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书俊
粤港澳大湾区覆盖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惠州、佛山、中山、江门、肇庆九市,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山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位置,随着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和深中通道、深茂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中山的枢纽门户地位日益凸显。2018年4 月,省委书记李希在中山调研时强调,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做好“东承”文章,强化“西接”功能,奋力把中山建设成为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支撑点、沿海经济带的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极。2019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支持中山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化改革创新,强化与中心城市的互动合作,打造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具有竞争力的重要节点城市。在中山更高的战略定位和目标要求下,以更有力的举措推进互动合作发展,对于推动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携手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创新点是在传统定性分析和经验判断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为中山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互动合作发展提供支撑依据。
中山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90 公里半径内存在5 大机场和4 大深水港,近年来公路交通进入高快速路网时代、轨道交通进入高铁时代、港口建设进入海洋时代,交通区位优势日益凸显。深中通道作为珠江口东西两岸重要直连通道,是粤东通往粤西乃至大西南的黄金走廊,建成后将迎来对外交通发展的黄金时期,为中山在粤港澳大湾区互动合作发展提供强大支撑。中山经济总量长期位列“珠中江”经济圈之首,制造业基础厚实,镇域经济活跃,拥有38 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培育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家用电器、健康医药等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灯饰光源、红木家具、游艺设备、五金锁具、燃器具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与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城市产业发展有较强的互补性。中山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比全省最低,宜居环境比较优越,曾获联合国人居奖、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等多项荣誉。孙中山“伟人故里”品牌享誉内外,同时作为著名侨乡,有近百万华侨和港澳台同胞旅居在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粤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列入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发展平台,翠亨新区列入首批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省级示范基地,落实粤港、粤澳框架协议考核居珠三角前列,开放合作水平逐步提高。
从粤港澳大湾区整体来看,目前中山的科技创新资源,如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创新领军企业、重大平台和重大科学工程项目等相对缺乏,创新型、实用型技术人才、高层次人才较为短缺,对高端要素的吸引力和承载力不足,造成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发展质量不高。粤港澳大湾区布局了大量的国家级平台以及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级新区、综合保税区等特殊政策区域,广州、深圳、珠海成为国家级政策区域布局的主要受益者,中山在国家、省各级政府获得的政策支持较少。粤港澳大湾区内存在不同的法律制度、关税体系,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等要素自由流动受到限制,增加了合作交流成本和资源整合难度,也影响了合作的深层次开展。
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引力模型是研究区域之间互动联系程度(包括经济协作互动、产业对接融合、各种资源要素流动联通)的一种常用方法,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某一城市与所在区域其他城市的互动合作上,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支撑依据。引力模型的基本形式为:
其中,Rij衡量城市i 与城市j 的互动联系强度,Pi、Pj分别为两城市的人口数量,Vi、Vj分别为两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Dij为两城市之间的距离。
由于城市间的互动联系具有方向性,表现为溢出效应和虹吸效应,参考关晓光、刘柳(2014)和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2019)对引力模型的修正方法,建立中山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互动合作模型为:
其中,Kij为引力系数,反映了城市间相互作用力的方向和程度。
Kij=分别为两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衡量城市经济活力和互动合作发展潜力;zji和zjj分别为两城市资金总量,cyryi、cyryj分别为两城市从业人员数量,衡量城市对资金、人员等资源要素的吸引力。Kij>1 表明城市i(中山市)对城市j(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引力占主导,要素主要由城市j 流向城市i;Kij=1 表明两城市的引力相当,要素流动大致呈均衡状态;Kij<1 表明城市j(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对城市i(中山市)的引力占主导,要素主要由城市i 流向城市j。
运用上文构建的引力模型对中山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互动合作进行分析,模型变量主要涉及各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人口总数、资金总量、从业人员数量及中山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之间的距离等指标,数据截至2018年。
表1 模型原始数据表(2018年)
模型测算结果显示,中山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互动联系强度存在明显差异,中山与江门、珠海、澳门、佛山、广州等城市互动联系较强(明显高于均值203.73),原因在于中山与江门、珠海、澳门、佛山同属珠江西岸地区,广州也毗邻中山,地缘相近,文化同根,要素流动相对便捷,交流合作较为密切;中山与东莞、香港、深圳、肇庆、惠州等城市互动联系较弱(明显低于均值203.73),原因在于这些城市与中山距离较远,珠江东、西两岸基础设施衔接薄弱,快速交通连接线和跨江通道缺乏,要素流动不畅,融合互动程度较低。从引力系数看,中山对澳门、肇庆的引力系数明显大于1,表明中山对澳门、肇庆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尤其中山与澳门同根同源,且具有良好的交流合作基础和粤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等重大平台载体支撑;中山与江门的引力系数为1,表明两城市的引力相当,要素流动大致均衡;中山与珠海、惠州、佛山、东莞、香港、广州、深圳等七个城市的引力系数小于1,表明这些城市对中山具有更强的吸引力,随着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和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国家级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建设,对中山资源要素吸附作用较大,由此带来的虹吸效应不容忽视。
