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经亚洲评论》3月30日文章,原题:新冠病毒使中国有更多理由采用生物识别技术过去已经在中国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生物识别技术,如今正被用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在南方工商业中心广州,公交司机的座位旁边最近加装了一块“人脸识别测温仪”(如图)。乘客上车时将额头靠近,该设备就能测量体温并拍摄照片。中国各地的公交车司机通常会在乘客上车前手工测量他们的体温,但是广州在采用先进技术方面更进一步。一旦发现有乘客感染新冠病毒,留存的照片就能被用来追踪接触者。
这种技术在美国和欧洲几乎没有希望得到应用,但西方对个人数据被潜在滥用的忧虑并没有阻止越来越多的初创公司涉足这一领域,并希望将其技术出口到东南亚等地。
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中国的支付系统。在中国南部大约1000家7-11便利店中,消费者可以通过简单地刷脸完成付款。虹膜和手掌识别系统也在中国迅速普及。中国建设银行就使用特殊的虹膜识别设备来验证贷款申请人的身份。(作者川上尚志,陈一译)
俄罗斯Vesti电视台3月30日文章,原题:疫情为高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中国是首个阻止疫情蔓延的国家。现在中国又是首个疫情后获得恢复正常生活经验的国家。最为重要的是,中国并没有急于取消所有限制,仍在防范疫情可能的复发。
在防疫中,中国开始应用新技术。对于人工智能来说,戴口罩已不再是个问题。即使人的脸部被口罩遮盖,系统也能作出识别。对此,一名程序员解释说:“人的眼睛、眉毛、嘴唇之间的距离,它们到嘴唇的距离,眼睛到耳朵的距离——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比例。即使这些数据部分被隐藏起来,这一系统仍然能够以90%的精确度对人脸进行识别。”研发人员还将这一系统与体温检测系统结合。疫情为中国高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作者亚历山大·巴利茨基,柳玉鹏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