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珊
她们是强大的,她们是医生、是护士,是大家口中救死扶伤的天使。但是,她们的强大不在于她们的职业,也不在于每次有危难时她们总是奋战在一线,而是她们本身就是强大的,她们善于倾听,乐观开朗,拥有强大的内心,在工作中见证着许多人的大喜大悲,也经历着自己生活中的喜乐和分离。
爱与温暖
2020年1月25日中午1点50分,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急诊科的高雪伟护士长,刚刚结束上午忙碌的工作,回到办公室,等待她的午餐是当天早上家人送来的饺子。虽然饺子已经放凉,粘在了一起,但这是庚子年大年初一早上家人亲手包的饺子。虽然不能跟家人团聚,熟悉的味道还是慰藉了彼时已经多日没回家的高雪伟。
“我们老家是河南的,春节习俗是大年初一要吃饺子,因为我妈妈弟弟他们住得比较近,我提前跟他们联系,让他们包点饺子,可以给科室的孩子们吃。”已经在急诊科工作将近20年的高雪伟,作为护士长就像一个操心的家长。她想让大年初一急诊科室准备下夜班和交接上白班的医护人员,都能在早餐时候吃上一口热乎的饺子,但是让她没想到的是家人不仅带来了饺子,还有小米粥和可口的家常菜。可她自己却是忙到中午才有休息时间品尝到“团圆饭”的滋味。“已经忘了饺子是什么馅的了,但是非常好吃。”
2020年的春节,对中国人而言,注定是难忘的。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普通人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却让医护人员的工作按下了倍速键。医护人员比平日里更加忙碌,承受更多的压力。高雪伟所在的急诊科除了要兼顾日常工作,发热门诊、隔离留观病房等都是忙得不可开交。采访的时候,高雪伟的电话不断,遇到有同事来交接班,她都会询问同事的身体状态。“从过年前开始,一直连轴转,各部门协调、调配物资、联系仓库、每天的排班,发热门诊、留观病房都要去看,刚开始那几天晚上忙完走出科室都是夜里1点多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医护人员在前线奋战时经历了多少艰辛,很多时候普通人是很难以正常人生活的角度理解的。
因为工作忙碌多日没回家,高雪伟今年读高三的女儿,在大年初一晚上跟父亲一起到医院给她送换洗衣服。“刚开始几天一直没回家,孩子还是挺担心的。”当时高雪伟的女儿想要给她一个拥抱,但是高雪伟下意识地躲开了,两个人都流下了眼泪。“因为各个方面工作上的事,人也有些疲惫,现在已经在慢慢调整自己的状态了。”在高强度的工作中,高雪伟身体出现了不适,在办公室打点滴的一幕被同事记录了下来。但是事后提及这些,高雪伟都是三言两语。“做这行已经这么久了,我们会做好自己的防护的。”对于她而言,她最担心的是同事们的状态。
“我们急诊的姑娘们抗压能力都特别强,那几天排班一天排一次,不断调配人员,我们急诊也有几个护士去湖北支援了,要帮他们准备各种防护物资。就是担心会有同事生病倒下了,谁的体温稍高,都要赶紧检查。医院消耗物资也特别大,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协调调配。”在每天琐碎的工作中,高雪伟以专业应对着各种意想不到的事务,与此同时,她保持着乐观积极的状态,从容的心态。“一直忙着,没空看新闻,也没看现在确诊了多少病人。可是,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在疫情相对稳定后,高雪伟早上7点20分就到达急诊办公室,先到发热门诊、病房等各个区域了解最新情况,补充物资,8点钟跟同事正式交班,去查看病人的情况,联系仓库等等,一直到晚上八九点下班回家。“有些是日常工作,有些是临时加的任务,忙碌的工作,也得到了家里人的支持。”高雪伟想起采访前几天,她跟女儿的一次聊天。“那天回到家也是晚上八九点了,和女儿聊天,女儿也有很大的感触。她说通过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医护人员有了更多的了解,觉得医护人员都太了不起了,特别感动。我们还聊到,看她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成绩,她或许会考虑医护职业。”高雪伟欣慰女儿对自己的理解和鼓励。
她们是充满爱与温暖的母亲、女儿、妻子,她们是在医护岗位上奉献的人,更是应该被珍视的人。继珠海市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2020年2月9日出征后,广东省首批援助湖北荆州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珠海医疗队在2月11日集结,奔赴湖北荆州,当晚他们就到达了荆州的监利县。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护理主管护师宁静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别看它只是一个县城,可这个县城的常驻人口竟与珠海常驻人口相当。据队长讲,整个监利县没有三甲医院,目前确诊人数为200多人。”在出发前,宁静选择了向父母保密,在奔赴湖北前,她跟在珠海发热门诊值班的丈夫匆匆见了一面——因为发热门诊医生需要住在医院,他们已经很多天没有见面了。到达监利县后,珠海医疗队承担了任务最重、风险最高的监利县中医院ICU,当穿上防护服走进病房,除了有被厚重防护服包裹的不适,宁静还有点恐慌,但是在开始忙碌的工作后,便已不记得恐慌与害怕了。“面对这些等待我们救助的患者,我们哪有时间恐慌与害怕,只有尽全力的施救与帮助。”
