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健康码,相信这段时间我们的读者都不会陌生,红、黄、绿三色的健康码,是杭州数字化战“疫”的创新之举,在控制疫情、复工复产的当下,发挥了不小作用。健康码的技术也走出了浙江,助力全国各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工作。
健康码的逻辑源头是什么呢?如今疫情当头,社区、工厂(公司)、学校等单位,都在要求大家每天上报个人健康信息,我们进出小区、乘坐飞机、高铁、火车、汽车、轮船等公共交通工具,也都需要提供通行证或健康证明。健康码就是将这个通行证或者健康证明数字化,通过政府的沟通协调在一定范围内通用,这个数字化的证明就是每个人的健康码。
那么,健康码的算法逻辑又是怎么样的呢?“健康码”是以真实数据为基础,由市民或者返工返岗人员通过自行网上申报,填写实际住址、身体健康状况、有无去过疫区、有无接触重点人员等信息,经后台审核后,生成的属于个人的二维码。三色码的生成主要依据三个维度赋分:一是空间维度,即根据全国疫情风险程度,按照精确到乡镇(街道)的数据判断;二是时间维度,即某个人去过疫区的次数及停留的时间长短;三是人际关系维度,即与重点人员的接触状态,然后量化赋分。数据依托来自于国家和各部门、各区域汇聚的数据,经过防控规则和数据建模,分析评估后,测算出三种风险状态。三种颜色实行动态管理,领取绿码的人员如若去过重点地区,接触过重点人群,健康码会转红,领取红码和黄码的人员需按规定隔离并健康打卡,满足条件后将转为绿码。由于支付宝和微信这些软件具有非常庞大的用户群体,且用户都是实名制,能保证个人信息都是真实的,所以天然比其他科技公司更具有开发健康码的优势。
2月11日,浙江省杭州市率先推出健康码模式,实施市民和拟进入杭州人员的“绿码、红码、黄码”三色动态管理,并与钉钉企业复工申请平台打通。大量返岗复工人员在支付宝内申领健康码,上线首日访问量即达到1000万。如今,在杭州的社区、企事业单位、公园景区等公共场所,一张数字化防疫的“天网”已铺开,小小健康码已成为防疫和复工复产的标配,为杭州抓防控、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月24日,浙江省在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公布,截至当日12时,浙江已累计发放健康码5047万张。2月25日,支付宝宣布,过去两周,从杭州发源的健康码落地全国超过200城,覆盖公交地铁、社区、写字楼、医保支付、商场超市、机场车站等十大场景。多地正在扩大健康码应用范围,杭州、温州健康码均已上线看病买药功能。
3月初,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推进区域内健康码互认,浙江与河南、山东与贵州等省份开展了健康码的跨省互认。已经上线试运行的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则推出了防疫健康信息码,并逐步与广东、上海等地的健康码对接。
健康码的出现,解决了三个问题。一是统一了信息收集渠道。疫情爆发初期大家上报健康信息的渠道主要是社区、学校、单位。三个渠道重复上报,对于个人而言,只是耗费时间,对于组织而言,信息需层层上报,严重来说,直接拖慢了工作效率。健康码的出现,让整个省市统一了一个上报渠道,大大提高了各个环节的运作效率。
二是简化了过关检测手续,提升了一线排查人员精准防控的能力。无论是社区、铁路还是机场,以往工作人员需要仔细查看健康证明。时间紧急,存在误看漏看等情况。健康码则将其简化为只用查看颜色,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2月19日上午,在西湖区文新街道五联西苑小区门岗,一名来自新疆但过年没有回老家的小伙子被社工陈聪拦下。小伙子不想打开健康码实时页面,想用截图,工作人员坚持要看实时的健康码颜色,在工作人员追问下,小伙子承认2月13日去了宁波,14日乘坐高铁返回杭州,支付宝“杭州健康码”也由绿码转为了红码。最终,陈聪做通了小伙子的思想工作,并让他积极配合,居家隔离观察。陈聪介绍,“自从‘杭州健康码’全面铺开使用后,小区通行效率倍增,大大缓解了卡口工作人员压力。五联小区人员复杂,持码过卡口能精准筛别有风险人群,特别是和感染者密切接触过,或者中途去过疫区的人员,管控更精准有效了。”