图1 中山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互动联系强度和引力系数图(2018年)
根据测算的中山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互动联系强度和引力系数,绘制两者间关系的四象限图,立足中山的优势和短板,寻求中山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互动合作发展的路径。第1 象限的澳门,互动联系强度和引力系数均较高,应重点互动联系,在经济、社会、文化旅游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度合作;第四象限的深圳、香港、东莞、惠州等珠江东岸城市,互动联系强度和引力系数均较低,合作潜力大,要发挥深中通道作用,主动谋划对接创新资源要素辐射外溢,拓展交流合作空间;其他城市中,中山与广州、佛山、珠海、江门的互动联系具有较好基础,对肇庆的引力较大,可在产业分工协作、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强合作、联动发展,提升规模集聚效应和城市竞争力。
图2 中山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互动联系四象限图(2018年)
成熟的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由单一城市向城市群转型,各城市的行政边界相对模糊,彼此互联互通,形成一个密不可分且均衡发展的生态系统。位于东京湾区的川崎市,其区位优势与中山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区位优势相似、经济体量相近、发展历程趋同,可作为中山市在粤港澳大湾区互动合作发展中的对标城市。川崎市临海地区集中了许多大企业的制造工厂,在东京都市圈和京滨工业带的分工体系中扮演着重工业机械、原材料加工的角色。通过与东京、横滨的产业互动,川崎市在新制造技术、信息通信等产业上极具优势,形成了“工业(集群)+研发(基地)”的模式,川崎市企业开发的新产品经过东京大田区的试作后在川崎工厂进行小批量生产,然后投入到东京市内的试验市场进行信息反馈,试投放成功后即可在日本国内以及海外工厂开展大批量生产。川崎港是全球性大港口,地处日本最大的消费地——首都经济圈的中央,与东京港和横滨港首尾相连,川崎市向东有东京湾跨海高速与海对岸的城市连接,实现东京湾区东西两岸高效互联互通,形成能级高、可达性强的枢纽节点,通过与东京、横滨的融合、协作发展促进了川崎的繁荣。
借鉴国际经验,中山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立足省委赋予中山的“三个定位”,以连通珠江东西两岸及贯通南北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支撑,以翠亨新区、中山粤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设为载体,坚持改革不止步、开放不停步,敢为人先,谋划在前,创新合作机制,携手周边城市和港澳打造创新能力突出、产业层级高端、辐射功能强大的世界级湾区,在互动合作中推动中山成为高端要素集聚配置和高端产业辐射扩张高地,加快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大发展。
以大湾区海岸线为环线,坐落着香港、深圳、东莞、广州、中山、珠海及澳门,这个环湾片区形成了环珠江口经济圈,成为大湾区的基石空间和核心区域。建议构建环湾产业创新发展带,整合优势资源,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为主轴,辐射带动中山等珠江西岸区域的创新发展,加强城市间创新要素的对接,依托中山制造业基础优势,推动广深港澳创新成果在中山转化生产,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创引擎合力。以深中通道建设为契机,加快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抓住深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机遇,主动对接深圳,构筑“综合服务中心+特色产业基地”,规划建设深中全面创新合作示范区,积极参与南沙新区建设,培育“香港- 深圳-广州- 中山”创新集聚带。建设翠亨新区国际科技创新城,坚持高点规划、彰显特色,体制创新、合作开发,争取新城逐步适用深圳前海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新城开发、投资贸易、产业发展等政策。统筹火炬开发区园、翠亨新区园、民众园,依托中德(中山)生物医药产业园、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中国(中山)电子基地等平台载体,加强与核心城市在研发创新、信息技术、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对接合作,积极承接大湾区核心城市的优质要素资源外溢,提高协作发展质量和水平。
香港长期位居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排名前列,主要产业包括金融服务、贸易及物流、旅游、专业服务及工商业支援服务,同时香港为推动经济发展,近年来将创新科技产业、文化及创意产业、检测及认证产业、医疗产业、教育产业、环保产业选定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中山要发扬敢为天下先精神,大胆创新、先行先试,结合自身实际和香港产业发展需求,争取与香港在中山市合作共建飞地园区,共同成立园区公司、管委会,共同开发、利益共享,加强与香港市场经济制度的对标,主动试验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建立符合国际惯例和世贸规则的市场运行机制。
积极申请粤澳合作示范区享受自贸区待遇,加快推动粤澳率先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充分发挥中山和澳门双方的比较优势,打造粤澳合作新平台。以粤澳全面合作示范区为引领,推进中山与澳门合作开发翠亨新区,拓展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空间。建设两岸四地青年创业培训交流中心、文化创意和跨境电商等创业孵化基地,设立青年梦工厂,通过资格互认、柔性流动等机制安排,推进人才联合培养和协同创新。
建立与港澳对接的社会公共服务共享机制,细化粤港澳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合作对接的内容,建设“粤港澳公共服务一体化”示范市。创新教育合作,强化中山与香港中文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办学机制,着力引进1~2 所高水平大学设立分校,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共享,共建一批产教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特色职业教育基地。鼓励港澳医疗机构在中山设置独资、合资或合作医疗机构,推动医疗机构试行对接港澳医疗保险,率先探索完善粤港澳居民转诊制度,推进大湾区同级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打造区域医疗联合体和区域性医疗中心。探索人才绿卡试点,为在中山创新创业的各类人才提供子女教育、医疗健康、社会保障等全方位组合式暖心服务。
在中山市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孙中山文化国际交流中心,与香山文化、岭南文化、珠江文化、华侨文化、移民文化开展交流与合作。以孙中山故里5A 级旅游景区等旅游引擎项目为引领,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旅游资源合作,联合开发新线路、新产品,例如中山生态人文游+珠海休闲游+深圳高科技游。研究开通中山香港游艇线路,整合神湾丫髻山、铁炉山等生态风景区,打造以粤港澳游艇自由行为核心的休闲旅游链。以中山市孙中山故居、澳门国父纪念馆、香港孙中山纪念馆等旅游景点和线路为基础,串联起孙中山先生在中山市的儿时成长足迹、在香港澳门的革命活动史迹点,建设粤港澳孙中山史迹径精品旅游线路、孙中山文化遗产游径。推进岐澳古道活化利用,整合中山、珠海、澳门三地旅游资源,挖掘郑观应故居、雍陌古村等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建设融历史访古、生态观光、休闲健身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廊道,共建粤港澳世界级文化旅游休闲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