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让我们更加了解脚下的这片土地

2020-04-01 23:08樊登
新晨 2020年11期
关键词:乡土中国费孝通社会学

樊登

我们在中国谈到社会学,就一定离不开费孝通这个人,因为费孝通是中国最著名的社会学家,也是中国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这本书是费先生的名著,叫作《乡土中国》。

他写这本书的时候是40年代后期,费孝通先生当时很年轻,在西南联大当教授。他在给西南联大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把自己的讲稿逐渐地整理出来,最后就成了一个流传了这么多年的经典教材。直到今天人们谈到中国的很多问题,都会引用这本书里的观点,所以这是一本非常具有社会学活力的书。

《乡土中国》就是要让我们更多地了解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让我们知道中国人为什么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行为习惯;中国和西方社会究竟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本质上的不同。这一点,费孝通先生当年做了特别多的田野考察,带着学生到处去走访,然后才总结出来这些规律。

首先我们从“土”这个字入手。费孝通先生说,基本上从基层看过去,中国社会是乡土的。所谓乡土性,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首先指的是泥土,中国人离不开土地。我们家有一个小院子,我们的父母来了以后,虽然是到城市里来,但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在这个院子里种点啥。但他们不是像欧洲人那样种花,为了好看。他们种芹菜,种大蒜,种一些能够吃的作物。甚至我听说有的人家里边还种玉米,种粮食。我们现在都已经到了21世纪了。如果是在过去的话,家家户户都是在土地里边刨食的,所以中国人离不开土地。

甚至这本书里说,有的中国人到了西伯利亚那样的地方,他都会在那个地方想办法找到种子,然后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之下开垦土地来种粮食。还有水草非常肥美的草原,按理说那个地方放牧是最好的,但是中国人走到那个地方以后,也会忍不住开辟一块菜地种地。所以这是第一点,我们中国人离不开泥土。

第二点,费孝通先生当年去英国留学的时候,他的祖母从锅灶里扒了一些泥土,出来弄了一个小包给他带着,说如果你去那儿水土不服,可以拿一点出来冲水喝。这个就是所谓的“故土难离”。你对自己的家乡有眷恋,用携带土壤的方法保持着联系。还包括我们经常说的“落叶归根”、“故土难离”等等。我们中国的老人经常讲:“我已经半截子入土的人了。”什么叫“半截入土”?就是我的人生已经走了一大半了,我最后是要进到土地里边去。所以中国人不愿意流动,我们愿意待在自己的地里边,待在自己的家乡,这就是中国40年代、50年代,农业社会的最显著的特征。所以他说乡土的这个“土”字用得很好,虽然听起来不好听,但其实它并没有特别多的贬义存在。

接下来,中国的土地上的农民基本上是“聚村而居”。一个小村庄如果发展得比较大,就变成一个大村庄,然后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地聚合。那为什么要聚村而居呢?第一个原因就是小农经营。没有大农场,没有拖拉机,只是靠那“一亩三分地”过活,这时候如果住得太远就不安全,所以几户人家在一起形成一个小村子,能够相互之间有安全上的保障和互助,同时使用水利也变得更加方便,所以中国人喜欢聚村而居。

中国社会和西方社会有一个本质上的不同,就在于社会结构。费孝通先生说社会结构大体能够分两种,一种叫作有机的团结,一种叫作机械的团结。什么叫有机的团结?像中国的土壤上慢慢地长出来这么一家人,变成两家人,又一家人迁徙过来,然后逐渐地在这个地方繁衍生息……这叫作有机的团结。有机的团结就是它自然而然长出来的。

这种状况之下形成的社会特别容易变成“礼俗社会”。礼俗社会就是大家按照之前的规矩办,有什么东西请教老人,老人家怎么说咱们就怎么做。所以孔夫子讲“学而时习之”。为什么要学而时习之呢?学,就是当你遇到了陌生的问题的时候,你去研究它,把它学会。习,就是不断地陶炼自身,不断地教化。中国人喜欢学而时习之的原因,是因为那时候每天面对的新问题其实没有那么多,大部分的生活就是在不断地重复。只要这个村子里边有一个像孔子那样的老人家,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你就请教他好了,所以有机的团结会容易形成礼俗社会。

但是你看美国,美国社会是怎么形成的呢,是一群人为了一个目的一块儿到那儿去,这种叫作机械的团结。机械的团结容易形成“法理社会”。为什么?大家这么多人同时到了这个地方,听谁家老人的话?谁家老人说了都不算!咱们现在定个规矩出来,约定几条规则,大家都要遵守,否则的话咱们一块儿到这儿来,要解决的问题和目标我们就实现不了。所以这种机械的结合所带来的是法理社会。

我们中国这片土地上很早就有了先民,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形成了特别多独有的文化。我们是一个典型的熟人社会,尤其是读到费先生在这本书里写的内容的时候,你就会明白这里绝对是熟人社会。中国人对于签字画押是特别不习惯的——要是有什么事让你签个字、摁个手印的话你就知道了。你看阿Q,学摁手印、画那个圈的时候,就老觉得画不圆。因为没画过,一辈子都没做过这样的事。为什么要签字画押呢?中国人更相信的是打招呼:让三叔去跟他打个招呼,让二舅去打个招呼。谁跟他认识,咱们是熟人,这问题就解决了。

所以在那个时候,很多中国人和外国的商人做生意的时候不习惯签合同,他们就觉得我答应你的事我就是答应你了,没问题,你放心,这个我一定能够做得到。

相关链接

《乡土中国》是社会学巨擘费孝通先生的一部研究中国基层传统社会——农村的经典著作。他用通俗简洁的语言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社会变迁等各方面剖析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其分析鞭辟入里,发人深省,为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提供了重要参考,是解读传统中国的经典之作。

作者简介

费孝通,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曾任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等。主要作品有《江村经济》《乡土中国》《行行重行行》等,著作等身,影响深远。

精彩选段

1.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2.现代社会里知识即是权力,因为在这种社会里生活的人要依他们的需要去作计划。乡土社会是靠经验的,他们不必计划,因为时间过程中,自然替他们选择出一个足以依赖的传统生活方案。各人依着欲望去活动就得了。

猜你喜欢
乡土中国费孝通社会学
基于OBE理念的非社会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改革研究
吴文藻从不“顺便”
吴文藻从不“顺便”
吴文藻从不“顺便”
意外遇见社会学
再思20世纪上半叶的乡村建设与改造
“乡土中国”的审视一种
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
意外遇见社会学
“后乡土”视域下农村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