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科研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2020-03-31 19:42李向茸柏家林李琼毅乔自林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34期
关键词:高等院校管理模式智能化

李向茸 柏家林 李琼毅 乔自林

摘  要:高等院校科研实验室的有效管理,不仅能够降低实验室的运行成本,还能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促进高校快速稳步发展。本文就当前高等院校科研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分析,探索和思考了利用健全实验室安全制度、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经费管理制度、加大实验室开放共享制度、定制智能化实验室管理系统等举措来改进实验室管理模式,为未来高等院校科研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等院校  科研实验室  管理模式  智能化

Abstract: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operating cost of laboratories, but also improve the capability of innovation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romote the rapid and steady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hortcomings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deeply explores and considers about improving the laboratories management mode by improving the laboratories safety system,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team, improving the fund management system, increasing the opening and sharing system of laboratories, and customizing the intelligent laboratory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cientif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Management mode; Intelligentize

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决定统筹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其中的一项重要建设任务就是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故高等院校如何有效管理科研实验室,提升其科研水平,为地区培养专业人才进而更好地为高校的快速稳步发展贡献力量,这对于高等院校的长期发展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本文就当前高等院校科研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分析,探索和思考了从健全实验室安全制度、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经费管理制度、加大实验室开放共享制度、定制智能化实验室管理系统等举措来改进实验室管理模式,为未来高等院校科研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1  传统高等院校科研实验室管理方面存在的弊端

高等院校科研实验室因起步较晚,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与科研院所相较而言,具有起步晚、基础薄弱、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等先天不足,同时也与各高校办学理念、建设资金、人才及运行经费等诸多因素有关。当前高等院校科研实验室主要存在管理机构和制度不健全;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普遍安全意识薄弱;实验专业技术人员与专任教师相比在职称晋升、福利待遇、合作交流、受重视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1],且本身实验技术人员的编制少、专业技能和学历层次不高、工作繁杂、业绩考核难以量化等原因导致部分实验技术人员转岗,人才流失现象严重[2]。此外,能熟练掌握精密仪器及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的专职实验技术人员本身就少,但这些少数专职技术人员还需管理若干其他设备,导致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深入挖掘仪器设备的功能;儀器设备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度不够,利用效率低;经费管理不科学,预算调整难,经费监管不完善等问题。

2  高等科研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探索和思考

实验室由人才要素、物质要素和联系这两者的制度要素等三者组成。要实现实验室的持续高效运行必须从这三个因素着手。科研实验室主要由行政人员、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及科研人员组成,其中科研人员包括教师、硕博士研究生及部分参与相关项目的本科生。科研实验室涉及到的物质要素主要包括化学试剂、仪器设备及试剂耗材,关于这一部分的管理需要相应的制度来保障。高等院校在制度建设方面,需实行责任制,明确各岗位人员在实验室管理中的职责和权力,并建立相应的培训、管理、考核、监管制度,统筹兼顾,实现实验室各项工作平稳向好发展。

2.1 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高等院校科研实验室安全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其中包括实验室准入制度及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培训制度、危险化学品和生物品管理规定、仪器设备安全使用制度、安全事故应急反应制度、安全巡查及监督制度等。高等院校科研实验室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坚持“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责任意识,克服麻痹思想,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对进出实验室的所有科研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

2.1.1 严格实验室准入制度及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培训制度

强化“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严格实验室准入制度是实现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前提。新进的实验人员需通过安全培训及实验室安全考试,合格后才有资格申请进入实验室[3-4]。实验室需安装门禁系统和监控系统,为防止门禁卡相互借用或丢失现象,门禁可实行人脸识别或指纹系统。安全培训主要包括常规安全培训及专业安全培训。其中常规安全培训主要指门窗水电安全、防火安全还有一些消防设备的使用等,专业安全培训包括危险化学品、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及废弃物的处理等。并且实验室还有必要定期组织安全培训专题讲座及消防演练等,强化实验人员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2.1.2 实施危险化学品和生物品管理规定

参照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和各高等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等有关条例和要求,按照规定程序对科研实验室的危险化学品和生物品进行全流程、全周期管理,“剧毒”、“易制毒”和“易制爆”化学品实行双人双锁保管并严格执行“五双”管理制度;危险生物品在科研实验室必须由专人保管,并配备防盗设施,若需使用必须经上级审核通过,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说明进行,防止发生泄漏对人和周围环境的产生影响。不得开展不明确和不符合实验室安全级别的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性研究工作,在进行相关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培养等操作时,严格执行消毒措施,并且必须在有生物安全防护的特定实验室进行,最后将废弃物进行分类与安全处置。

2.1.3 严格执行仪器设备安全使用制度

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及高温、高压、低温等特殊仪器设备,如烤箱、冰箱和压力容器等都必须制定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SOP)、维护、保养、故障报修等流程规范,并由专门的实验技术人员管理、指导、培训和协助科研人员操作相关设备。仪器设备基本操作可借助超星慕课、钉钉等网络学习平台和技术人员现场培训结合学习。大型仪器设备可通过物联网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将设备连接到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即赋予每一台设备特殊的“身份卡”,上面储存有设备的名称、制造商、型号、规格、出厂编号等原始信息,还实时显示设备当前所处的状态,是闲置、使用亦或是维修中等,并详细记录设备自购买后的使用情况如使用频次、维修记录等[5]。它不仅大大简化了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还为今后设备的运行、升级、维修提供数据支持,便于实现大型仪器设备的信息化管理。

