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卫 修新田 聂晓嘉 兰思仁 闫晨
摘 要: 森林公园以森林自然资源为依托,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重要的生态价值,是森林旅游事业发展的重要阵地。采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森林公园研究的现状、重点内容及演进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其研究态势。研究表明:① 中国森林公园研究发展态势良好,但缺乏跨团队、跨机构合作交流。②研究的重点内容分别为: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森林公园管理与开发研究、森林公园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研究、森林公园与城市林业研究、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研究、森林公园环境要素与公众健康的相关性研究。③森林公园研究可分为起步-快速-稳定3个发展阶段,研究演进主要受国家政策的颁布和人民生态意识的增强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森林公园;信息可视化;现状;重点内容;演进趋势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20)06-0030-06
Abstract: The forest park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forest tourism development,relying on its natural resources that contributed to beautiful scenery and high ecological value.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domestic forest park research,CiteSpace could be used to visually analyze the status quo,keypoint and developing trend.The research shows that: ① The current research of forest park in China is working well,however,the cross-team and inter-agency co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being ignored.②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research includ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 tourism,forest park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species diversity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of forest park,urban forestry based on forest parks,construction nature reserve systems involved in forest park,Correlat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public health in forest parks.③ The evolution of forest park research could be summarized in 3 different stages,respectively influenced by the promulgation of national policies,and the enhancement of people's ecological awareness.
Key words: forest park;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status;key content;evolution trend
森林公園是充分发挥森林功能特别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载体,也是森林旅游事业发展最重要的阵地[1]。中国是世界上森林风景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为了科学保护和积极利用丰富的森林风景资源,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推动森林公园建设工作[2]。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森林公园建设逐渐走向成熟。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和供给侧改革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森林公园的建设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亟需对森林公园研究成果开展阶段性的归纳与总结。近年来,已有相关学者对森林公园研究进行了讨论与总结,但大多是对大量文献的定性梳理,在文献选择与分类标准、热点跟踪与方向把控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主观性,缺乏对森林公园研究重点内容与演变趋势的准确把握。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文献数据主要来自于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即中国知网,以下简称CNKI)。采集于2019年8月11日,时间范围设定为1999~2019年。在CNKI数据库中,以“森林公园”为主题进行检索,文献类型限定为期刊,来源类别限定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并使用CiteSpace的除重功能,共得到2 243篇文献,删除会议文摘、社评材料、消息、成果介绍等不相关条目,最终获取有效文献1 893篇。
1.2 研究方法
CiteSpace由国际著名信息可视化专家陈超美教授开发,是目前学术界绘制知识图谱的最常用的工具之一。该软件能探测并深度挖掘某知识领域庞大复杂的文献数据,考察相关知识领域的知识结构,并以彩色图谱形式加以呈现[3]。
