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子舒,杨舒涵,王利维,太景伟,潘文静,郑智珊,胥 振,张 然
(1.北京市朝阳区桓兴肿瘤医院,北京 100122;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10;3.北京优联医院,北京 100023;4.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北京 100022)
据统计,有80 % 静脉输液者会出现静脉炎。静脉输液化疗治疗是在肿瘤治疗中的常用手段,而化疗药物多具有强刺激性,故进行化疗治疗的肿瘤患者更易出现静脉炎。而输液导致的急性静脉炎多为1度~2度,仅出现输液部位发红、疼痛或伴水肿,但处理不当就会发展成3度~4度的重度静脉炎,即除了出现1度~2度静脉炎症状外还可以触及条索状静脉,甚至破溃,给肿瘤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可能给患者造成心理上对化疗药物的抵触,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护理人员继续进行静脉化疗治疗带来了困难,阻碍肿瘤治疗的顺利进行,甚至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3度~4度的严重静脉炎可用化痰散结法外敷治疗,取得佳效,无毒副反应,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9年7月~2019年8月在桓兴肿瘤医院内科住院化疗发生静脉炎的66名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病例均符合静脉炎分级的诊断标准。其中男24例,女42例;年龄37岁~71岁,平均(54.45±11.132)岁;其中癌症分型肺癌18例,胰腺癌2例,胃癌4例,肠癌2例,乳腺癌28例,肝癌1例,食管癌3例,宫颈癌4例,前列腺癌3例,肺癌1例。患者置管长度为 39 cm~55 cm。将66名患者采取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33例,治疗组33例。通过SPSS软件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种、置管静脉、静脉炎程度进行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化疗性静脉炎的分级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标准2006版,将其分为5级[2~3]。0级:无症状;Ⅰ级:穿刺部位疼痛,可能伴有红肿;Ⅱ级:穿刺部位疼痛,可能伴有红肿,可触及静脉条索状改变,但未触及硬结;Ⅲ级:穿刺部位疼痛,可能伴有红肿,可触及静脉条索状改变、硬结,严重时有脓液渗出;Ⅳ级:穿刺部位疼痛,伴红斑和水肿,可触及静脉条索状物长度>2.5 cm,严重时有脓液渗出。
①确诊为静脉炎3级~4级患者;②原局部皮肤无破溃者;③无影响本项观察的基础疾病,如心、肾功能不全,四肢水肿等;④知情同意,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①明显智能、认知障碍,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②原有脉管炎、皮肤病、局部皮肤有溃烂者;③过敏体质者;④观察期间自行换药,或加服其他药物者;⑤不能完成1/2的治疗周期,观察过程中失访者。
药物制作及使用方法:治疗组所用药物为自拟痰结散,其来源于秦子舒医师临床经验总结,组成为赤芍30 g、山慈菇30 g、全蝎18 g、威灵仙30 g、僵蚕30 g、乳香18 g、没药18 g、冰片9 g等八味中药打粉研磨过筛(80目)去渣,以黄酒和蜂蜜调成糊状,做成5 cm方形药饼,外敷患处,用弹性绷带及玻璃纸固定,每日2次,6 h~8 h/次。对照组72 h所用药物均为50 %硫酸镁500 mL,湿敷(以浸透纱布而不滴水为宜)穿刺点上方静脉,面积5 cm×20 cm,每日3次~4次,每次30 min。
其中疼痛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即在纸上设定10 cm的横线,一端设定为0,另一端则为10。评分标准:0分者,无痛;评分小于3分者,轻微疼痛但能承受;评分为4分~6分者,患者较痛,无法睡眠,但可以忍受;评分为7分~10分者,患者疼痛剧烈,难以忍受。
痊愈:沿静脉走行的红肿消退,疼痛症状消失,静脉条索状消失,血管变软,硬结消失;显效:红肿消退,轻微压痛,血管变软;有效:红肿热痛消退,血管条索状硬度稍降低;无效:静脉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在用药后的24 h、48 h、72 h进行总有效率评价。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与对照组78.79 %(26/33)相比,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6.97 %(32/33)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多数化疗药物包含刺激性药物成分,浓度高、pH值低、刺激性大,经外周中小静脉输注时,由于血管直径狭窄,血液流速慢,行程较长因而导致化疗药物与管壁接触时间长,刺激强度大,而化疗性静脉炎是由于输入化疗药物后化学性损伤造成的静脉血管壁纤维细胞增生,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壁不同程度的炎性改变导致受累血管出现红肿、疼痛、血管变硬以及条索状等炎症表现。西医治疗除物理方法外,多选择50 %硫酸镁,但其易受温度影响在被服和皮肤表面形成结晶,对皮肤产生刺激,给患者带来不适感,严重者可选择局部封闭[6~7]。
中医学认为,静脉炎可属于古籍中的“脉痹”“蹁病”“赤脉”“恶脉”的范畴,由于血脉受损,毒邪入侵,恶血留内,瘀血内蕴,日久化热,局部发热[8],故出现输液部位的红肿热痛甚至可触及条索状静脉或破溃。中医治法多以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消肿散结为主。中医外治在静脉炎中的应用颇为广泛,如宋秋豫[9]应用仙人掌外敷治疗静脉炎亦取得一定疗效。
笔者认为,对于静脉炎的治疗应该将轻度与重度分开,对于3度~4度的重度静脉炎,其病机为湿热与瘀血互结,郁而成毒。输液会加重体内湿毒,郁而化热,故可出现水肿、红肿热痛,而这些症状的出现可使气血运行不畅,出现瘀血之像,与湿相结而成痰,进而出现可触及的条索状静脉甚至破溃。故治法为活血化瘀,化痰散结,清热解毒。方用赤芍、山慈菇、全蝎、威灵仙、僵蚕、乳香、没药、冰片等八味药研末。赤芍、山慈菇合用可清热解毒,且药效强,有助于快速缓解红肿热痛症状;全蝎、僵蚕为血肉有情之品,可更好的活血通络,增强化痰散结之效;威灵仙、乳香、没药均可活血化瘀,消肿定痛;冰片可透散开窍,使药效更好的穿透皮肤,取得更好的疗效。故八味药合用,可化痰散结,清热解毒,减轻3级~4级静脉炎的症状,使其症状得到控制甚至恢复,并助接下来的化疗治疗减轻血管负担。
本研究结果表明,自拟痰结散外敷能有效消除3级~4级静脉炎的红、肿、热、痛及减轻条索状静脉情况,减少破溃情况发生,是起效快、无毒副作用、操作简便、疗效显著的绿色中医外治疗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进而为广大肿瘤患者减少医源性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