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翠
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开始倡导“整本书阅读”的课程,这对促进学生阅读和语文教育来说,都是值得欣慰的事。这是對传统语文教育和学生阅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篇章阅读的纠正和弥补。
部编版教材重要栏目“快乐读书吧”指定或推荐了许多与语文学习密切相关的“整本书”,整本书阅读教学正式走进课堂。相对于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单篇课文的阅读而言,整本书所提供阅读材料的长度、宽度与厚度,都是单篇文章阅读所无法实现的,教师应当通过整体规划阅读进程,精心设计阅读课型,在指导阅读中将“读本”与“课本”并列,明晰“快乐读书吧”的编排定位,关注语文要素的落实,切实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策略与阅读能力。
走出整本书阅读教学误区
时下流行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课例,存在的较大问题就是求多求全,究竟是“教书本”还是“教语文”的老问题又再次突显。“读本”与“课本”的编排意图完全割裂,“读本”与“课标”的要求毫不相干,在阅读指导中既没有体现年段要求,又没有与单元编排要实践的语文要素相关连。
千篇一律的导读课 不管是一年级还是五年级,这样的流程充斥课堂:看封面,看目录,看作者,看插图,猜人物……一系列流程下来,一节课的宝贵时间在热热闹闹中消逝,孩子对这本书的兴趣也在东问西问、东猜西猜中消失殆尽。
千枝万蔓的指导课 整本书信息容量大,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老师很容易陷入“教整本书内容”的泥淖,老师们希望把方方面面都提及,林林总总都兼顾,结果往往深度不够。学生也被花样百出的指导“败坏胃口”,阅读的快感更无从寻获。
泛泛而谈的交流课 由于缺乏阅读指导的体系性,缺乏与课本编排意图的有效钩连,整本书读后交流课的目的变得语焉不详,仅限于文本所提供的话题,如果文中有“狐狸”,就一定会有“你还读过哪些文章中的狐狸,它们有什么不一样”,诸如此类的拓展、分享,依然是“唱人文独角戏”,“丢语言实践场”。
解决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矛盾
教学时间只有四十分钟,时间是既定的;阅读指向整本书,内容是庞大的,教学和阅读的矛盾成为整本书阅读课最大矛盾。如何解决问题呢?笔者认为解决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矛盾在于教师教学要做减法,学生自主阅读要做加法。
导读课——感受欢喜 导读课应以集中讲授法为主,根据教材编排意图,根据年段的特点,用较短的时间让小孩知道此书的大致内容等。基本只要能让小孩产生“哇,这本书一定很有意思,我想读”的愿望就成功了。
指导课——感受惊奇 让小孩知道这本书“哪里好,我们如何去欣赏”。当小孩读某本书,读得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上读中指导课,这时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感到意外,从而想知道更多,从而产生在阅读中不断探索的动力。
交流课——产生疑惑 当书读完以后,让小孩知道这本书“哪里好,我们都来说说看”。说的目的不是为了盖棺定论,而是为了带着疑问再出发。然后进行交流、辩论、分享。
探究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课型
导读课课型 作为迈进整本书的前奏,导读课时间要短,形式要轻松自然,还原读书本来质朴的样子。
推荐式导读:“快乐读书吧”里提到的不少书其实有部分孩子已经读过,这时候我们就可以以推荐的方式进行导读,邀请孩子介绍作品,把这些书推荐给其他同学阅读。
朗诵式导读:让孩子对一本书感兴趣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尽快带他们走进这本书的世界。大声朗读,快速激发聆听者阅读整本书的欲望。
随便翻翻式导读:可以以“随便翻翻”开放的形式,让孩子们看到什么就说什么,先对书有个囫囵的印象,老师再根据目标加以简单的引导,这样的导读将最快拉近孩子对书本的亲近感,建立最初的阅读兴趣。
指导课课型 策略指导课:这类课主要是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与技巧,结合本单元或本册的语文要素,教给学生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教给学生预测、推论、连结、统整等阅读策略,根据编排意图,一次落实一两点任务,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工具使用课:阅读能力是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的无穷尽使得阅读的疆域也是无限的,要学习各种知识,就离不开工具书及现代信息技术,指导学生灵活使用工具书或利用网络进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是阅读指导课的一个重要任务。
交流课课型 话题交流课:共读完一本书后,可以根据所教的阅读策略,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设计有层次的话题让孩子对整本书进行交流。
汇报总结型:这类课是在孩子阅读完一本书之后以各自喜欢的形式汇报自己阅读的收获。
比较思考型:将同主题或相关主题的两本或多本书进行比较阅读,将主题引向深入。以此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形成语文核心素养。
读书是美好的。“整本书阅读”,原本就不应该是“课”,让孩子自己静静读,读完就好。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学校课程显得愈发庞大臃肿,整本书阅读进课堂更应该轻装上阵,我们要明晰其真正目的在于启发,在于激活,从而让孩子们踏上真正的阅读之路,我们的教学才会有效,才不会舍本逐末。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海尾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