2.1.4 制定安全事故应急反应制度

各科研实验室成立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并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工作,确保将已发生事故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应急预案应坚持动态调整,及时予以补充完善,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根据事故的类别和情况,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及时处理。

2.1.5 落实安全巡查及监督制度

严格落实“重自查、严自纠、多抽查”的实验室安全巡查制度,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并整改。科研实验室的安全还需要评价每个科研项目潜在的安全风险,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做好安全监督工作,建立安全审核制度,避免和严禁不符合实验条件的实验开展,防患存在安全风险的项目进行。

2.2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快速发展,对专业的实验技术人员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迫切[6]。结合当前科研实验室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出现的诸多问题,需从七个方面来改进。一是增加实验技术人员编制,填补现有人才队伍[7];二是改进职称晋升、绩效考核、奖励机制等管理办法,增加正高级实验师,重视实验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前景,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加强对新进员工的岗前培训;四是充分借助对口支援院校的优势,以“请进来,送出去”的模式培养人才[8]。请对口支援高校选派管理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教师到对应院校实验室进行挂职工作,并传授经验。另外,也大力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到对口支援高校进修,学习管理经验、技能和方法等;五是实行激励制度和竞争上岗,对工作扎实、本领过硬的实验技术人员予以表彰,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实现良性的竞争机制,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六是强化实验技术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水平,提高专业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七是实验技术人员应该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探索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化管理能力、业务水平和服务效能,通过以上这些措施多管齐下推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最终改变当前专业技术队伍被冷落的境遇。

2.3 完善实验室经费管理制度

明确实验室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和经费使用明细,设立严格的经费使用审批权限和程序,定期或抽查项目的收支情况。将实验室经费的历年使用情况进行分类统计,科学合理制定经费预算;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并定期进行评估,及时优化预算调整程序,加快预算的执行进度[9]。对于平台运行维护、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升级(如灭火器、急救箱)等确定性的支出,优先留存。建立并不断完善经费预算管理制度、审批和报销制度、成本核算制度及奖惩制度,推进各项工作制度化,以制度保障资金使用的规范化。

2.4 加大实验室开放、共享制度

科研实验室的开放、共享,不仅能够提升院校的知名度,促进不同背景的专家相互交流、探讨,从而加强对外交流合作,还有利于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10]。高等院校科研实验室的开放共享可以通过向校内和社会开放实验室及大型仪器设备,还可以通过从国外引进专业人才作为访问学者,并派出实验室优秀的技术人员出国交流的方式在管理上、技术上、学术上加强切磋学习,并适当的引进国外先進的管理经验、技术方法,促进高等院校科研实验室良性运作[11]。实验室及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管理囊括了从实名制预约到使用后维护等一系列管理,并启用实验室准入制度、安全培训制度及信用评分制度来保障开放后实验室安全稳定地运行。为了更大程度地提高大型仪器的管理和对外开放程度,建议在年底的绩效考评中增加对大型仪器的完整率、使用效率的考核。

2.5 定制智能化实验室管理系统

智能化实验室管理系统囊括实验室人员管理、危险化学品和生物品管理、仪器设备管理、试剂与耗材管理、实验室及大型仪器设备预约及使用管理、实验过程管理、经费管理、远程控制管理等功能,不仅能够动态管理并实时监控各个要素,利于实验室安全有序管理;而且能有效降低实验室管理的工作量和运行成本,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最终实现实验室数据互联互通,资源共享。高校应与实验室智能管理相关企业合作,对实验室现有的软硬件进行升级,优化整合实验室各项资源,充分利用大数据云平台[12],定制一套适合本实验室的智能化管理系统。

3  结语

高等院校科研实验室的有效管理,不仅能够降低实验室的运行成本,还能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促进高校快速稳步发展。高等院校科研实验室应充分利用其资源、信息、人才、语言、文化等优势,在探索与学习中不断优化实验室管理模式,以人为本,努力将科学化、人性化、智能化的管理融入至科学研究始终,以使实验资源利用率最大化,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添砖加瓦,更好地服务国家和地区经济、文化和公共卫生事业。

参考文献

[1] 张晓宇.论高校科研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建议与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18,374(32):271-272.

[2] 刘贺.国家大型科研仪器现状及其开放共享分析研究[J].科研管理,2019,40(9):282-288.

[3] 任媛媛,孙晓明,苏超,等.分子医学开放性实验教学管理体系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104):171-174,177.

[4] 张艳艳,高秀芝,黄漫青,等.高校科研实验室管理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377(35): 9-10.

[5] 张凯,宋慧宁,杨再明.高校智慧实验室的构建路径研究[J].数字教育,2019,5(6):30-35.

[6] 雷建兰,宣瑛,唐伟,等.大型仪器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5):237-239.

[7] 黄雯.科研团队模式下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394(8):128-130.

[8] 姚军,杨怀.民族类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索[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17):140-142.

[9] 宫兆合,刘心悦.强化实验室经费管理, 提升实验室管理效益[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32):103-104.

[10] 李雨晨,陈凯华,于凯本.国际一流国家实验室的管理运行机制启示——以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为例[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8,33(10):47-54.

[11] 王启富.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与机制创新[J].科学大众(科學教育),2019(12):125.

[12] 李勇.浅析5G技术助力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J]. 科技资讯,2020,18(22):15-17.

猜你喜欢
高等院校管理模式智能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