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初,年仅1 9岁的都贵玛主动承担28名上海孤儿的养育任务,用半个世纪的真情付出诠释了大爱无疆。之后,她又自学蒙医蒙药和妇产科知识,先后挽救了40多位年轻母亲的生命,被亲切地称为“草原母亲”。3月6日,记者从四子王旗旗委宣传部获悉,继以特殊党费的形式捐款1000元后,都贵玛再次捐款5000元支持疫情防控工作。“我也从事过医护工作,了解他们的辛苦,所以希望尽己之力为他们做点什么,虽然钱不多,却是我的一份心意,希望大家都平平安安。”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的草原额吉都贵玛如是说道。她说:“疫情当前,需要我们齐心协力,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一定能渡过这次难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母爱无声,抚养28名上海孤儿
1942年,都贵玛出生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脑木更苏木的一个普通牧民家庭,大草原和蒙古族的豪放,铸就了她勇敢、坚韧、勤劳的品格和对大草原的无限热爱。她从小就开始放牧、挤奶、剪羊毛、打草,伴随她成长的只有茫茫的草原和成群的牛羊,而她也逐渐成了远近闻名的劳动能手。
上世纪60年代初,由于物资匮乏、食品奇缺,3000余名上海孤儿在周恩来总理和乌兰夫同志的安排下,被送到内蒙古大草原,他们被牧民亲切地称为“国家的孩子”。年仅1 9岁的都贵玛被分配去照顾28名孤儿。
“当时28名孩子中年龄最小的达来才刚刚满月,年龄最大的也仅仅6岁,就像草原上的小羊羔一样,看着他们一个个饥饿的样子,我想草原能够让他们健康成长,然后就把他们带回了自家的蒙古包。照顾他们吃喝拉撒睡等我都不会,只能一步一步地学。”都贵玛回忆说。为此,这个未婚姑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整日忙得焦头烂额。
事实上,都贵玛自己也是一个孤儿,她4岁那年父母就去世了,一直由姨妈带大,因此都贵玛对这些孤儿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根据我们蒙古族的传统,我们带着衣服给他们穿上,这意味着这些孤儿将在草原上重获新生。”都贵玛说。
28名上海孤儿,没有一个因病致残,更无一人夭折,在那个缺医少药又经常挨饿的年月,可以说是创造了一个奇迹。“为让这些南方来的孩子逐步适应草原生活,从呼和浩特把他们接回来之后,先将他们在旗里集中抚养了6个多月,又在苏木(镇)上集中抚养了9个月,然后才慢慢让牧民接回家抚养。”都贵玛说。
都贵玛每养壮或养大一个孩子,别人就接走一个,她经历了28次痛苦离别。她将28个孩子抚养长大,自己却还是孑然一身。但是她说,母爱让她的生命变得充实而幸福。如今,在各地从事不同工作的都贵玛的儿女们同样对这位老阿妈难以割舍,而所有关注都贵玛的人无不为这份超越血缘、超越民族的母爱动容。从小父母双亡,丈夫英年早逝,自己终身未育,命运坎坷至此,都贵玛不仅没向命运低头,反而用自己博大的情怀为28名孤儿、为草原上的乡亲们带去浓浓的爱。不仅如此,她还意识到虽有一腔热肠,但是没有医学知识,能做的依然有限。
目不识丁,却成当地妇产科名医
杜尔伯特草原,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医疗卫生条件十分落后。长年的游牧生活严重地摧残了牧民们的身心健康,不少牧民年过50岁就已百病缠身,而分娩更是广大当地妇女面前的一道“鬼門关”。许多产妇因此而痛苦一生,甚至命丧黄泉。当时身为嘎查妇联主任的都贵玛看到牧民遭受病痛折磨和死亡威胁,心中有着说不出的酸楚。
1 974年,都贵玛不顾亲朋好友的劝说,率先参加了旗医院的学习培训。接受现代医学知识洗礼,对于文化基础极差的都贵玛来说,学习医学知识远比战暴雪、斗狂风困难得多、艰辛得多。但是,畏难不前不是都贵玛的性格,别人一天学会的东西,她就花费两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来掌握,她一边放牧一边学习,向方圆百公里内的妇科大夫请教了个遍。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都贵玛逐步掌握了一套在简陋条件下接产的独特方法。十几年来,她先后挽救了40多位年轻母亲的生命,她也因此成为当地妇女心中的保护神,得到了群众的衷心爱戴。
用心工作,用爱心温暖无助的人们
1977年冬,杜尔伯特草原上普降了罕见的大雪,当时都贵玛正在草原上放牧,风雪裹着的牛羊无论如何也赶不回家,当时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只要人在,就不能丢掉集体的畜群。她竭尽全力把牛羊赶到一个比较避风的地方,自己寸步不离地守候着畜群,饥饿、寒冷和死亡慢慢向她逼近,但她不断围着畜群奔跑着,与风雪和死神进行了彻夜的较量。直到第二天,嘎查派出寻找她的驼队赶到,她才被抬回苏木卫生院。
面对诸多的荣誉,都贵玛始终坚持一个信念: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好,为社会和人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无论干什么,她都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放牧,她的畜群是全嘎查膘情最好的;剪羊毛,她是全嘎查剪得最快、最多的;打草,她是妇女中唯一会使用扇镰的一个。干活她从来不挑不拣,不怕脏和累。201 9年9月17日,都贵玛获得了“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
据中新闻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