这些日子,我们总会被疫情中的逆行者所感动,但是,在感动背后,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医护人员将会面对怎样的危险和考验。女性医护人员,她们不仅专业,还善于沟通,乐于倾听,是协调组织的高手,她们选择了自己的职业。其实对于她们而言,从决定踏上学医之路开始,就已经选择背负重重考验。
敬与成长
病人一词由病和人两个字组成,治病是根,护人为本。“有时治愈,常常安慰。”邱楠在采访时,说起了这句很多医护人员都熟稔于心的話。2019年邱楠告别校园,成为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急诊科的一名医生。“当时选择专业的时候,想不到后来会怎么样,会经历什么,虽然也有人会告诉我,医学专业会有多辛苦有多累,但是也只是听说。”在经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之后,邱楠对于此路的艰辛有了自己的体会。
“1月21日当天,我本来是24小时上急诊出车班,接到通知要到发热门诊出诊,所以那天白天上出车班,晚上就去发热门诊。”对于刚毕业的邱楠而言,在新冠肺炎来袭时,自己所恐惧的并不是疫情,而是害怕自己不能独当一面。“对于疫情不会特别恐惧,学习过很多内容,心里也有底,也没空想自己会不会感染之类的,已经做好了防护,如果我们都害怕,那病人会更害怕。在看病的时候,想得更多的是要怎么处理。”在工作中,邱楠也明白了不是掌握了知识就能治好病的,会遇到各种状态外的事情,对于她的考验不仅仅是情感上,还有体力和心态等方面的。
虽然今年是第一次不能回江西老家过年,但是邱楠并不觉得特别伤感。“求学期间已经习惯了,初中开始住宿,高中好几个星期才回一次家,大学时候半年回一次家,研究生的时候一年只有几天在家里休息,医学生的假期很少,家里人也都理解。”随着年纪的增长,邱楠直言与家渐行渐远。“发热门诊一开始是三个人轮着上,一人连续出诊8个小时,在忙碌中,也完全没有过年的感觉。”但是全套防护服带来的窒息感让邱楠至今都觉得适应不了。但是这种不适应是她必须面对和承受的,是她工作的一部分。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邱楠所在的发热门诊,有同事统计过,最忙碌的时候,一天24小时看过60多个病人,换算成更精确的数字,是一个医生在20分钟左右就要诊断完一个病人,了解病人的身体状态,用自己的专业判断病人的症状,并安抚病人焦虑的心情。
“我觉得女性更有同理心,也更善于与跟病人沟通。之前有一个发热女病人,一开始通过询问她的身体状态和月经史,怀疑她怀孕了,后来通过系统检查,她真的是怀孕,可是她一下子就哭了起来。这个病人在就诊前,因为发热自己用药了,她非常担心会因此影响胎儿,也担心自己是不是感染了新冠肺炎。她只是刚好怀孕又发热,最后结果都是好的,通过解释,她的情绪也得到了舒缓。”在跟病人的接触和沟通中,邱楠心态上也发生了一些转变。“以前读书的时候还是过于单纯,想的太简单,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每个病人或许只会跟医生有几十分钟的交集,但是他们的生命和故事,是作为医生生活的一部分。
采访时,这些可爱可敬的女性医护人员,鲜少提及自己工作中所经历的种种辛苦,她们专业、开朗、坚强、冷静,不断在工作中学习,拥有足够强大的信念支撑着自己。
在中央电视台节目《开讲啦》中,主持人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國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年逾古稀,您如何保持年轻和活力?”李兰娟笑着说,“我的秘诀就是,宽阔的胸怀、努力地工作。”年过70,李兰娟院士依然在一线。2月1日她带领团队出征武汉,坚守在重症病房,十天之内,她带来的“李氏人工肝系统”“四抗二平衡”等救治模式,连续抢救了八位重症患者,她不舍昼夜,每天只睡3个小时,为把她对病理的认识和经验跟各个医院的专家进行讨论。我们记得她的防护服上写着:武汉加油。
从浙江夏履村的一个赤脚医生,到23岁被推荐到浙江医科大学深造,再到30多岁成为省级医院的主治医生,李兰娟院士用了整整8年多的时间。而目前国内的医学生的本硕阶段也是8年,再加上不止一年的规范化培训,一个医生的努力和付出是难以用数字衡量的。不仅仅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前线,医护人员总是冲在最前面,在阖家团圆的新春佳节,总有医护人员还在岗位坚守,在救死扶伤的危难时刻,总有医护人员不计辛劳。他们一直在发光,一直那么可爱,一直以专业坚守,只是,在这一次,越来越多的人才注意到医护人员身上的闪光点。
在新冠肺炎疫情前线超过50%的医生为女性,一线护士中,女性更是超过了90%,单湖北省的一线女医护人员人数就超过了10万。中国女性的坚韧、乐观精神,在这场新冠肺炎防疫战中更需要人们去发觉,感受、发声。曾经有人问李兰娟,什么是医生最大的快乐?她的回答是,看到那么多病人得到救治,把他们从生死线上拉回来,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