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的叙事倾向和文学价值的再认识

2020-04-01 19:02蒋永华
雨露风 2020年1期
关键词:文学价值子夜

蒋永华

摘要:《子夜》是茅盾的杰作,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对《子夜》主题和文学价值的理解和认识,出现了过去和现在相反的评价。《子夜》本质上是一部现代政治小说,其趋势和价值在历史上是理性的,符合政治文学的要求。它应该受到尊重和认可,但是《子夜》也存在政治化追求和创新方式的失误。其政治小说的价值和局限共存,提供的经验和教训值得对文学史进行认真的总结。

关键词:子夜;叙事倾向;文学价值

《子夜》是关于新旧变革时代的社会问题,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的一生沉浮为中心,显示了那个时代的严重社会矛盾。《子夜》叙事倾向在文学界总是有不同的声音,对其文学价值的认同也是不同的。因此,《子夜》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在《子夜》出版后,茅盾作为其创作的主体,对该作品的解释最多,超过了之前和之后的所有作品。评论界和研究界对《子夜》的解释和理解也是茅盾作品中最多的。特别是,鲁迅在30年代认为《子夜》是左翼文学的一大进步,这种积极的肯定性持续了数十年,从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出现了完全否定的意见。直到最近几年,才有声音再次试图解读和认识《子夜》。

一、《子夜》的叙事倾向

《子夜》诞生于30年代,是当代中国著名作家茅盾的杰作,那个时代是社会变革的时代,社会充满矛盾。关于《子夜》的争议最大的问题是其创作意图和叙事倾向以及由此产生的历史和美学价值。茅盾本人无疑对《子夜》的价值感到非常自豪和自信,他在各种场合和不同版本与文章中,多次解释《子夜》的创作动机、意图和倾向,表明自己写作的动机和目的是利用文学叙事和形象来回答有关中国社会本质的问题。也就是说,在30年代,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殖民地日益加深,整个国际和国内环境使中国很难走资本主义发展之路。不管资本家有多大的个人能力,他们都不能阻止国内产业破产和恶化。在茅盾看来,一部现实主义作品的成功与卓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反映、提出和回答了这个时代的主要问题。因此,在30年代,《子夜》解决了中国的重大社会问题,决定了其艺术品质,宏伟和写实的卓越表现。茅盾的重复解释包括这样的逻辑和自我评价。鲁迅和左翼文学阵营对这种“视界”的作品表示赞赏。当今对《子夜》的否定看法围绕着倾向性与艺术性、创作动机和效果之间的关系,作出《子夜》是“主题优先”和“高层社会政治文件”的评价。面对如此截然不同的评价和认识,应做出哪些选择,保持何种评估立场,它对文学和社会历史具有重大影响,在文学史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形成文学氛围和传统的作品在被判定为毫无价值之后就不能忽略。当时,它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开创的风气和传统也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具有出色的文学素养和判断力的鲁迅和朱自清对《子夜》给予了高度评价,说明作品具有一定的价值。当然,作为左翼文学阵营的一员,鲁迅在残酷而强大的政治和文学战线时代的环境和背景中给予积极评价,这并不排除政治、阵线和位置因素,但是鲁迅一贯的个性和批评态度,仅因为他站在同一阵线,纯属受宠若惊。在阵线清晰的时代,非左翼朱自清也可能会受到一些政治因素的影响,但他有自己的艺术判断力和批评立场。同样不会盲目奉承而违反他的艺术良知,他们的积极评价是基于对作品价值的认识和发现。在这个问题上,作者相信鲁迅和朱自清的性格以及他们批判精神的公平性和准确性。作为强烈反对意见的,作者觉得也不是意气用事的单纯翻案,不是专门挑战借以成名的文坛登龙术。作者从他们自己的文学价值观出发,捍卫自己的文学观念,并认为《子夜》的无价值和非价值被其准确或正确地发现了,因此,这些负面批评也可能是正确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批评和见解具有自己的合理性和价值,两者都涉及从写作到《子夜》的复杂过程和内容。因此,要解释《子夜》评估的两个相反来源,就要进入《子夜》文本和由《子夜》动机,方法和趋势形成的现代文学语境,文学需要重新解释审美价值是对是错。茅盾的创作方法和思想更广泛,更基本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追求文学的反应性、功利性和实用性,具有“编年史”的功能和史诗般的“文学性”。当他接受西方文学时,形成了清晰而扎实的文学价值观。深入参与并拥护西方文学的茅盾积极地欣赏了现代主义文学。他接受并欣赏现实主义文学,不仅深刻表达了人类的欲望和心理,而且还着重描写了宏伟的社会背景和处境。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文学的恩格斯曾经说过,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为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上流社会”的出色现实主义历史,用编年史的方法几乎每年都会记录资产阶级的上升。资产阶级在1816年至1848年对贵族社会的影响。围绕这幅中心图画的四周,他收集了法国社会的整个历史。从这里开始,未来动产和不动产在经济细节(例如革命)中的重新分配将比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学习更多。这类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编年史小说对茅盾的文學观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茅盾正确地解释了这本编年史小说,以反映生活和时代的宏伟性和史诗性。另一方面,又存在主观的“误读”。将编年史的内容理解为历史的“文件性”和文献性,反映了客观的文学史和那个时代的重大问题(恩格斯认为巴尔扎克积极推动法国历史过程中出现客观存在的一个重要的本质问题),主观地寻找,描绘和制造历史和时代的基本和主要问题。同时,茅盾对左拉所代表的自然主义文学的评论偏爱也极大地影响了他的信念,某些理念可以用来确定和描写一个人的性格,本质和命运。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向自然派学家学习,并将科学发现的原理应用于我们的小说中”。这种影响的进一步逻辑发展推动了创作中的思想和主题的发展,使用外部思想和理论观察筛选了生活,发现并总结了生活和时代的规律和本质,完善主题构成了叙事的价值倾向。同时,茅盾文学观念与梁启超等人在所倡导和实践的政治小说的传统精神产生共鸣和联系。当时强调了日本政治小说的社会和政治功能,但从现代国家的社会背景和国家的思想氛围中认识到了这一点。他的政治小说《新中国的未来》是第一个主题先行,是对他所倡导和代表的改良主义意识形态的解释,也是一部文学政治文件。当时这类小说的数量是有限的,追求社会和政治写作的主题和故事并不总是一种优势,而是成为普世文学和现代中国语境的一种传统。

