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晕虹
教学目标:
1.交流资料,引发向他人介绍某一处文化遗产的兴趣。
2.选择不同的文本形式,用上恰当的语言向他人介绍。
教学过程:
一、 资料交流,激活思维
1.(播放纪录片《世界遗产在中国》节选)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视觉盛宴。
2.同学们,看完这段纪录片,你想说点什么?
(预设:华夏五千年文明,让人倍感自豪;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很多,正如纪录片里所说,泱泱中华,文明古国,光辉灿烂……)
3.华夏文明中最璀璨的部分,便是这些凝结了先人智慧和汗水的文化结晶。你们想把它们推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它们,走进它们吗?那咱们先来交流交流。
4.学生借助资料收集单(见下表。以了解敦煌莫高窟为例),交流其中一个最想给别人介绍的方面。
(设计意图: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这是一个特别能引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的话题。教师借助视频资料激发学生介绍的热情,然后利用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打开他们推介的思维,同时也为后面写作素材的选择奠定基础。此环节,让学生在一种强烈的情感驱动之下,为着一个清晰的目的去学习。课前教师给予学生学习支架“资料收集单”,以帮助学生在收集资料和交流时理清思路。)
二、 学习例文,可视思维
下个月区里要举行一次“探寻华夏文化,走进两江新区”交流会,一群10岁左右的英国小学者要来我们学校访学,咱们五年级就负责介绍中国文化古迹,该你们大显身手啦。
1.面对外国小朋友,你们觉得用什么方式给他们介绍比较好呢?(宣传册+讲解、图片+讲解、文字+讲解……)这些形式都不错,但是这些都需要一个脚本。这节课,我们就来试着写一写这个脚本。
2.生讨论。
3.展示例段,对比分析。同学们请看,下面两段文字都是介绍金字塔的外形特点的,你们发现了什么?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节选:
《金字塔夕照》节选:
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切金色的光源,都是从它们那里放射出来的。你看,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
4.对比发现,总结。
都是在介绍金字塔的外形特点。
(1)对比形式,我们发现《不可思议的金字塔》,采用的是图文并茂的方式,很直观、形象、准确。《金字塔夕照》没有用图片,只有文字。
(2)对比语言,第一篇跟我们学过的课文《鲸》很相似,里面有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但第二篇像散文一样,作者加入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让人读了,眼前仿佛浮现出了这样的画面。
(3)总结:我们从展现的形式和文字的特点两个方面进行总结板书:
形式 效果
图片+文字 直观形象
用文字描述 更有画面感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的意义在于,学生能够在读中找到清晰可见的语言模式,并迁移运用这样的模式。《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这篇文章与本次习作要完成的教學目标非常契合,都是介绍名胜古迹,作者也采取了不同的文本形式和语言形式来呈现,刚好给学生做了一个非常好的示范。教师带着学生将两篇文章中同样都是写金字塔外形特点的语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了它们形式和文字上的密码,而这样的“密码”正好给学生的写作呈现了清晰可见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可触摸,可迁移。)
三、自主写作,外显思维
1.出示“需求”,学生选择。
需求一:为外国朋友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的宣传册。
请你参照《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为外国小朋友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的宣传册,让他们更清楚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古迹。要求针对一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选择其中2~3个有特色的方面进行介绍。注意,如果引用了别人的资料,请注明出处。
需求二:为外国小朋友写一篇介绍文化遗产的文章。
请你模仿《金字塔夕照》这篇文章,为即将到来的外国小朋友介绍一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让他们脑海里充满对这处古迹的遐想,特别期待去看一看。
2.学生习作。
3.评价修改,提升思维。
(1)按评价量表自评,再同桌交换进行评价。
(2)结合评价,再次修改。
(3)集体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在真实的需求中,学生创作的热情被点燃。此刻,学生将习得的方法进行迁移、模仿,以求在练习中得到真正的内化。“教学评一致”告诉我们,老师教什么,学生就练什么,评价就评什么,这样的一致性让学生学习更有目的性,过程更加清晰,结果更有利于帮助他们建立起一个个清楚的思维写作模型。)
(作者单位:重庆市两江新区星光学校)
责任编辑 郝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