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凡
摘 要:作为奥斯卡得奖作品,《国王的演讲》除却剧情之外,在视觉方面也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在摄影上深受经典戏剧风格的影响。同时在构图上颇有巧思,时常违反常规的构图原则进行构图,展现了人物当前的心态和处境,但同时也十分严谨。用色方面多用对比度小的色彩,使画面始终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对光线的灵活运用,充满独属于雾都的朦胧,并且暗示了人物的情绪和性格。
关键词:摄影;视觉元素;经典戏剧风格;用光;取景设计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5-0-02
《国王的演讲》是由汤姆·霍珀执导的一部英国影片,由科林·费斯、杰弗里·拉什、海伦斯·邦汉·卡特主演。2011年,《国王的演讲》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奖项以及多项提名。
影片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时期,患有语言障碍的英国王室成员,公爵艾伯特在皇室、国家的要求下、在妻子伊丽莎白与语言治疗师莱纳尔的共同帮助下,克服口吃这一问题,顺利完成广播演讲的故事。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传记电影。
作为电影的重要元素之一,视觉元素给观众的感觉是最为直观的,一部好的电影少不了杰出的视觉元素。下面我就浅谈自己对《国王的演讲》这部片子摄影方面的感受。
一、美学原则
表意与表情是电影语言的双重任务。《国王的演讲》这部影片采用的是经典戏剧风格的摄影。承担该片摄像的为英国电影摄影师丹尼·科恩,与导演汤姆霍珀有着多次合作。通过查阅他的拍摄的作品目录可知,他多拍摄传记电影,在人物拍摄方面有自己的风格。下面我将从用光、色调、取景设计这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国王的演讲》是如何完成表情與表意这两项任务的。
二、用光
看完《国王的演讲》,首先想到的词就是“油画”。我觉得这部影片的画面很有欧洲古典绘画的感觉。他在用光上有许多值得深究的地方。
在室内光线的设置上,《国王的演讲》这部影片多用传统的五点布光,即主体光、辅助光、修饰光、背景光与轮廓光[1],只是偶尔加以改动,不过也十分精致考究。以伊丽莎白初见莱纳尔提出要求遭到拒绝时的画面为例,此处将大厅中的灯光作为辅助光,奠定了此场景较为昏暗简陋然而温暖的基调。轮廓光则用的是从窗户外射进来的自然光。由于伊丽莎白穿了一身深色毛皮大衣,十分容易与背景混在一起,此处的轮廓光照亮了伊丽莎白的左侧面,将主体与背景很好的分开了。
此外,此处冷色的轮廓光也和辅助光与主体光的暖色进行了中和,使观影者视觉不至于过于疲劳。此处的主体光只用来自右侧面的暖光,承担照亮主体的作用。此处的修饰光并不明显,而成画龙点睛的是来自伊丽莎白身后的背景光。由伊丽莎白身后的两盏灯组成,背景光照亮了被主体光遗漏的场景区域、增加了背景的反差,不至于被黑暗全部包裹,失去场景的层次。虽然遵循的是传统的布光方法,但可以应场景和剧情需要随时调整,可以感受到创作者对光影的熟悉和灵活运用。
在这部影片中,光效也有着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当伊丽莎白第一次与莱纳尔会面时,冷色调的光与暖色调的光同时照在她脸上,有一种冷暖交融的感觉,很快伊丽莎白也向我们展示了她恩威并施的一面。在莱纳尔家中,用光一般用暖色调和软调的光来体现家庭的温馨气氛。而当公爵出丑、紧张时,光线则更偏冷色,多用硬调。影片整体使用低调,除了体现当时事态、环境紧张以外,我人为还有让影片基调显得更加庄重的意味。但同时在较为轻松愉快的场合也不乏较为明亮的用光用于烘托气氛,也作为观众调剂使之不至于视觉疲劳。
更引起我注意的是影片中几处剪影的使用。其使用让人不由自主联想到我国我皮影戏艺术,剪影本身就自带了一种戏剧感。以伊丽莎白走进卧室为公爵点火的画面为例,此处配合窗帘的影子,就仿佛两人正置身于某个舞台之上。作为一种视觉隐喻体现了公爵夫妇二人生活在皇家像华丽的人偶一般过着被指定好的、没有自由的生活。类似但不同表现的视觉隐喻还有很多,可以从中体会到导演与摄影师对光线的熟练与灵活使用。
三、色调
光与色是摄影师最需要把握的两种元素。一组色彩关系在一副画面,一场戏,乃至全部影片中形成的色彩倾向展示色彩的总体特征成为色调。[2]在《国王的演讲》这部影片中,不同环境、不同情绪用了不同的色调。