2 森林公园研究的现状分析
2.1 文献时间分布
近二十年,中国森林公园研究的发文量总体上随时间推进呈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其中,2005年以前森林公园研究相关的论文数量较少,共发表论文205篇,仅占总发文量的10.83%;2005~2010年,文献数量呈井喷式增加;2011年至今,年发文量维持在较高水平间小幅度波动,大体保持着每年100篇以上的发文量。
2.2 核心作者分析
对文献作者与文献数量关系的分析可以反应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群及其合作关系。利用CiteSpace软件,将1 893篇有效文献数据转换后导入,得到国内森林公园研究的作者共现图谱(图2)。根据普莱斯定律,核心作者的认证公式为M=0.749(Nmax)0.5,式中,Nmax为发文最多的作者,M为核心作者的最低文献数[4]。经计算可得出m≈4,因此发文量不少于4篇的作者为核心作者,共计28位。
通过作者共现图谱的分析表明:①存在以兰思仁为关键节点的核心网络,同时以黄秀娟、董建文、钟林生等为中心节点的新兴网络组团在不断壮大,形成了一个核心,多个组团的格局。②尚有许多作者呈单独分布,缺乏交流。③在已有的合作网络中,成员多来自于同一个单位。在以兰思仁为关键节点的核心网络中修新田、黄启堂、朱里莹等均来自福建农林大学,这表明森林公园研究多为固定“师门”合作,跨团队交流较少。
2.3 发文机构分析
近二十年森林公园论文发文前十的机构统计(见表2),福建农林大学的发文量最多,这与福建省十分重视森林公园创新发展有关。在2007年福建省林业厅正式推出了“森林人家”特色的旅游品牌;三年后,福建农林大学率先在全省成立了“森林景观和森林公园研究所”,加强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为推动中国森林旅游和森林公园发展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但从研究机构合作情况来看,大部分机构均处于独立研究状态,较少机构间存在合作发文,表明森林公园研究多为团队内部合作,跨机构交流较少。
3 森林公园研究的重点内容
3.1 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是对文章内容的研究领域和核心观点的高度概括和凝练,是作者思想的简洁表达。将文献数据导入CiteSpaceV软件中,网络节点确定为关键词(Keyword),生成中国森林公园研究的关键词聚类视图(图3)。中国森林公园研究领域呈现出清晰的知识群组划分,形成了围绕关键节点的14大聚类。
通过聚类的初步分析得到表3中的信息。其中聚类大小代表聚类中所含关键词数量;同质性为衡量整个聚类组成的同质性指标,数值越大表示该聚类成员的相似性越高;平均年份表示聚类中关键词的平均出现时间,年份距今近的聚类为当前较为热点的的研究领域。结果表明:聚类#8旅游效率、#11气象因子、#10自然保護区、#12城市森林公园和#13国家公园的平均年份较为靠前,为近几年的热点研究领域。
3.2 重点内容分析
通过聚类视图内部关键词,整合相似的聚类并按规模大小进行排序分析发现,近二十年,中国森林公园研究的重点内容主要围绕以下6大方面展开。
(1)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森林公园是开展森林旅游的最重要载体;森林旅游不仅是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由于森林本身具有的环境与旅游双重价值,发展森林旅游业还对森林资源保护、人类康体以及环境修复等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说,森林旅游是一种真正的生态旅游[5]。近年来,研究热点集中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背景下“生态旅游”、“低碳旅游”的发展,主要围绕“旅游产品开发”[6]、“开发策略”和“游客满意度”[7]等进行研究。
(2)森林公园管理与开发研究。森林公园研究在中国起步较晚,在森林公园开发过程中具有随意性、掠夺性,不免出现管理和保护力度不足,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未能兼顾等问题。黄宇[8]认为市场导向型森林公园是二者有效结合的模式,并提出了市场导向型森林公园的开发程序。刘静艳[9]提出了“旅游企业主导的社区参与模式”,强调了社区居民参与森林公园管理的重要性。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集中在利用多种模型与方法,如“层次分析法”[10]、“CVM意愿调查法”[11]和“美景度评价”[12]等对森林公园进行价值评价,以提高森林公园的建设水平与旅游竞争力。
(3)森林公园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研究。森林公园开发与开展森林旅游对森林公园植被、动物及其生境等自然资源方面的影响是多方面的[13]。目前学者的研究主要以森林公园为实验样地,开展地区生物多样性调查,拥有大量理论成果[14,15]。
(4)森林公园与城市林业研究。城郊型森林公园是城市林业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调节气候、稳定生态,对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作用[16]。早在2004年起中国就启动了“国家森林城市”评定程序,相关方面的研究也逐步增多。现阶段,为充分利用城郊型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关于“旅游效率”、“可达性”等方面的研究成为热点。此外,较多学者开始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等3S技术进行森林公园与城市之间的“景观格局”研究[17]。
(5)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研究。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在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过程中,森林公园的时空分布与等级定位问题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18]。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自然遗产资源的“空间分布”[19]与“建设现状”[20]成为热点议题。