三是为复工复产提供了大数据支撑。当前防疫任务依然艰巨,如何解决好防疫和复工之间的矛盾成为了各地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而要复工,员工近段时间的生活轨迹和健康情况就是企业最需要了解的。上城区望江街道把员工的健康绿码作为企业复工的前提条件,辖区16幢重点楼宇均落实了“健康指导员”,引导楼宇内员工通过杭州健康码出入,外来办事人员由指导员现场指导申领,登记后凭码进入。“有了这个健康码,我们可以很直观地了解到进入楼宇人员的健康状态,减少了排队登记的时间,即使在早上上班高峰期也很少出现人员集聚拥挤,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近江时代大厦的“健康指导员”杨新说,目前,近江时代大厦企业复工审核通过率已经达到了60%,“杭州健康码”的申请率和使用率均达到了100%。
“穿越大半个中国来接你。”3月1日,河南媒体在报道“浙江、河南互认健康码”一事时如是写道。前一天,两地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签订“健康码”互认合作协议。这意味着那些有意前往浙江务工的河南居民,只要申领获取浙江的绿色健康码,就可以自由通行,顺利回浙复工。而早在2月16日,另一个劳务输出大省贵州就迎来了全国首趟复工人员专列。当时,贵州尚未推出健康码,其中13名工人是凭着手机里领取的杭州健康码走出了村庄,从始发站贵阳北上车抵达了杭州东。如今,陆续已有多个省份与浙江健康码互通互认,相应的用工专列也是一列接着一列,从各个劳工大省驶往长三角、珠三角等用工大省。
一张小小的健康码,为何能从浙江走向全国?
一场新冠疫情,让“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不再只是抒情。当意大利等国正在为遏制疫情焦头烂额之际,中国已经开始思考下一个问题:怎样安全、平稳地复工?正当大家纠结于防疫、复工两难如何兼顾之时,健康码的上线,让事情柳暗花明。2月11日,杭州推出全国首个健康码,并在支付宝率先上线。相比看似严格、实则低效的人力化审核,健康码用三种颜色二维码,对应三种通行待遇,简单、方便、实时、准确。所以一经诞生,便如涟漪般从杭州扩散至浙江全省,继而风行全国,第一周就落地超过100城,成为各地政府数字化防疫的标配。
在主要用工区域之一的长三角,当地不仅实现了健康码的全覆盖,三省一市间健康码的异地互认工作也正在加紧推进中。2月19日起,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往来人员、车辆通行证已经实现互认。而根据近日召开的长三角视频会议,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的健康码效力与上海“随申码”等同,浙江和安徽更已率先签约健康码互认机制。用不了多久,手握一张健康码,自由行走长三角就将成为现实。得益于此,3月初沪苏浙皖四地规上企业的复工率均已超过90%,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作为健康码诞生地的浙江,更是达到99.8%,浙江大数据科技研发的优势正在影响和服务全国企业复工复产。
健康码互认不仅有助于加速外地劳工返回,为长三角的全面复工打开了绿灯,更迈出了省际互联互通的重要一步。在此之前,跨省的互联互通一直是摆在各省面前的一道难题,如果打通,民众能受益更多。如今,借健康码互认的契机,原先技术、政策方面的阻碍正在被一点点突破,特别是,经过这段时间的升级优化,健康码已不再只是一张“电子路条”。在浙江,它与电子健康卡、电子社保卡陆续打通,健康码越来越具备某种“市民码”的功能。它的互认,意味着医疗、交通等资源的跨城、跨省互通,城市治理正在从单点走向多线,从局域网走向互联网。
截至3月9日,浙江、山西、甘肃等全国11省份超100座城市已陆续使用钉钉开启企业“码”上复工,稳步推进复工复产。集结“数字力量”,夺取抗疫和生产“双胜利”,阿里巴巴经济体展示出数字基建的重要社会价值。
