物收入选择计划(新建农业风险承保计划)、弃旧建新的补充和临时灾难援助(ARC)计划。

美国政府直接补贴跟粮食有关的主要有三项,即价格损失范围(PLC)20亿、农业风险承保范围(ARC)10.4亿,补充和临时灾难援助11.47亿,合计41.97亿美元(其中玉米、小麦、大米补贴约18亿美元),接近应补目标品种产值的4%。世界贸易组织规定农业政府补贴,发达国家不超过5%,发展中国家不超过10%。

2018年美国粮食补贴品种比中国多,有13个(中国只有4个),根据美国2014年农业法案,当市场平均价格低于参考价格时,才能获得粮食补贴。补贴方法:差价乘(五年平均)产量的0.765,且规定每户补贴限额为12.5万美元。

2017年,中国粮食生产财政补贴合计1756.37亿元,其中农业生产支持补贴1427.44亿元(60元/亩),农业结构调整补贴54.93亿元、稳定农民收入补贴274亿。农业生产支持补贴(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农业调整补贴(大豆),是按照种植地面积发放,与产量和价格不直接挂钩,属于绿箱政策,补贴数额是谷物和豆类产值的10%左右。我国粮食保护价,因与价格有关属黄箱政策,中国认为,只有国家按最低保护价收购的数量才算,2017年全国粮食系统政策性收购和市场化收购,全年共收购粮食8500亿斤。

四、如何提高种粮收益

中国农民要提高收入,只有增加种植面积,增加工作时间。到底要种多少亩的粮食,才能保证一定的收入呢?

2017年,中国国有农业职工平均工资为35886元(城乡职工平均工资为56556元),平均缴费率为70%,养老、医疗、失业三项费率为35%(含单位),即实际平均工资为44678元。

使用经济学里的量本利分析法。设:Y=需种植的亩数

即:Y=固定成本/2(单价×产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税),中国无农业税

按现种植模式,作业费高、固定资产折旧低,这部分钱让农机持有者赚了。租赁农机费包括了工费的利润。如果自已购置农机,固定资产折旧、修理费和利息增加。

假设:土地租金为黑龙江农垦集团2018年的256.84元/亩(剔除自家耕地)。南方为两季稻谷、北方为小麦、玉米各一季。

已知,2017年两季稻谷,小麦和玉米各一季的平均价格为2.68元/0.5公斤,平均亩产424公斤。

固定成本為44678元(国有农业职工平均工资),单位变动成本为600元/亩季

计算结果:种植面积40亩左右(含部分财政补贴),收入可达国有农场平均工资。现新疆兵团农场招工就是承包40亩地(黑龙江地区农户承包土地面积相近)。如果地都是自已的,34亩可达国有农场平均工资。如果包地达60亩左右,收入可达全国职工平均工资。

如果现金收益率设在20%,地租超过450元/亩年,则达不到收益水平。

五、中国粮食生产发展的难题

美国有204万个农场,分三个类型,企业农场约11%,家庭农场约52%,介于两者之间农场的37%。美国粮食种值农场79万个(种植业农场有148万个),平均1760亩。

中国与美国情况不同。中国约20%耕地是山地,还有部分丘陵,有的家庭承包土地分成几块(当时为各家公平分包耕地),有的只能适应小型农机化。

中国种植业是以家庭承包为主的体制,规模经营农业从业人员仅有1300万左右(3.3人/户),占从业的6.5%。国有农场有1758个,从业人员有272万(不含承包经营的农户),国有农场粮食种植面积7341万亩,占粮食总种植面积的4%。据农业农村部,截至2018年底,全国家庭农场约60万家,平均每个家庭农场的劳动力是6.6人,其中雇工1.9人。家庭农场经营总面积约1.6亿亩,其中71.7%的耕地来自租赁(通过流转土地实现)。为促进土地流转,现推行三权分置(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

(一)现代种植业所需的配套

现代种植业所需的配套需要齐全的农机设备、飞机喷撒、大型烘干和仓储条件等。目前,中国种植配套是两个体系,一是以个体为主的农机系统,基本能满足现在的需要,但欠缺大型烘干设施等。二是国有农场系统,包括飞机喷撒件等完善的配套(黑龙江农垦集团、新疆建设兵团)。根据中美粮食成本分析,自购农机固定资产折旧较多,租赁农机作业费较高,两者相比,自购农机并操作农机将增加务工收入(租赁农机费包括利润)。在农机八年折旧和农机财政补贴条件下,自购中型农机,种植面积不能低于100亩。有的流转土地种植失败,原因之一是没有实力或不愿买农机设备,租地后还是包给人种,同时租用农机,并没实现现代化种植。

中国粮食生产有个好的趋势就是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据农业农村部消息,目前,中国大型农机超过2200万台,主要粮油作物机耕率稳定在90%以上,机播率达52%、机收率达95%,主要粮食作物耕种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0%。特别是黑龙江、新疆等地区,机械化率更高,承包耕地约40亩左右,农场负责统一耕播收和撒药等作业,目前,已有上百亩、上千亩的规模化种植。

(二)种植业人员转移

如果中国种植业人均40亩,种植粮食人员只需4425万左右,那么至少有1.45亿人(标准中等劳动力)转移。据第三次农业普查(2016年12月31日),种植业的从业有29191万人{2}(占第一产业的比为92.6%);(下转第46页)

(上接第37页)而按中等劳动力和标准工时计算差额的人员差额近1亿。所以,转移人要按农业实际从业数量考虑。

据第三次农业普查,35岁以下的占19%,36-54岁的占47.3%,55岁以上的占33.6%。目前,中国种植业的平均年龄约47岁,如果50-60岁成为种植业的主要力量,让60或65岁以上退出种植,需要退出种植的专项养老补贴。最难转移的是36-50岁的人员,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8年农民工增量比上年减少297万人,35岁以下农民转移也会受到影响。根据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土地流转不可能很快实现,需要15-20年左右的时间转移和消化从业人员。据有关机构调查,一些农民希望有偿退出土地承包权,目前,要研究出台政策,实现有偿退出土地承包权,促进抛荒耕地的流转,促进农业投资增加。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政府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