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微型化新闻评论节目发展探索

2020-04-01 07:05姚嘉熠
新媒体研究 2020年23期
关键词:微型化媒介融合

姚嘉熠

摘 要 文章以《主播说联播》上线以来的多期内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主播说联播》功能以及符號系统的融合化、内容与样态的微型化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出新闻评论节目微型化发展的可行思路:主题先行,内容为王;借助经典节目的品牌效应迅速提高知名度;分平台二次创作、密切合作;语言年轻态,增强贴近性。

关键词 节目形态;媒介融合;微型化;《主播说联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23-0115-03

在媒介融合的新媒体时代,诸多传统新闻评论节目因时间较长、风格严肃、传播渠道单一等原因发展进入瓶颈期。而2019年7月开始在各大新媒体平台发布传播的新型新闻评论节目《主播说联播》,凭借着焕然一新的节目样态让受众眼前一亮,并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成为众多受众群体关注的焦点。

1 新闻评论节目的融合:功能与符号系统

媒介的融合,不仅仅是狭义上媒介形态的叠加,同时也包含媒介功能、受众、内容等所有媒介要素的整合与互融。《主播说联播》作为官方媒体微型新闻评论节目的代表,成功地将媒介融合扩展到传播功能、传播受众与传播形式融合的层面上。

1.1 内容传播功能与受众拓展功能相融合

《主播说联播》作为每晚《新闻联播》播出后在新媒体平台上推出的相关节目,通过串联一条或多条当天《新闻联播》的要闻并加以评论,继承了新闻评论节目的基本功能,即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报道国内国际重要新闻、引导社会舆论、维护和提高国家形象、设置议事日程等作用。但该节目的功能不止于此,《主播说联播》通过使用年轻受众乐于接受的“年轻态”语言、更符合内容风格的背景音乐、碎片化的短节目时长、新媒体矩阵传播渠道等,将一批此前较少关注时政新闻节目如《新闻联播》的年轻受众群体首先聚集到《主播说联播》。主播在节目开头使用“在今天的《联播》中我们看到……”“今天的《联播》报道了……”此类的语言与《新闻联播》进行关联,进而引导年轻受众针对自身兴趣点关注时政新闻节目。将受众从新闻评论节目引流到时政新闻节目,并不是传统的新闻评论节目如《新闻1+1》《今日关注》等要实现的潜在目标,而是《主播说联播》作为时政新闻节目的衍生品,在传播功能融合上的新尝试。

1.2 两种符号系统的内外部融合

人际沟通的实现要借助于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从这一层面考虑,《主播说联播》宏观层面将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相融合,同时又在各自符号系统中实现了微观层面的融合,从而进一步地为传者与受众的交流沟通服务。

语言符号主要是人类运用有声的声音语言和无声的文字语言进行信息交流与传播[ 1 ]。具体到节目中包括新闻主播的有声语言、视频制作所配备的字幕。其中,有声语言是各种新闻节目的必备元素,但在主播镜头中逐字逐句的字幕,甚至是加大加粗的艺术字体,则是《主播说联播》在新闻评论节目中的新尝试。主播的有声语言与无声字幕的结合,是语言符号系统内的融合。

非语言符号大致可分为两类:体语和物件语言[ 2 ]。体语,即体态语言,包含面部、头部、四肢。在经典评论《新闻1+1》中,由于评论内容更为理性,主持人的体语比较受限,更多表现为主持人未经设计、无特殊意义的手部运动,而在《主播说联播》节目中,由于节目内容和风格的变化,主播的体语有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相较于传统评论节目,主播面部的微笑更为明显,同时手部的动作经过设计后有了更为丰富的意义,经常能看到主播“点赞”“比心”的动作,强化了内容的传达效果。物件语言,主要是指服饰、化妆以及演播室背景布置。《主播说联播》作为《新闻联播》的衍生品,其主播的服饰、化妆都与当天的《新闻联播》相同,节目也取景于《新闻联播》的演播厅,在物件语言上与《新闻联播》一脉相承。因此,在非语言符号系统中,体语创新与物件语言继承之间的配合,是《主播说联播》在非语言符号系统中的融合。

2 《主播说联播》节目形态的微型化

电视节目形态,根据不同的概念可以被解释为电视节目设计的基本模式,电视节目中的程序软件,或者是电视节目形式的自然延伸和个性化拓展[3]。具体来说,它包含节目名、主题、内容和时长等,新媒体节目形态也与之相似。新媒体节目形态与之类似,通过少而精的内容、微型化的叙事、轻松生动的播音风格、适合新媒体传播的节目时长和多平台微传播渠道,《主播说联播》实现了节目形态在媒介融合时代的创新。

