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建健
文本解读
《乡下人家》是一篇写景散文,陈醉云先生用文字描绘了一幅幅恬静惬意的乡下人家生活画卷,表达了他对这种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本文语言简洁明快、活泼风趣。阅读时,应从文字中读出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读出字里行间蕴藏的情趣,读出文字背后作者的生活态度。
文字里处处藏着画。本文一共7个自然段,从屋前到屋后、从白天到夜晚、从四季更替中,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幅优美画卷。画中有景,棚架、花卉、竹林,作者用明丽的色调,勾画出了一幅山水图;画中有物,鸡群觅食、群鸭戏水,动静结合;画中有人,晚餐、晚霞、归鸟,共同绘成一幅田园风光。阅读时,边读边想象画面,以实现文字与画卷的勾连。
文字里处处流着情。文中的每一处景、每一样物,皆透露着浓浓的情趣。瓜藤能“攀上棚架、爬上屋檐”,春笋能“探出头来”,母鸡“率领”小鸡觅食,鸭群“从不吃惊”……在这些新鲜的、活用的字词中,流露着作者独特的情思。教学时,宜通过替换、比较等方法,发现和体会这些字词背后蕴藏着的独特情趣。文中的景与物,都是融进了作者独特情感的。因此,在体味文字的同时,还应联系作者生平,实现从文字到情感,再到作者的梯度认知。
文字里处处奏着曲。本文语言极富诗意,就像一首田园赞歌,适宜朗读。“长长的藤,绿绿的叶”“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在石桥旁边,在绿树荫下”……对称的短句,简洁明快,表现出乡下人家的快乐和满足。文中长句又特别多,长短结合,读起来舒缓悠扬,表现了乡下人家的悠然与闲适。教学时,应重视对称的短句和长句的朗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几项教学内容次第展开。读出画面,有助于梳理文本结构,整体把握;体会情趣,与文字对话,在比较辨析中,体会作者语言的精妙;读出情感,将自己内化的情绪外显于表达。各板块目标不同,但板块与板块之间又存在着内在的关联,切实实现“抓关键句,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这一目标。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分类学习词句,感受语言情趣;
2. 补绘插图,梳理文章脉络;
3. 对比阅读,发现不同的抒情方式,体会乡下生活的自由闲适;
4. 迁移拓展,用准确的动词展现画面。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分类学词,感受语言情趣
1. 多音字,读准生字字音。
出示词组:结瓜 鸡冠花 率领
要点:结(jiē)瓜,“结”表示植物生长时念第一声;鸡冠(guān)花,“冠”表示某样事物顶上的东西时念第一声。
2. 辨析不常见的词。
出示词组:时令 照例 捣衣 向晚 顺序开放
(1)读一读。
要点:“捣”读作dǎo。
(2)想一想。
联系语境,用熟悉的词替换,理解意思。
要点:“时令”相当于季节;“照例”相当于按照常理;“捣衣”相当于洗衣服;“向晚”相当于傍晚;“顺序开放”相当于依次开放。
3. 对称的短语。
第一组:长长的藤 绿绿的叶
第二组:绿的叶 青的竿
第三组:天边的红霞 向晚的微风
(1)读一读。感受对称短句的节奏美。
要点:对称的语言,节奏感强;短句,读起来轻快、干脆。
(2)找一找。找出文中类似的句子,读一读。
要点:“或种南瓜 或种丝瓜”“攀上棚架 爬上屋檐”“蹲着一对石狮子 竖着两根大旗杆”“在石桥旁边 在绿树荫下”“不论什么时候 不论什么季节”。
4. 读好长句。文中有很多长句,找出来,边想象画面边读。
例句1: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提示:长短句结合,前快后慢,想象跳跃的画面,读出节奏的变化;颜色丰富,“青”“红”“碧绿”,读出画面的色彩感。
例句2: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荫下,你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
提示:“在石桥旁边,在绿树荫下”画面切换,朗读时注意停顿;“游戏水中”,鸭子没人打扰,好不自在,缓缓地读,表现出无拘无束之境。
