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静
近年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攀升,屡创历年新高,其就业形势也愈发复杂而严峻。面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就业忧虑,学校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理性审视自身的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懂得如何实现人生价值,让自我价值最大化。
理性审视,合理厘定自我价值
当代大学生之所以会对就业产生消极情绪,主要是因为其没有积极、良好、科学地进行自我价值定向。所谓“自我价值定向”,是指大学生对于自我是否存在价值、自我价值的大小、自我价值实现的领域、自我价值最大化的可能性等所作的自我定位和自我评价。正确的自我价值定向和自我价值感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单个个体产生比较正面而向上的心态,增强个体的自我评价水平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从而才有可能使单个个体的价值有得以展现的可能。
为了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忧虑,首先,要引导当代大学生合理地看待每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冷静地看待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来看,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不能因为就业压力大,就失去了就业的自信心和就业的积极性。事实上,在大学生就业人数大量增加的同时,我国拥有广阔的就业市场,从城镇到乡村拥有众多的企业,从国内到国外拥有众多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广大大学生有着崭新的就业机遇和就业前景。
其次,需要大学思想政治课及时跟进,认真疏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下,合理审视自我价值,合理规划自己的发展前景,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的发展、全球发展结合在一起。这就需要教师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引导大学生积极合理地实现自我价值定向,全面分析大学生在当代中国实现人生价值有各种可能性,鼓励大学生们积极投入到广阔而热烈的当代社会生活中去。
提前选择,尽早规划就业领域
当代大学校园之所以充斥着就业困惑、就业迷茫,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大学生没有提前选择好自己的就业方向,没有尽早规划自己的就业领域。有许多大学生只是在大四快毕业的时候,才急急忙忙地去找工作,缺乏科学、可行的自我人生规划。因此,从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层面看,我们应从大一开始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取向进行筛选,提前为自身未来可能采取的就业行动进行规划,进而确定自身未来的就业方向和就业模式。马克思主义对学生个体价值的实现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应该是极其理性和科学的。人是理性的动物,人在不同时期或是不同的环境、模式下应该有科学的自我选择,学生应该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方向,尽早选择就业领域,并根据就业方向调节自己在大学校园的努力方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懂得提前选择、提前规划自己就业人生的大学生,他的前途和未来是光明的。这就需要大学生们及时了解就业窗口,提前选择就业方向,及早规划自己的就业领域和就业知识储备。2018年,我国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缺口超过500万,我们应该引导大学新生们敏锐地意识到,软件工程、人工智能、AI算法等将是未来就业的新领域。此外,我国已经开启了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一带一路”建设也蓬勃发展,新一轮中非论坛也圆满举办,以及“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智慧城市”等相关战略的推进,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测,未来IT行业仍然是就业的热门;面向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机械制造业、房地产建筑业,仍然是就业的理想领域;当下面向5G的物联网新材料、智能装备、新能源智能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依然需要大学生的持续加入。当然,大学的学科设置,也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不断优化自己的“弱势”学科,让学科设计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此外,作为大学思想政治课老师,也要经常深入人才市场调查,深入就業的一线考察。
大学专业的设置必须与时俱进,学生也要有一个专业方面的“提前选择”,要在学科设置和学业调整上做大动作,显大手笔。这样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才能拥有广阔而有希望的就业前景,才能更好地帮助当代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
近些年,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地高层次人才,促进了社会地迅速发展。但是,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带来了教育资源巨大地浪费,也是一个不争地事实。这一现象不仅潜在地影响着社会地持续发展,也对现实社会的稳定提出了挑战。但面对当代大学校园出现的就业困惑、就业迷茫,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工作者,应该对症下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念,认真剖析,正确引导,使学生理性审视就业问题,结合所学的专业提前选择,尽早布局,对自我价值进行合理定向,并通过自我选择和自我调节,不断在所学专业领域完善自己,不断在自己所学专业之外丰富自己,这样才能避免其毕业时的就业忧虑,才能有助于其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作者单位:?河南机电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