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 奋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0-04-01 04:44
信息化建设 2020年1期
关键词:制造业培育高质量

聚焦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立足稳企业稳增长,聚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聚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突出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点产业链,推进重大改革,落实重大政策,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和数字浙江

2020全省经信工作会议指出,2020年,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时刻牢记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的“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新期望,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扣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聚焦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立足稳企业稳增长,聚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聚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突出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点产业链,推进重大改革,落实重大政策,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和数字浙江,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作出更大贡献。

具体而言,重点要抓好六方面工作。

实施三大行动,全力稳企业稳投资稳市场

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积极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加强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做好逆周期调节,全力稳企业稳投资稳市场,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一是实施防范化解企业风险攻坚行动。制定一批新的减负降本政策,出台一批精準帮扶困难企业的措施,提高企业自身治理能力,全年为企业减负2700亿元。进一步推进清欠工作,推动有争议欠款早日清偿,构建预防拖欠的长效机制。深化企业重大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建设,强化对大企业的风险监测预警,做好“一企一策”分类防控重点企业风险工作。助力融资畅通工程,做好银企项目对接,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增加制造业中期流贷、技改贷,提高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比重,稳定重点行业运行。探索建立企业信用修复机制。重点关注产业链向外转移,支持企业把研发、销售、财务等核心业务留在省内,确保产业链不断裂。

二是实施重大制造业项目攻坚行动。实施“百项万亿”重大制造业项目、千亿数字经济项目和千亿高端装备项目。深化全球精准合作对接,办好产业对接活动和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省市县长工程,实施经信“一局长一项目”,要根据本地实际,重点是“强链补链延链”项目,提升地方块状特色产业。充分发挥政府产业基金作用,带动实施一批引领性重大制造业项目。强化部省合作,主动争取、积极承担国家项目。

三是实施“百网万品”拓市场专项行动。持续组织百家电商平台集中推介浙江制造产品,举办“十行百场”新产品对接活动,打响浙江制造品牌。举办“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义乌国际智能装备博览会等活动,加大对企业参加重大展会的财政支持,支持企业巩固扩大传统市场,积极开拓“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扩大“浙江制造”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创建国家试验区,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

围绕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的目标要求,落实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部署,以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支撑引领新经济快速发展,打造数字浙江。

一是实施数字产业“百千万”计划。建设百个创新平台,重点建设软件名城、人工智能发展先导区、车联网先导区,以及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特色小镇、“飞地”等平台。实施千亿数字经济项目,招引百名高端人才、千个创新项目。培育万亿新兴产业,大力发展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推进人工智能+、5G+、大数据+、区块链+,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超2万亿元。

二是深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化“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完善supET基础性平台,培育100个行业级、区域级、企业级平台,强化企业上云、5G边缘计算、工业互联网智能终端应用、网络安全保障,推进工业技术软件化,开发集成一批工业应用程序(App),连接5000万台设备产品,服务10万家以上企业。

三是推进互联网双创发展。加快数字科技创新中心、新型贸易中心、新兴金融中心建设。依托数字大湾区、移动支付之省、城市大脑等建设,挖掘未来社区、数字乡村、未来工厂等应用场景,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应用,打造政府数据供应链,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推进共享制造创新发展。开展大数据场景应用大赛、“直通乌镇”创新创业大赛、工业互联网大赛,办好第七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数字经济大会等活动。

四是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5G网络建设,建成5G基站5万个。加快建设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大型绿色数据中心等重大项目,力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提升制造业竞争力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的要求,以产业链协同创新为突破口,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提升制造业竞争力。

一是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聚焦重点领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十大标志性产业链,落实承载区域、龙头企业、创新平台、重点项目,建立领导联系指导、专项服务团队制度,实施60项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建成18家左右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增10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

二是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瞄准产业基础高级化目标,扎实推进工业强基三年行动计划,建立领域-企业-项目一体化的项目储备机制,支持企业参与国家“一条龙”应用计划。组织企业开发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四基”关键产品,增强产业基础能力。

三是实施制造业首台(套)提升工程。加快装备制造业及相关材料、软件的创新能力建设,培育认定200项首台(套)产品,新增200项浙江制造精品。制定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产品推广应用清单。围绕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完善保险补偿机制,推行首台(套)产品应用奖励,构建国产首台(套)产品大规模市场应用的生态系统。

四是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行动。实施千亿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推进项目5000个,完成投资1500亿元。大力创建“无人工厂”“无人车间”100个,探索建设“未来工厂”。深化推进万企智能化技术改造诊断服务,加快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在役工业机器人突破10万台。

