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谈中华优秀文化内涵及对领导干部的影响

2020-04-01 19:49梁娉
传媒论坛 2020年5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

梁娉

摘 要:作为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发展的伟大结晶的经典典故及名诗名句,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经常会引用这些经典典故及名诗名句。在此背景之下,人民日报社组织编写了《习近平用典》一书,本文以《习近平用典》中的经典案例分析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以及其对我国领导干部的影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力。

关键词:习近平用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

中图分类号:G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5-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其系列讲话等文章中大量的引用我国传统的典故及诗句,具有引用诗句等数量较多、引用诗句的历史范围较广、引用诗句的领域较广泛的特点。这些特点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发言讲话所具有的特殊魅力,这些特点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发言讲话对领导干部产生正面影响的着力点。对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的特点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分析,总结中华优秀文化内涵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对领导干部的影响。

一、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

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连续存在五千多年坚定根基,同时也是用以区别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支撑与保障。在这种特殊的大背景下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其对历史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还应该在我国现阶段发展的新时代特色之下对赋予中华优秀文化新时代内涵。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强调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和魂。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强调,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和魂。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国家与民族的发展都离不开民族文化的昌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不仅仅是中国经济的腾飞还包括着中华优秀文化的繁荣昌盛。中华优秀文化能够立足历史长河五千年足以证明其包容性与开放性。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的过程中中华文化发挥其包容性与开放性的特点与优势,继续弘扬与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文化基础与基石。

二、《习近平用典》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领导干部的影响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巧用典经诗句来传输治国理政的方式方法,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使得中华文化站立在国际舞台之上,使得更多的国际友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使得中华文化在国际上得到传播,还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国民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引经据典的经典案例结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分析其对我国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一)以民为本的政治观,帮助领导干部摆正執政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擅长用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中的典籍来解释与阐述我国社会主义的治国理政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借用“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来阐释我国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借用“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来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以及严格立法、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影响,借用“吏不廉平,则治道衰”来阐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推动廉政建设的必要性,借用“为政之要,莫先用人”来强调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当下人才是影响社会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条件。我国领导干部集中性学习《习近平用典》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帮助领导干部深刻对我国现阶段国家发展以及我党执政为公思想的认识,深度认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要求,洞察社会发展实情,保障与推动国家有条不紊地稳步发展。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熟练并且巧妙地使用我国典型传统案例,这些鲜明地案例不仅能够代表国表示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赞扬,还能帮助我国国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传统语言的魅力。

(二)立德修身的道德观,引领领导干部保持自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其多次讲话及发言中都引用中国传统的道德观,从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中我们可以洞察出中国共产党人在执政兴国道路上所需要的倡导的道德理念及精神追求:例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引用的“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充分地展现了我党领导干部在为官时需要坚持以德服人,忠诚于党与人民,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引用“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来帮助我党领导干部敲响警钟,提醒我党领导干部在执政兴国的道路上要耐得住寂寞;引用“吾日三省吾身”来强调我党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要善用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过程中认清自我,经常反思自我约束自我;引用“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来劝导我党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兢兢业业,忠于职守,甘于奉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甘做人民的公仆。领导干部接受习近平用典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道德观念的熏陶,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在工作生活中保持自律,坚持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努力成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好公仆,树立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好公仆的良好形象。

(三)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领导干部工作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结晶,还是中华民族不懈前进的强大动力。《习近平用典》从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原著为切入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地融入现代社会主义文化之中,不仅吸收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将传统文化结合现代精神加以创新,这一现象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最本质和最显著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与发言中借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来倡导我国社会主义爱国观;借用“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来鼓动领导干部树立坚不可摧的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信念并且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与服务精神;借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鼓励领导干部在执政或行政的过程中顺应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潮流,善用电子政务便捷人民群众参与政务监督等工作的开展。

学习《习近平用典》中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坚定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领导干部工作与学习培训中强调对《习近平用典》的学习,助力领导干部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习近平用典》中这些关于理想信念以及创新精神的典故与诗句,凝聚领导干部工作力量,鼓励领导干部工作决心,帮助领导干部下恒心为人民服务,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砖添瓦。

三、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所发表的讲话及文章中所引用的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典故及名诗名句,不仅仅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其自己工作实践中所积累的对我们国家的传统优秀文化继承与发展并且还存在着符合当下时代特色的创新,更是习近平总书记巧妙运用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中古典名句所蕴含的先进精神来帮助实现我国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更进一步发展所作出不懈努力,同时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工作实践中用自身经验所展示的贯彻学习有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一伟大正确方针的经典案例。习近平总书记借用经典典故与名诗名句来进行讲话与发言这样一种光辉形象,不仅仅能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受到西方部分腐朽思想影响的国民指正方向,还能帮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文化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叶自成.《习近平用典》中的治国思想精蕴[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5(08):4-11.

[2]咸友芹.习近平对古典名句的化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9.

[3]李美荣.习近平用典的文化价值意蕴[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8, 39(09):6-9.

[4]李雪晶.古典新用,以典治国——论《习近平用典》出版[J].出版发行研究,2019(02):99-101.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径探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小顽儿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