在色调上最吸引我的,是莱纳尔的两个儿子回家时的画面。此处背景运用了淡彩色调,作为背景的紫色饱和度较低,在还原的用时给人一种迷蒙的雾都情调,带来一种绘画的质感。我也感觉到一种“谜”的气氛,一片雾隐藏了许多秘密。整部片中与雾相关镜头不算多,而只有这个片段最为神秘。
这部影片中的色彩运用也十分和谐。《国王的演讲》这部作品采用的色彩大部分处在色环的相邻区域,对比较小,给人的感觉相对柔和。因为影片处在的环境、情绪都十分内敛,所以不适合用对比感强的色彩渲染情绪。
可以以莱纳尔一家人正在听广播并谈论的画面为例。首先画面整体在色调上运用了暖色调,却并不算明亮,有一种属于家庭空间的私密感与温馨,温暖的灯光就像面对难题时妻子的话语,也带给了莱纳尔建议和继续前进的动力。
影片中金黄色的运用较为广泛。看到金黄色,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温暖的太阳。金黄色给人带来一种视觉的安慰和力量。莱纳尔诊疗室的黑暗之中亮起的金黄色灯光,不仅仅是对公爵的救赎,还有对很多人宽慰。正是被治好口吃的公爵的演讲像是被黑暗笼罩的欧洲大陆增添了一盏反抗的烛火,给了许多人继续前进的勇气。同时,金黄色也是象征权贵、豪华的颜色,金黄色的金子,这种镀金的饰品……我认为这也是皇家的颜色,影片始终出现着的金黄色,可能也是在暗喻着公爵始终受到皇室身份的影响。
此外,影片整体的明度较低,给人中的感觉,有一种历史的厚重。
四、取景设计
剧情电影靠什么打动观众?靠的是故事。而怎么将一个故事讲好,这不仅与这个故事本身的剧情有关,更是与故事的叙述密不可分。取景,是指摄影或写生中选取景物做对象。[3]一部作品如果拥有了好的取景设计,就更容易打动观众,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公爵在教堂内彩排与莱纳尔一问一答的这个取景就十分妙。人物处在画面正中间,背景几乎对称,只有右侧些许的光作为点缀。这很难让人不联想到中世纪的神像画。在教堂这么神圣的地方,回答着最神圣的宣言,让公爵瞬间有了“君权神授”的神圣感。
同时,类似的对称取景还在对峙、演讲的场景中出现,但带来的感情却是紧张、劍拔弩张的。这也与环境有很大关系。公爵在闭幕式发表演说口吃引得观众侧目事件中,摄影师用了俯拍镜头,观众可能一时之间无法找到公爵的位置,却能够顺着在场的观众的视线成功定位,画面中虽然人物众多但丝毫不显得杂乱,像是观众也成了场中的一员。更加能够感受到此时公爵的孤立无援与无助。
绘画中讲究一种平衡。电影取景同样如此,只是电影取景以动的事物入手,需要考虑的更多。但是在《国王的演讲》,存在着许多“并不平衡”的画面,就例如公爵初次与莱纳尔面谈时多次出现的公爵坐在沙发上的近景镜头。
看完电影我们可以知道,莱纳尔诊疗室的沙发其实挺长的,而摄像师却将公爵与沙发囿于一个小小的角落,其他地方统统是莱纳尔的孩子们曾经恣意涂鸦,如今颜色已然斑驳的墙面。画面看上去并没有两方力量的相角。这样的取景在我看来可以有更深意义的解读:公爵被金黄色边框的沙发框在了一个角落,就像他被困在一个名为“皇室”的金笼子里,背负着“皇家”的名义失去了自由。作为背景的墙面看上去是空的,其实是被情绪填满的。各种想法在他的心里也这么乱糟糟地放置着,他被迫走出童真的一面,带着童年还没有好全的伤疤面对社会。看上去的“不平衡”,其实是肉体与精神上的一种平衡。
本片中的一些取景还有强调的作用。
《国王的演讲》的第一个镜头就是这只麦克风。人的视觉中心总是不由自主地放在中间。这只麦克风就处在中间偏右的位置,等待着人前来讲话,起到点题、强调的作用。一般来说,这种构图会给人带来一种稳定感,然而此处由于运用的广角镜头拍摄,麦克风显得特别大,无形之中反而给人了一种压迫感,给人一种心理的不稳定,这样处理方便观众体会公爵的感受。
总之,《国王的演讲》取景设计多样,有中规中矩的构图,也有富于巧思的设计。与剧中环境、人物内心都形成了完美的结合,在一部在构图设计值得学习的作品。
五、结语
作为一部优秀的剧情电影,《国王的演讲》很好地完成了表情达意的任务,做到了剧情与艺术的结合,整部影片画面上有一种类似十八十九世纪欧洲油画的质感。对于光线与情感的捕捉,精心设计的取景,无意不显示出导演与摄像杰出的能力和良苦用心,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一部传记电影。
参考文献:
[1]刘永泗.影视摄影——摄影系列教材[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2014.
[2]葛德.电影摄影艺术概论——电影艺术基础理论系列[M].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12.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