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为华 庞春江 袁和金
摘要:随着国家和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必须适时调整相应的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体系,从而使培养的学生在基础理论素养、工程实践训练、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更充分的熏陶和锻炼,实现与智能技术发展相结合的创新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智能技术;创新实践;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0-0061-02
一、引言
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建立具有华北电力大学特色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使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相符合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大学生创新实践建设尤其是充分利用新兴技术推动大学生创新实践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地方:一是毕业设计大多局限在校内,距离实际应用较远,选题范围较小;二是毕业实习以参观为主,学生集中,不能深度参与,不能针对学生的专业,认知情况,就业意向和兴趣个性化定制;三是课程实验以验收为主,过于简单,缺乏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内涵
当代大学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获取知识的手段和能力都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传统的培养教学方式已经很难完全适应他们的学习需要。国家开展的“新工科”建设、“双一流”建设和振兴本科教育等多项战略工程和举措,实现了本科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以期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很强动手实践能力,能够解决复杂问题和设计复杂应用系统,并具有较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卓越拔尖人才。所有这些都对我们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鉴于此,构建与智能技术结合的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新模式。
1.建设多元化教学资源,实现学生自主学习。随着互联网应用的飞速普及,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和能力都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传统的一本教材、一套讲义、一个PPT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需要。为了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必须建设一套涵盖课程典型案例、工程应用实例、多层次、开放性试题、在线学习视频、自主练习和测试题库等内容的多元化、多层次教学资源库。其中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的开发性、无固定或标准答案的试题的建设尤为重要,对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创建多维课堂联动实验,建设高水平创新实践平台。在教学计划以及课程设置中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整个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作为一个关键的环节,科学、合理地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努力探索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实践体系。在实践过程中,建立联动课堂实验、实践和专业实习基地,能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提供参考案例,加强与实际项目相结合的实践平台建设。
3.开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多层次、多方位校企合作培养机制。在工程化、创新性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拓展校企合作渠道、深化校企合作深度,建立生产实习和实践基地。通过开展实质性的校企合作,建立多层次、多方位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设备、技术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对学生创新和工程化能力的培养能够起到重要作用,进而实现创新能力培养与“卓越工程师计划”相结合的办学理念。
4.构建多层次和多元化的实践创新体系。组建教师指导团队和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师生协同创新,开辟教学、科研、实践、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崭新人才培养模式。设置互动实践模式,选择部分能力、软件设计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工程实践,在指导过程中实行信息推送,实现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深度培养。
三、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方法
1.建设与实际项目相结合的相关课程实践项目,开展开放性实验。将课程实践分成三种模式:(1)开放性实践教学,着重安排学生对课上所学知识的验证性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课程知识。(2)开放自主实验,为实验基础好的学生提供一个进一步提高实验技能的机会,学生提出具有设计性、研究性、创新性的实验课题及实验方案,由指导教师论证其可行性,由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3)开放与企业结合实验,企业提供实际项目的案例需求,由在校教师和企业教师联合指导督促学生实践过程,由此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项目研发的实践能力。
2.建立多元毕业设计联合指导实践基地。毕业设计作为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是大学生在学完全部专业课程以后,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一次综合性训练。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特点,采用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进行个性化培养,要兼顾完成工程师基本训练和快速适应就业企业工作的需要。建立多元毕业设计联合指导实践基地,由校内指导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共同选定题目,共同制订学生工作计划,联合指导,尤其鼓励教师结合企业进行的技术服务拟定毕业设计题目,从而使学生的毕业设计能够融合理论性和工程实用性。
3.选择优秀学生到相关公司实习,实现深度校企联合培养。通过深度校企联合培养,使学生在实践教学这个重要环节中得到锻炼,巩固在校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把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生产过程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尽早了解专业发展态势,完善理论知识向生产实践的转变,从而使其尽快适应市场需求,掌握生产实践的第一手资料,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同时,实践教学也加强了校企合作,可使企业在学生参加生产实践中选择优秀的毕业生,有利于企业选拔人才,而学校则能有针对性地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
四、结语
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建设,其意义在于提升大學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大学生创新理论教育、实践教育等方面开展系统深入的教育工作;加强创新机制建设、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实践建设,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塑造创新人才;培养大学生弘扬敢闯敢试、敢于承担风险的企业家精神,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实现智能技术形式下的创新人才培养。
參考文献:
[1]李小涛,高海燕,邹佳人,等.“互联网+”背景下的STEAM教育到创客教育之变迁——从基于项目的学习到创新能力的培养[J].远程教育杂志,2016,34(1):28-36.
[2]黄荣怀,刘晓琳.创客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现代教育技术,2016,26(4):12-19.
[3]宋广元,李永平,刘云利.实践创新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J].中国高等教育,2015,(Z2):65-67.
[4]牛锐锋,唐文亭,吕振林,等.在毕业设计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4):23-25.
[5]任庆武.素质教育模式下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6).
Research on Training Mode of Innovative Practical Talents Oriented t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NIU Wei-hua,PANG Chun-jiang,YUAN He-jin
(Department of Computer,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Baoding,Hebei 071003,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change of national and social demand for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y,the training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adjust the corresponding training mode and curriculum teaching system in due course.So that the trained students can be more fully edified and trained in basic theory literacy,engineering practice training,innovation ability and so on,and realize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y.
Key words:intelligent technology;innovative practice;talent 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