2.1 内容的精选与深入

在内容选择方面,该节目并没有对《新闻联播》中的每条新闻逐一评论,而是挑择当天节目中的几条重要消息进行串联,或者仅精选一条新闻作为出发点,由此进行延伸,对与之相关的社会热点话题进行关照。这样的内容取舍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节目的信息量,精选需要突出的重点内容,减轻了受众接收信息的负担,同时也能在一个角度、一个领域进行深度挖掘,保证了内容的质量。以10月2日的《主播说联播》为例,节目从当天《新闻联播》中的“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的新闻出发,从妇女大会谈到当时引发舆论热议的“拉姆被前夫烧伤身亡”“女子被前夫拖拽上车后遇难”两起事件,强调“家暴不是家务事”的主题,并在当晚登上微博热搜榜。在如今家庭暴力问题借助新媒体的力量获得广泛关注的今天,这样的主题选择与巧妙串联,为节目的广泛传播和受众的情感共鸣提供了可能性。

2.2 拉近距离的叙事和身份

《主播说联播》对叙事风格进行大胆的微型化创新,将面向大众的“讲话”变为“私人间”的“对话”。主播常常使用第一人称“我”“我们”和第二人称“你”“您”,这些主观色彩强烈的人称很少在《新闻联播》的主播稿中出现,在无形间拉近了与受众的心理距离;再加上节目单人半身出镜的景别,也拉近了主播与观众的视觉距离。这样的叙事风格,给受众带来了“一对一”“面对面”的微型交谈体验,在短时间内打造出沉浸式体验,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除了叙事风格外,作为叙事和评论主体的主播,其身份也进行了微型化的探索。为了更好地打造与观众间的交流关系,主播通过适度的职业揭示和自我暴露,树立起不同于以往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不可接近的身份,更具贴近性。在日常的新闻评论内容之外,《主播说联播》还会在特定日推出特别节目,选择轻松的话题作为内容。例如2019年年底的节目盘点了央视主播的“新年flag”,主播海霞用幽默的语气透露了自己的在这一年的遗憾是“想减肥但是没减下去”,而新年愿望就是“成功地减掉几斤肉”。这样的内容让受众看到了主播在职业光环下依然有着普通人的一面,减少了传受双方的距离感,为未来的有效交流提供帮助。

2.3 碎片化的节目时长

在移动终端和互联网极度发展的今天,人们的阅读出现了明显的“碎片化”趋势。有研究指出,“碎片化阅读”导致了阅读注意力的转瞬性和阅读时间的零碎性[4]。简短的节目在零碎的观看时间内,吸引了受众转瞬即逝的注意力。从“使用与满足”理论来看,短时长很好地贴合了当今时代受众碎片化阅读的习惯,满足受众“轻阅读”的需要。《主播说联播》的完整节目基本不超过2分钟,在短视频平台上经过二次剪辑后时长更短,碎片化的节目时长意味着观看时较小的时间成本和流量成本,从而扩展了观看节目的场景,观众在地铁、公交等信号差或没有无线网络支持的场景中,也能流畅观看。

2.4 节目成本的微型化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合作媒体部联播宣推组编辑王兴栋表示:“稿件审核通过后,等到主播下了《新闻联播》,8点多开始进行10分钟左右的录制,录制结束后再进行视频的制作,包括剪辑、配乐、上字幕等,9点做好后再送审,审好后在每天的9:00—10:00就可以发送到微信、抖音、快手上了。”[5]可以发现,由于内容集中、拍摄简单、无需复杂的后期处理,节目的制作更加便捷。作为时政新闻节目的衍生品,《主播说联播》的评论选题、稿件撰写植根于当天的《新闻联播》,无需另派记者外出采访拍摄,出镜主播的妆发服饰以及节目录制的场地亦源于每晚的《新闻联播》,因此整个节目的制作成本较传统新闻评论节目更低。人力的集约和经费的节省,帮助节目制作成本实现微型化。