聚焦工业大市大县,着力培育现代产业集群

发挥好工业大市大县主战场的支撑作用,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加快制造业高质量示范县建设。

一是深化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探索启动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版,以绍兴市综合试点和48个分行业省级试点为主要载体,开展对标提升和示范创建。加快产业平台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改造,大力推进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抓好乡镇工业功能区、小微企业园、村级工业集聚园(点)“三类园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持续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开展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整治提升,建立化工园区评价体系。实施绿色化改造项目,创建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培育一批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开展清洁生产认定,探索开展绿色发展融资服务。构建区域绿色制造发展指数评价体系。推进工业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工业固废整治、工业炉窑大气综合治理、工业节水、钢铁企业超低排放等专项行动,力争淘汰1000家企业的落后和严重过剩产能,整治10000家“低散乱”企业(作坊)。

二是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发展新型产业集群发展促进机构,打造数字安防、绿色石化、汽车、现代纺织等4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10个以上年产值超千亿元的優势制造业集群,做到每个集群都有引领性的研发机构,有产业创新联盟,有万亩千亿平台,有大项目好项目,有龙头企业和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企业,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生态。

三是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建设。抓住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契机,参与国土空间规划修编工作,建立园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实施园区平台“亩均效益”领跑者行动,创建10个左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

四是抓工业大市大县。根据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8个工业大市和31个工业大县要谋划出台一个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制定一套专项政策,建立一套专项服务机制。围绕22个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建县(市、区),实施新一轮财政专项激励政策,探索形成“一县一经验”。26个加快发展县要聚焦基础优势,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深化雄鹰雏鹰行动,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全面深化“雄鹰行动”“雏鹰行动”“小升规”,实施冠军企业培育工程,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着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一是实施冠军企业培育工程。深入推进“雄鹰行动”,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力争新增营业收入超千亿元制造业企业1—2家,新培育雄鹰企业30家,累计培育单项冠军企业80家。深入实施“雏鹰行动”,新培育隐形冠军企业50家。深化“小升规”工作,力争净增规上工业企业2500家。

二是提升小微企业园建设水平。出台进一步推进小微企业园建设管理政策举措,探索实施小微企业园分类管理,全面开展绩效评价和星级评定,加快推进小微企业园数字化赋能,开展园区运营管理和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力争新增小微企业园200个、建筑面积1500万平方米、入园企业10000家,创建数字化小微企业园50个。

三是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落实工信部等四部委《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探索总结一批融通发展模式。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加强协同制造、协同创新,构建新型产业创新生态。开展国家级融通特色载体建设,培育一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为制造强省打造最佳营商环境

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要求,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推进经信领域治理现代化。

一是深化改革提升竞争力。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深入推进“亩均效益”领跑者行动,落实制造业企业资源优化配置改革措施,高水平建成用好“亩均论英雄”大数据平台。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探索建立上下游企业技术合作“一平台”。建立首台(套)产品认定、推广、应用、退出“全流程”服务机制,加大首台(套)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和技术标准引导。探索建立制造业重大落地项目“全周期”服务机制。

二是创新政策优化环境。围绕稳企业增动能补短板保平安,贯彻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出台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研究推进时尚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立法工作,出台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推动出台促进制造业发展的用地、用能、融资、人才等要素保障政策措施。增强政策措施的协同性系统性,落实涉企政策听取企业家意见制度。

三是服务企业提升能力。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撬动建立服务企业快速反应机制,集成优化企业服务综合平台,聚焦多业务协同,实现“网上好办”“政策直通”;借鉴温州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示范区相关经验,推广惠企政策“直通车”等好做法。研究探索涉企政策“全流程”服务机制。制定深化经信领域“三服务”制度,规范固化“三服务”的内容、流程、体制,建立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的“三服务”工作体系。

四是全力攻坚长三角一体化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做好长三角信息化合作专题组轮值工作,推进5G网络、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一体化发展,共同打造数字长三角。推进长三角制造业协同发展,联合建设技术和产业联盟,推进浙沪(沪甬)产业合作示范区、上海嘉定产业园温州园、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平湖园、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海宁漕河泾产业合作园等建设,共建苏浙皖产业合作区,吸引上海优势产业协同建设一批产业合作“飞地”。紧盯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地区、对口支援地区、对口合作地区及省内结对地区的扶贫帮扶合作工作。

五是科学评价提高绩效。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科学评价办法,建立系统、高效的评价机制和反馈渠道,加大督查和反馈力度,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猜你喜欢
制造业培育高质量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