二、角色阶级层面的研究

在《子夜》中,茅盾塑造了90种不同形式的人物。其中,吴荪甫角色的性格最有朝气,性格更加突出,小说的主线集中在他身上,人与物都与他有关。这部小说用吴荪甫的人物形象来展示大革命失败后,特别是在遭受世界资本主义经济风暴之后,中国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各个阶段的实质,重点是解释民族资本家的特征。吴荪甫还代表一个希望自力更生,繁荣昌盛和复兴的国家的资本家。他的特点是坚定而积极的工作,他想通过自己的野心和力量振兴不发达国家的产业。因此,作为商人,他不仅关注公司的实时利润,而且也关注当时的中国政治局势。在小说中,描述他敢于冒险,非凡的勇气和不满足的欲望。这些现象表明,他想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创造自己的资本主义世界。对西方国家进行研究以实现他的野心并增加信心。为自己的梦想,他想成为20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挚爱英雄,但是这种竞争心和果断性格并没有带来任何好处,由于这些强者和最适当者的生存,这些特征的形成与吴荪甫自身的财务实力和相对先进的资产阶级管理能力有关。面对其他资本家,他在经济上或能力上都不如他,他会使用一切办法将它们打垮并扩大自己的产业和实力,以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抱负。吴荪甫看到高高的烟囱升起,在海上不停地吐出黑烟的船向前行驶。他的工厂生产人们需要的生活用品,例如雨伞、热水瓶和雨鞋,使他们感到自豪和自负。由于他过分自负的精神,当时的中国民族资本家逐渐死亡。就像吴荪甫一样,這也是一个资产阶级国家的根源,他们所产生的人民比自负更具有侵略性,最终变得胆怯和脆弱。这些也显示出他与同胞的资本实力之间的联系和冲突。在他冒险之后,常常会有难以形容的痛苦和悲伤,这是担心被同胞赵伯韬的邪恶势力吞噬的恐惧。吴荪甫在同买办资本家面前,他表现出软弱,怯和悲伤,并使读者对其经历感到同情。在工人和农民面前,他则表现出凶恶,不祥和狡猾的表情。这种转变和胆怯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心理负担。许多人认为《子夜》的写作意图和叙述与当时的中国社会本质有关,而小说的主旨是在半封建半殖民时代拯救中国,有不同的阶段抵抗,提供了各个阶段斗争的详细描述。那么拯救中国的主要方式是什么,作者在《子夜》中展示了三个:首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工人和农民是革命的支柱,革命领导权必须掌握在共产党手中。其次,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认为反资产阶级的封建使命应该由中国资产阶级来执行。第三,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认为,可以反对共产党领导的民族和民主革命运动。还反对官僚同志和资产阶级的生存和发展,从而建立了欧美风格的资产阶级政权。社会迫切需要可以作为启蒙思想的文学作品,以文学表达的方式来解释当前的中国状况。同时,作者的创作态度也是其中一种叙事,声称文学表达了生活,吸收了现实的创作技巧,并强烈感受到了对社会现实的批评。因此,根据中国的社会现实政治需要,作者的立场等,创作《子夜》作品,主角吴荪甫在《子夜》中的失败警告了人们承认中国将被引领革命之路。

