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敏涛
绘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吸引着众多的幼儿、家长以及教师。优秀的绘本中与简洁的语言文字紧密结合的画作无不散发出艺术的魅力,越来越多优秀的绘本作为载体引入到幼儿园课程中。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六幼儿园在长期的实践中尝试绘本的多种打开方式,研究中发现将绘本融入美术活动,不仅让幼儿耳濡目染地感受绘画家的作品风格,同时还能为幼儿搭建一个无限的神奇的想象空间。下面就以绘本《逃家小兔》为例,谈谈如何有创意地依托绘本开展美术活动。
精读绘本,显现绘本蕴藏的价值
出版于六十多年前的古典绘本《逃家小兔》,穿越时空来到我们面前,故事内容简单而又有趣,重复着小兔子和兔妈妈之间简单的对话。但就是这样简单的对话和色彩浓烈的彩色画面,凸显出温馨有趣的场景。细细地挖掘,我们发现绘本中蕴藏着很多适合于美术活动的价值。
以情景资源导入活动 这是一个充满创意、趣味性很强的故事。而这段爱的捉迷藏情景对美术活动来说是生动的情景资源。在绘本图文并茂双重感染下幼儿完全沉浸于童话世界中,他们想象自己就是故事中的小兔子,幼儿用静态雕塑展现兔子的各种形态。
以情节资源引发想象 教师在幼儿进入角色后适时引导与幼儿用语言进行了一场捉迷藏的游戏,这个环节教师扮演兔妈妈和小兔一起创编对话,我们看到进入情景的幼儿展开了无限的想象:变成白云,变成飞机,变成花朵,变成星星……在开展美术活动时,用绘本为载体创设情境,牢牢吸引住幼儿的眼球,引起他们的共鸣,从他们荡漾着欢乐的笑脸上看见想象的乐趣,从而为开展生动精彩的美术活动做了很好的导入。
巧选风格,增添美术活动的色彩
绘本给予幼儿美术创作的想象空间,也给予幼儿用绘画方式表达自己想象的激情。可是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了眼高手低的问题,幼儿拥有的美术技能跟不上他们的想象。著名美学家滕守尧认为,“艺术本身是综合的,教授艺术的方式也应该是综合的”。在美术活动中搭建鹰架,借助大师的力量给予幼儿色彩、技法等多方面的支持,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优化教学,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
本次活动我们选择了杜布菲+静态雕塑这一风格及表现形式进行艺术创作。杜布菲是20世纪法国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是原生艺术之父。自他提出原生艺术便掀起了关于“原生艺术”的运动,他认为原生艺术不需要任何艺术专业训练,完全出自于个人的灵感,强调“率性而为”。他的作品凸显了一种超越理性的审美,他从儿童涂鸦作品中获取灵感,是用一个孩童的心来画画的艺术家。教师引导幼儿把自己对于小兔的想象用静态雕塑表现出来。幼儿躺在画纸上用自己的身体创作静态雕塑,巨大的画纸如同一个纸上剧场,他们用这种形式去创编绘本,无论哪个年龄的幼儿园,只要能拿起画笔都能够将雕塑的形勾勒出来。只见幼儿自由结伴,一个戴上兔子耳朵躺在巨大的画纸上用自己的身体造型,一个挥笔勾勒线条。以原生艺术作为鹰架为幼儿搭建了挥洒自如的一个创作的空间,仿佛看到一个个小艺术家,率性而为之,大笔一挥各种形态的兔子跃然而上。细细挖掘,我们还发现许多优秀的绘本就是优秀艺术资源。如宫西达也的《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我是霸王龙》绘画风格独树一帜,辨识度高,明黄、草绿的色彩搭配和谐,更好地烘托出故事中恐龍、狼善良的一面。在运用绘本为载体开展美术活动,首先教师要不断扩大自己的欣赏视野,能够从大师的作品中领悟美。巧妙运用大师绘画风格为孩子搭建美术活动的鹰架,让幼儿在最能接受多种思想和多种审美情趣的年龄阶段接受现代美术精神,还给孩子表现自我的自由。充分发挥幼儿美术教育的艺术价值。
借形想象,以戏剧元素展现创作
3岁—6岁是幼儿绘画能力、艺术欣赏素养形成的关键期,更是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在幼儿园阶段我们要重视幼儿想象力的培养,为幼儿创设想象和动手的空间。但是,目前幼儿园美术教育还是存在一些误区,如只注重美术技能、技巧,脱离幼儿的生活经验,难以激起幼儿的创作愿望与激情。更甚之,还在用传统的范画——临摹这样的方式组织幼儿美术活动,使幼儿美术教育成为一个单向的技能传授的过程。这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完全相悖。本次活动孩子将自己的静态雕塑勾画出来并进行“借形想象”,不仅能充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还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通过联想,运用添画等方式,创造出新的形象,打破传统美术技法的约束,让每位幼儿都体验想象与美术创作的乐趣。
幼儿共同以借形想象的方式完成了一副巨幅作品,教师把作品挂在舞台背景幕上,以幼儿自己的艺术作品做成了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孩子展现了想象的魅力,创编了一部与众不同的《逃家小兔》。幼儿欣赏一个绘本,加以引导展开想象,通过借形想象创作了一个全新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进行美术创作,更像是创作一个优秀的绘本。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园尝试合理辩证地以绘本为载体,创新美术教学方法,让幼儿在趣玩绘本过程里,尝试、探索、创造,体验创造的乐趣,收获飞扬的想象。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六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