(6)森林公园环境要素与公众健康的相关性研究。随着健康中国战略深入实施,健康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森林公园依靠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景观资源,日渐成为城市居民体验自然,放松身心的场所。森林公园环境要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空气负离子”对健康的评价,围绕浓度变化与环境的相关性进行研究[21]。近年来,以森林生态资源开发和森林体验为主的“森林康养”逐渐成为森林公园旅游产品开发的热点领域[22]。
4 森林公园研究的演进趋势
时间线视图(图4)是将同一聚类排布在同一水平线附近,主要表达了聚类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及某一聚类随时间的演进规律。总的来说,时间线视图就是对研究历程以及演进方向的总结提炼。结果表明:①#0森林旅游、#2生态旅游和#3国家森林公园等研究领域是我国森林公园研究最早的探索领域。②在森林公园快速发展时期,诞生了如#8旅游效率和#11气象因子等新的研究领域。③总的来说,除了个别研究领域,如#1生态旅游和#2国家森林公园等在后期关注度、影响力逐渐降低,森林公园各研究领域延续性较强,没有出现明显的断代现象,这表明我国对森林公园的研究具有较为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④在14个研究领域中仅有#0森林旅游、#3生物多样性、#8旅游效率和#13国家公园直到2018年都表现得十分活跃,表明这些研究领域将成为今后森林公园研究的主要演进方向。
概括起来,近二十年的森林公园研究可分为起步-快速-穩定3个发展阶段,结合上文绘制出中国森林公园研究的关键词发展历程表(表4)。研究表明,中国森林公园的研究演进主要受国家政策的颁布和人民生态意识的增强等因素影响。
第一阶段为起步发展阶段(1999~2004年),研究领域较为广泛,围绕森林旅游与森林资源呈现多元化特征。中国森林公园的研究始于1980年,起步较晚,发展速度缓慢。为了加快森林公园的建设步伐,中国一方面出台相关政策提供支持,一方面积极开展森林公园可持续发展研究,其中森林旅游、旅游开发,发展策略、现状评价等成为研究热点;此外,随着1999年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颁布《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国家标准,针对风景资源、旅游资源等森林资源的研究也成为热点之一。
第二阶段为快速发展阶段(2005~2010年),研究体系不断完善,研究领域涉及范围更广。随着森林公园的快速发展,生态需求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森林公园事业的性质已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向生态建设为主。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活动、环境容量等研究成为热点,全面提高了森林公园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23];在研究层次上,不再局限于森林公园本体层次,游客满意度、行为特征、社会效益等更深层次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此外,森林公园研究地逐渐具体化、广泛化,将城市绿地、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等也纳入到森林公园的研究范畴。
第三阶段为稳定发展阶段(2011至今),该阶段出现新的研究方向和趋势。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森林公园发展进入新常态,注重以满足国民休闲需求为导向。研究内容上围绕生态旅游、低碳旅游、森林人家等更深层次的森林旅游形式展开,注重森林游憩、森林康养、生态体验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此外,研究方法上逐渐呈现多元化、定量化趋势,利用条件logit模型、CVM(意愿调查法)、动态阈值模型等定量实证研究方法对森林公园的影响因素和价值评估进行研究成为热点。当前,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美丽中国战略的实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普及使用,打造生态的、美丽的、智慧的森林公园成为业界持续关注的焦点;此外,在林业供给侧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森林公园事业转型发展与旅游产品开发创新将成为未来的核心问题。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以近二十年,中国森林公园研究文献为基础,通过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从作者分析来看已形成一个核心,多个组团的格局,但大部分的作者都保持着相互独立的状态,合作方式多为固定“师门”合作,缺乏跨团队合作交流。②大部分机构均处于独立研究状态,缺少跨院校,跨区域合作。③通过关键词聚类分析表明,近二十年我国森林公园研究的重点内容主要围绕6大方面展开。④森林公园研究可分为起步-快速-稳定3个发展阶段,研究演进主要受国家政策的颁布和人民生态意识的增强等因素的影响。
5.2 讨论
总的来看,中国森林公园研究的覆盖面广,演变趋势比较清晰。我国正处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如何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森林公园研究者和工作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今后,要进一步加强森林公园研究,应该要着力改善以下四个方面问题:①应对当下研究力量分散的局面,加强跨团队、跨机构研究。②森林公园研究涵盖了生态学、植物学、风景园林、林业等多个学科,需要进一步增强研究领域的多学科交叉与交互渗透。③对森林公园的发展路径、评价体系等基础研究进一步深入探索,加强研究分支的开拓,构建更广泛、更系统的森林公园研究理论体系。④针对森林公园建设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破坏、景观格局破碎、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产生矛盾等问题,要以积极的姿态寻求解决之道,建立完善的森林公园开发管理体制。
参 考 文 献
[1]李柏青,吴楚材,吴章文.中国森林公园的发展方向[J].生态学报,2009,29(05):2749-2756.