当前,各地为保障复工复产、疫情防控“两手硬,两战赢”,都在探索使用数字化技术,启用“码上复工”创新模式。其中,浙江、山西的模式备受关注。
浙江省率先推出市民健康码,也最早推动企业“码”上复工,“让该静的继续静下去,该动的有序动起来”。为推进企业复工复产与疫情防控两手抓,浙江在市民“健康码”系统基础上升级“码上复工”方案,整合了阿里钉钉“员工健康”、企业健康码、无接触考勤等解决方案,提供一站式复工,精准、科学、有序,成为“政府-企业-员工”联动的疫情防控社会化协同平台。
山西省在健康码为群众正常出行和有序流动提供重要保障的同时,创新采用钉钉平台进行核验,赋能企业复工复产。山西省企业在钉钉APP内可进行“健康码核验权限”申请。经政府审核通过后,会开通“健康码核验”应用,成为“核验人员”。企业可在钉钉端对入园人员健康码进行核验,并做好统计数据查询工作,确保每日进出人员全绿码,遇到特殊情况可及时上报。这种“健康码+核验平台”的模式,也为各地“码”上复工提供参照。
据了解,“战疫”期间,全国上千万企业、近2亿人通过钉钉开启在家办公模式,近1.5亿人每天在钉钉上健康打卡“报平安”,30多个省份、300多个城市的学校加入钉钉“在家上课”计划。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就是新基建,阿里钉钉在“战疫”期间全力支持社会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将数字化能力面向千万企业、组织免费开放,“数字基建”得以快速实现。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影认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将有机会实现一次大规模的与疫情相关的数字化沉淀:应对疫情的数字化系统、创新的数字化技术、疫情数据的传播和组织方式等,这些数字化的经验都是宝贵的财富。将这些财富沉淀下来,发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作用,将使数字化真正成为城市竞争力的核心组成部分。
3月4日,杭州健康码工作专班和市交通运管部门在网约车领域创新推出“司机绿码上岗、乘客绿码下单”的健康码自动比对、前置审验举措。
经过一周的紧张筹备和技术开发,在杭运营的滴滴、曹操、首汽、高德、嘀嗒、哈啰等22家与网络约车有关的平台企业,全部完成杭州“网约车+健康码”矩阵组建。这是继2月17日在巡游出租车领域推出“两码(健康码、防疫码)”应用后的又一个创新举措。
随着企业复工、人们恢复正常生活,打车出行需求日渐增大。眼下,出租车和网约车加起来,杭州每日服务的车次有20多万,这意味着,这些车里每天有数十万人次的短距离接触。如果没有有效可行的防控措施,其存在的传染隐患还是比较大的。
相比出租车司机,网约车司机的管理难度更大,平台无法像出租车公司那样对网约车司机进行严格管理,也很难掌握每个司机的健康状况。因此,将健康码审验前置,实现在线自动对比,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
在司机上岗和乘客下单环节,由数据系统对司乘双方是否持有绿码进行线上查验,不论是司机还是乘客,只有通过了平台向杭州健康码验证端口实时发起的验证请求,才能完成接单和下单。
这样,就很好地规避了人为因素带来的风险,既提高了效率,又实现了数据赋能、精密智控。如果一方验证结果为红码、黄码或未申请杭州健康码的,则暂停司机接单功能、乘客下单功能,并在相应端口告知司机和乘客。
杭州健康码的这一创新表明,技术能解决的尽量交给技术来解决,尽量避免人为操作。通过技术方案实现疫情防控的关口前移,既能对市民乘客负责任、对司乘双方做保护,又能让网约车平台防控责任风险降低,这符合互联网新业态擅长用技术解决问题的特性和趋势。
一张小小的健康码,打通了疫情防控的各个环节,无论是健康码多地互认,还是网约车健康自动比对。这说明一个道理:只要尊重科学,合理利用科学,心怀服务意识,很多难题会有多种解决办法。而且能在一周时间内完成“网约车+健康码”矩阵的建立并实现前置审验功能应用,也充分体现了杭州有关部门的高效实干作风,标志着杭州城市大脑功能有了新拓展,再一次展现了杭州数字化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