2.5 新媒体的微传播渠道

该节目在内容与形式上的特色决定了电视并不是其传播的最佳渠道,其更适合依托互联网新媒体进行传播。《主播说联播》通过在微博、抖音、快手等App上直接发布,摆脱了传统媒体节目播出前的冗杂的编辑流程和“单线程”的播出模式,视频传播涉及到的部门更精简,传播关系更扁平,为节目的及时发布提供有利条件。同时,节目不仅在央视的微博矩阵进行发布,同时各地公检法机关的官方微博也会进行协同发布,去中心化的传播格局,打通了节目的微传播渠道。

3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策略

3.1 主题先行,内容为王

新闻评论节目的选题与内容从来都是重中之重,微型化的评论节目在多方面“缩减”后,主题和内容的选择就显得更为重要。节目在制作、时长、传播等方面实现微型化的同时,必须要保证新闻节目主题的鲜明与内容的深刻,不能因节目形态的微型化而蜻蜓点水、无关痛痒。新闻评论节目能旗帜鲜明地针砭时弊、激浊扬清、引领导向是应有之义,而主题先行、内容为王则是实现这些功能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新闻评论节目能够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主播说联播》为实现与受众之间距离的微型化,常常使用网络流行语,而且总能赋予流行语更为宏大的主题。对于“武汉一菜市场限制商贩年龄”的新闻,主播海霞就使用了当时网络上流行的“打工人”一词,呼吁“不要让‘打工人从名词变成动宾结构”,主题上体现出的是对于劳动市场就业歧视问题的思考。

3.2 巧借“东风”,顺势而上

微型化新闻评论节目因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限制,在初期难以凭借一己之力吸引受众、形成规模,因此需要借助经典节目、经典品牌迅速扩大知名度,以经典节目为宣传背书,充分利用品牌效应。《主播说联播》之所以能够获得高人气,除了制作方面的独到之处,还有中国家喻户晓的时政新闻节目《新闻联播》作为支持,为节目提供内容选题和流量引导上的支持。因此,新生的微型化新闻评论节目想要在媒介融合的时代“杀出重围”,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经典节目的知名度,将新的微型化节目与经典节目进行捆绑,为节目的宣传提供帮助。

3.3 平台发布二次创作,对接合作提供流量

微型化新闻评论节目的分发传播渠道是多样的,而不同平台在传播上又有各自的特色,因此节目在发布上应针对各平台特点进行二次创作,以获取更好的传播效果。以新媒体平台微博和抖音为例,微博呈现视频节目时,页面设计为文字在上、视频在下,且文案字数限制较小,视频时长可以相对较长;而抖音的播放页面则是视频占据整个屏幕,文字居于左下角,这决定了文案的字数需要更短,此外视频的时长也需要更精简。《主播说联播》对于“心脏支架平均价格下降”的新闻评论,在两个平台上分别进行了各有特色的二次创作。抖音平台节目时长仅41秒,文案为36字;微博平台节目时长1分15秒,文案为141字。

微型新闻评论类节目要在网络上传播,自然要与娱乐化内容争夺流量,在这一过程中,平台的支持必不可少。因此,与媒体平台保持良好的对接与合作,在流量、曝光、推送、分享等方面获取更多的支持,是微型化新闻评论节目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的必要条件。

3.4 语言年轻态,增强贴近性

新闻评论节目要实现设置议程、引领舆论等功能,需要在口语传播上贴近受众生活。为了拓展年轻受众,节目中的口语应进一步年轻化。在《主播说联播》中,“甩锅”“带劲”“吃货”等常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进入到节目中,让受众感到十足的亲切感,同时浅显易懂的语言也为节目的二次传播提供了便利,为传播语态的革新提供了帮助。

4 结语

媒介融合让节目的微型化發展成为一种趋势,《主播说联播》通过功能以及符号系统的融合,凭借着节目样态与传播渠道的微型化,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微型新闻评论节目的旗舰。此外,《主播说联播》也为未来更多类似节目的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思路。在做好主题、内容与形式的基础上,借助品牌效应并积极与平台合作,更符合时代特点的融合性微型化节目必将取得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力文.新闻采访中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分析[J].记者摇篮,2020(6):8-9.

[2]张颂.中国播音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

[3]徐东.美学视野中的电视节目形态[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68-171.

[4]吴海珍.“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审视与理性应对[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34(3):95-97,103.

[5]张释心.央视短视频《主播说联播》内容生产调研报告[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20.

猜你喜欢
微型化媒介融合
论“微学习”视阈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
碳酸氢钠分解实验的微型化改进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微型化的教学实践
基于Moodle的医学成人在线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践
以“氯气的性质”例说元素化学的“实验化教学”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