三、《子夜》的文学价值解读

最初称为《夕阳》的《子夜》全篇有19章,是茅盾的杰作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部小说主要记录了30年代半殖民地社会的各种矛盾和争议,而小说的创作则由以前上海为背景的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使用该方法进行创建有动机和目的。对当时社会性质的详细分析和讨论表明,中国在30年代的半殖民化半封建化正在加深,反映出当时社会上存在的一些种族矛盾。指出,要在中国实现资本主义道路是困难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子夜》不仅在国内文学界受到广泛关注,而且还被翻译成英语,德语,日语和俄语等多语言文章,并在国际上更具影响力。中国的第一本政治化小说《子夜》追求的是基于现实生活的流行病,例如思想统治,主题设置,生活观和叙事视角,并根据创作目标积极响应政治需求。关注个性关系和社会关系在人物塑造方面,这些都是特定语言环境中的特定文学行为,应具有“理解和同情”的研究态度。但是,这里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是文学价值与现代价值之间关系的问题,文学发展史上不乏优秀作品,这些出色的作品具有统一的文学,艺术和美学价值,例如英国的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但是,尽管某些作品在思想成就,艺术美学和风格方面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但它们不具有文学价值以及普及性或欣赏性。显然,《子夜》属于后者。在概述30年代的社会生活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同时,一些违反文学发展规则和创作技巧以及叙述倾向的行为也损害了艺术价值。

其次,在批评与阐述之间存在一个标准问题。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中国的“文艺批评界”存在两个错误。一种是以思想意识为中心的“泛政治化”批评,另一种是与政治有关的“不同批评”。例如,在19世纪盛行的批判现实主义是衡量西方文学的统一标准,但是在五四运动之后,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和文学作品出现在“不同的批评”中。《子夜》采用“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并依靠阶级的现代解体,政治关系和社会发展来消除后现代的批评和流行的文学解释。这也导致一种分离,盲目性和模糊性。如果说以前曾有过对《子夜》文学价值的意识形态批评,那么当前的负面批评也具有后现代特征。因此,以不断变化的文学观念和批判意识在特定背景下简单地识别或拒绝当代作品显然是不合理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能重新评估小说《子夜》的文学价值,也不能改变其文学秩序。此外,追求子夜叙事以及社会政治和历史纪录片的问题。从政治小说,左翼文学和批判现实主义的角度来看,《子夜》本身的必然性并不是拒绝或忽视小说的原因,重要的是对故事的追求是真实的和文学的。可以准确地把握社会的本质,历史认可和政治地位。如果能够重新获得该作品时代的创作背景,那么《子夜》将尽力展现中国对30年代初的多面视野,同时展示我国资产阶级的悲惨命运和愿望。它在历史上是真实而现代的。正是以上三个问题使小说《子夜》的文学价值和故事倾向的优缺点被混淆。

但是,承认该作品具有某些历史倾向性,承认文学叙事与历史真相之间的密切关系,承认价值的准确性和素养,并且《子夜》没有缺陷或限制。作为一部政治化的,具有历史真实性的史诗作品,《子夜》在理解时代和历史表现形式方面具有“伪真实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作者对30年代初期民族资产阶级命运的详细描述,中国的民族工业表明,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发展的必然命运,它被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政府压制,民族资产阶级在30年代受到压制,导致衰落,这显然与历史的信誉背道而驰。相关文献表明,尽管当时条件恶劣,我国的资产阶级仍在发展,正如小说所言,它甚至已经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并非作品描述的政治性主题那样,民族资本主义在当时并不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这也与历史事实的新中国创立相矛盾,新中国在成立初期,民族工业依然在不断的发展中,其数量也在一直不断的扩大,由此可见,《子夜》这部小说的政治倾向和文学主题,构成了明显的矛盾,进而严重的消弱了作品的文学价值以及历史的真实性。这种复杂情态决定了人们在评价以及阅读的时候,需要实事求是,做到认真分析,片面化以及简单化。《子夜》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一部“政治”作品,它更渗透着文学本身的审美价值。

四、结语

《子夜》是茅盾的杰作,关于小说的叙事性质存在争议。作者认为,《子夜》在创作上具有一定的政治倾向,但并不缺乏作者自身的创作意图和审美取向,并以各种方式描绘了社会、人物和环境的现状,这是一部已流传下来的优秀小说。

参考文献:

〔1〕刘江.《子夜》文学史意义新探——谈其“阶级分析和生活化表达相结合”的构思方法及其文学影响[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35(1):12-17.

〔2〕葛飞.作为畅销书的《子夜》与1930年代的读者趣味[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7(5):48-56.

〔3〕田原.左翼文学的丰碑——再论《子夜》[J].理论与当代,2013(6):53-54.

〔4〕傅修海.文学经典的颜色革命——《子夜》接受史中的瞿秋白[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26-32.

〔5〕薛小云.左翼都市文学的延续和发展——《子夜》和《上海的早晨》比较[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2):128-130.

〔6〕逄增玉.《子夜》的叙事倾向和文学价值的再认识[J].东北师大学报,2003(6):5-11.

〔7〕王卫平. 从接受美学看《子夜》的价值取向[C]. .茅盾研究(第六辑).中国茅盾研究会,1995:125-136.

猜你喜欢
文学价值子夜
《子夜》主要人物关系图
浣溪沙·己亥十月十六子夜吟
段学俭(一首)
认识子夜
子夜秋歌
《圣经》文学价值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圣经》文学价值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喧闹深处有寂静
重读《子夜》再论其主题倾向和文学价值
谈“女书”的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