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松
体育的内涵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必不可少的途径。体育,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对于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特色体育课程
北京市崇文小学依托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以特色课程建设为依托,培育崇文小学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结合体育课程的特点,丰富了学生参与课程的内容,包括网球、旱地冰球、足球、毽球、篮球和武术等,致力于讓每位学生都可以接触到不同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使孩子们可以在不同的体育运动中体会到快乐,也使大部分学生可以了解不同体育项目的文化背景、比赛规则等。而其中的一些特色课程又包含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更是深深地把中国传统文化扎根在学生心中,让爱国情怀在他们小小的心中生根发芽。
旱地冰球 旱地冰球是基于冰球运动衍生的运动项目,冰球主要源于北欧,而说起这项运动,在我国也有着很长久的历史,早在宋代就开始了。过去叫“冰戏”或叫“冰嬉”。到清朝时这项活动就更盛行。不仅民间普遍开展,就是在宫廷里,每年也要举行一次大规模的滑冰活动。
冰嬉 冰嬉包括抢球、转龙射球、打滑挞等多种游艺。二年级的学生旱地冰球课程内容主要以掌握杆、控球和传球等技术为主,发展了速度灵敏以及协调等身体素质之后,也为之后真正地接触冰球打下良好的基础。而教练员的比赛讲解课程,也是对学生们在更良好的标准化练习中进行着规则的渗透,为2022年观赛甚至是参与志愿服务和讲解培育了一批后备力量。
足球 说起足球,就不得不提我国的蹴鞠运动。蹴鞠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流传了两千三百多年,唐宋时期最为繁荣。在2006年5月20日,蹴鞠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特色课程之一,三年级的小学生开始了对于足球更深一步的接触,从传球、拨球、运球的基础技术到更难的运球、荡球甚至是小游戏和比赛等技术,孩子们基本都已经掌握,还有他们所喜爱的外国教练,也经常带着孩子们观看比赛视频,进行战术分析,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武术 武术是我国民族体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当今武门外人对中国武术的理解,大部分局限在将武术定义为观赏性与竞技性范围内,而忽略武术对修习者带来“消停侵袭”所达到的高度安全的核心价值,中国作为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体育文化反应了体育的整体面貌,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得到具体展现。
在学校开展的“330”课程中,学校请来了一位有着深厚武术功底的老前辈来进行教授,和学校教授的课程不同,老前辈有着颇为严厉的教风,讲究习武之人先自律,“把娃娃们的底子打好,让他们知道武术的精气神是从骨子里,是从一言一行中透出来的。”通过老前辈的教授,让孩子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爱国情怀从小深深扎根于心,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吃苦耐劳、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体育的特点
“体育”这一术语并非是我国固有的,它是从国外传进来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因而中国的传统体育文化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许多影响。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有以下得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遵循礼。“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中心范畴和文明进化的主旋律。孔子是中国礼文化的集大成者,他提出“不学礼,无以立”,把一切都纳入到礼的轨道,所以体育文化活动也不例外。中国古代体育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如盛行于唐代的“十五柱球戏”,柱子上就分别标有“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红字和“傲、慢、佞、贪、滥”等黑字,木球击中红者为胜,击中黑者为败。这个小游戏过程充分表达了娱乐活动中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
第二个特点是内外兼修,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体之一的儒家文化,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修行方法,从而达到“内圣外王”的理想境界。注重武德,内外兼修,神形兼备历来是习武者的第一要义。在整个武术运动的习练中无处不凸出自强进取、自我修养、人格完善的传统文化精神。
采用有效的教育手段,教授重要的教育内容,以特色体育课程为依托,让学生在体育实践活动中不断完善自我,修炼自我,弘扬我国优秀民族传统运动,让孩子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用爱的教育,培育新时代小学生,让他们感受祖国的文化积淀,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怀。
(作者单位:北京市崇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