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礼松
摘要: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是体悟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重要学科,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传授知识,解疑答惑,提升课堂效能。课堂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本文将浅谈运用多种方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效果 方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要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需要老师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学习先进教学理论,并且运用到课程设计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促进学生角色转化,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导入中提升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兴趣是人追求新事物,接受新知识的一种心理倾向,只有对一个事物感兴趣,才能做一个探究者、一个学习者、一个研究者。小学生正是好奇心旺盛的阶段,他们对于未知的事情充满兴趣,老师要着重运用此特点开展课堂。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年龄阶段、能力特征创造吸引他们注意力的情景,尽量真实,贴近生活,方便学生理解。注重现代技术的运用,尤其是多媒体,孩子们正是喜欢动画的阶段,寻找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动画情境,激发孩子的兴趣。注意新知识与就旧知识的链接,回顾已经学习的章节,寻找新旧之间的联系,在关键的问题上询问,使他们在求知心理与现实情境不协调的,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主动参与课堂,做课堂的主人。例如在学习课程《草原》,可以给学生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多媒体课件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和人土风情的画片,请学生谈谈观后的感受。听了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着草原美丽的画面,此时你有什么想法?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眼中的内蒙古大草原。
二、开展探究学习,小组合作中提升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老师因其专业性对于学生的引导是很必要的,但并不是说像赶鸭子上架一般,一直在后面催促着学生,强迫着他们的学习。这样的师生地位是不平等的,学生没有参与感,课堂更像是老师的“独角戏”,观众并不配合,老师上课的积极性也受其影响。这也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老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要从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導,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人人参与”的过程。这种氛围的形成需要老师引导,尤其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师不可能总是为学生安排好一切,这样是不利于他们全面发展的,所以他们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都需要老师格外重要。例如在课堂运用探究性学习策略。他们是课堂的主角,注重合作探究。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时候可能会陷入瓶颈,无法前进,自己无法有效的解决问题时,运用合作探究就比较有利。学生的思路可能会比较单一,小组合作就可以碰撞新的火花,你有一种想法,我有一种想法,两人交换就有两种想法,学生们这样可以借鉴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大家可以通过交流融合产生一个最优的答案,在此过程中,他们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与同伴的沟通能力,培养团体意识。合作学习也可以使那些不敢和老师说出想法的孩子表达自己的意愿,提升他们的探究兴趣,巩固同学的情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创设问题情境,自我思考中体现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习起源于思考,而思考的根源在于疑问,一个人只有有了困惑,才会有探究的动力。正是因为他们对于生活的疑惑,才会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老师要做孩子学习的引导者,就意味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适时地提出问题,鼓励孩子寻找答案,获取知识,比如《燕子专列》这篇课文为例,文章的结尾是“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燕子在车厢里叽叽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同学们,你们觉得燕子在车厢里说什么呀?假如你是列车里的燕子,你会说些什么呀?引导学生将他们想说的话用文字表达出来。这种互动式教学突破原来的教学模式,老师不在是高高向上的讲说者,而是同学学习路上的陪伴者,两者之间的鸿沟被打破了,构建一种双向互动、循环平等的课堂模式。互动教学可以促进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老师的积极性也可以被提升,自然会更加热情的讲解新课,同学也会受此感染,更加努力的融入课堂,师生良性互动,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提升课堂效能。
结语
提升课堂效能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只有老师和学生良性互动构成的课堂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其学习兴趣。老师要积极创新,运用情境教学法、探究学习法等提升课堂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