[2]李世东,陈鑫峰.中国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发展轨迹研究[J].旅游学刊,2007(05):66-72.
[3]Chen C.CiteSpace II: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57(3).
[4]宗淑萍.基于普赖斯定律和综合指数法的核心著者测评——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12):1310-1314.
[5]陈玲玲,屈作新.我国森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策略[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01):483-486.
[6]李松志,谢海华.九江市郊马尾水森林公园旅游产品开发探讨[J].林业经济问题,2011,31(03):262-265.
[7]朱莉华,侯一蕾,温亚利.基于DEA-模糊综合评价的游客满意度研究——以秦岭地区生态旅游景区为例[J].宁夏社会科学,2018(03):236-242.
[8]黄宇,罗艳菊,毕华,等.市场导向理论与森林公园开发研究——以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林业经济问题,2007(02):132-135+139.
[9]刘静艳,韦玉春,刘春媚,等.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企业主导的社区参与模式研究[J].旅游学刊,2008(06):80-86.
[10]张彩红,薛伟,辛颖,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贵州玉舍国家森林公园休养地适宜度评价[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215-219.
[11]丁振民,黄秀娟,朱佳佳.CVM评价森林景区游憩价值的理论效度——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林业科学,2018,54(08):133-141.
[12]艾婧文,刘健,余坤勇,等.耦合美景度的生态风景林目标树法优化经营[J].林业资源管理,2017(06):94-102.
[13]李志强,钟永德,周芹吉,等.森林游憩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金鞭溪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5):70-74.
[14]兰思仁.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人工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2(01):38-41.
[15]林夏斌,彭东辉,黄华达,等.福州长安山森林公园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17(01):104-109.
[16]韩明臣,梁玉莲,叶兵,等.北宫国家森林公园森林保健功能指数评价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4):185-188+194.
[17]阙晨曦,池梦薇,陈铸,等.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景观格局变迁及驱动力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7,32(06):169-177.
[18]杨振,程鲲,付励强,等.东北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的空间重叠分析[J].生态学杂志,2017,36(11):3305-3310.
[19]马童慧,吕偲,雷光春.中国自然保护地空间重叠分析与保护地体系优化整合对策[J].生物多樣性,2019,27(07):758-771.
[20]窦亚权,李娅.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现状及发展理念探析[J].世界林业研究,2018,31(01):75-80.
[21]熊丽君,赵艳佩,黄沈发,等.基于空气负离子的生态用地健康效益评价[J].生态环境学报,2014,23(06):985-991.
[22]刘拓,何铭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是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结果[J].林业经济,2017,39(02):39-42+86.
[23]罗芬,保继刚.中国国家森林公园演变历程与特点研究——基于国家、市场和社会的逻辑[J].经济地理,2013,33(03):164-169.
(责任编辑:唐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