例句3: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提示:每个短句都是一幅画,组合在一起又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色彩和谐的田园晚景图。语调悠扬,语速绵延,以表现画境的舒缓、恬静。
板块二:补绘插图,梳理文章脉络
1. 给课文插图取名字。
(1)图文对照。出示课文两幅插图,找出与插图描绘景色对应的语句。
要点:课文两幅插图分别描绘的是课文第3、4自然段的内容。
(2)读一读,给插图取个名字。用自己的话或文中的词句给两幅插图取个名字。
要点:第3自然段,鸡群觅食图;第4自然段,鸭子戏水图。
2. 补绘插图。课文还描绘了哪些乡下人家的画卷?一边读,一边根据文字描绘,给课文再画几张插图,再给每张插图取一个名字。
插圖1:瓜藤满架图。
要点:“攀上棚架”“爬上屋檐”,一片生机盎然,构图要丰满;“青、红、碧绿”,相互交织,插图配色要协调。
插图2:百花争艳图,雨后春笋图。
要点:百花争艳图需紧扣“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绘制,整体素雅,略有艳丽;雨后春笋图,竹枝疏朗,但竹笋成群,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插图3:斜阳下的晚餐图。
要点:抓住景物构图,门前是一家人围桌而吃,远处是斜阳与红霞,偶有归巢的鸟儿。
插图4:月明虫鸣图。
要点:人已睡,只有紡织娘的鸣叫,与天空的明月,宁静之境。
3. 排序。按照文本的顺序,给所有的插图进行排序。乡下人家的画卷,作者是怎么一步一步展开的?
要点:由屋前到屋后;由白天到晚上;由植物到动物,再由人到虫,动静交织。
4. 看图,说感受。看看这些插图,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要点:景美,每一张画都是一道定格的美景,是独属乡下人家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板块三:对比阅读,发现抒情形式
1. 这么多的画卷,你最喜欢哪一幅?读对应的语段,说理由。
2. 找一找,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作者对乡下人家生活的喜爱?
要点:抓住文中新鲜的、活用的字词,比较阅读,读出作者眼中独特的景与物。
词句1,“青、红的瓜,……可爱多了。”“可爱”一词直接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词句2,“投下一片浓浓的绿荫”,“投”与“留、照”比较阅读,“投”更显出竹枝的生机与活力;“探”与“长、钻、冒”比较阅读,“探”更表现了竹笋的调皮,像孩童一般可爱、自在。
词句3,“率领”“耸”“大踏步”,房前屋后俨然成了鸡群们自由觅食的欢乐场所。
词句4,“游戏”“扎”“从不吃惊”,屋后的小河成了鸭群戏水的乐园。
词句5,“天高地阔”,天南海北,想谈什么就谈什么,想起来什么就聊什么。
词句6,“那歌声真好听,赛过……”,直接赞美歌声真好听。
词句7,“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集中议论,表达了对乡下人家的赞美。
3. 比较,发现不同。作者表达喜爱之情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要点:画卷中除了景美,生活在这里的植物、动物、人,都很自由,很惬意,很悠闲,作者描写事物特征的同时,将自己的情感藏在了对这些景物的描写之中。“可爱”“真好听”等,作者通过议论,直抒胸臆,将这种赞美之情直接表露。
4. 情感朗读。选择一段你最喜欢的段落自由读,读出乡下人家的自由、闲适。
板块四:拓展迁移,不同方式表情
1. 摘抄。把你觉得文中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抄写下来。
2. 迁移写话。下周,有人来学校参观,如果让你介绍,想一想你眼中的校园是什么样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1)选择。选择校园别具特色或具代表性的景点介绍。
(2)抓特点。抓住景点与众不同的地方。
(3)融情感。融入自己的喜爱、赞美或自豪之情。
要点:既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将情感融入描写之中,注意活用积累的词句。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盛泽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