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视角下产业扶贫模式构建

2020-03-31 16:35张婧雯
现代营销·理论 2020年3期
关键词:产业扶贫城乡一体化模式

摘要:精准扶贫工作已经纳入到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计划当中了,所以现在我国正在大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而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产业扶贫模式的构建,更加有利于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而结合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扶贫措施,会促进扶贫工作取得更具突破性的进步,取得更具成效性的扶贫效果。因此,本文在城乡一体化视角下,对产业扶贫模式的构建进行了重点探析,主要目的是促进城乡一体化与精准扶贫两项政策的共同成全与发展,帮助贫困地区解决现有问题。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产业扶贫;模式

我国在2013年提出了“精准扶贫”这一概念,并计划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随着脱贫工作的持续性开展,2019年的全国两会强调要加强贫苦区域内的产业发展,也就是要构建产业扶贫模式。而在城乡一体化视角下构建产业扶贫模式,需要协调两个政策之间的关系,促进两个政策的协调性落实。但是目前在产业扶贫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将是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城乡一体化视角下产业扶贫的问题

第一,金融扶贫这一举措在多年的扶贫工作开展中是备受关注的,但是农村与城市之间在金融扶贫制度的建设方面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农村在金融扶贫方面所创造的就业机会等还是很有限的,很多金融产品、金融工具、资金保险等金融手段等都没有在精准扶贫中进行有效地利用。同时,农村地区在金融融资方面缺乏专业化的人才,也导致了农村金融发展受限,从而加大了城乡一体化视角下产业模式的构建难度。

第二,随着城乡一体化的不断发展,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工作也备受关注,但是由于贫困地区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信息化程度不够,第三产业的发展比较落后,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与经营方式等,导致企业处于被动的处境中,脱贫效果不好。其次,贫困地区多以种植业为主,但是种植业的利润是很低的,无法很好地提升农民的种植意愿。而且目前很多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很低,虽然近年来农村地区的交通、通信等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城市地区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比如,多数贫困地区对于农业产业相关基础设置的建设还不完善,尤其是县级城市缺乏优质产业、集团进行带动,导致人口就业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而在城乡一体化视角下产业扶贫模式的构建,需要充分地考虑到人口、技术、资源、资本等多方面的因素,实现多个方面的相互融合,互动发展,逐渐促进城乡经济、生态、社会等的协调发展。

第三,贫困地区在地理位置、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发展相似度较高的产业不仅竞争压力会加大,也会导致收益减少,所以增强特色产业的开发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积极地寻求产业扶贫模式,促进精准扶贫的双轮驱动,成为了城乡发展的又一重要任务。目前我国在城乡一体化的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比如户籍制度、居住证制度的改革,特色城镇的建设等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如何在城乡一体化视角下,构建起全新的、高效的产业扶贫模式,如何采取新的路径去推动城乡一体化下产业扶贫模式的构建,成为了政府和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而未来这一路径的实现需要走很长一段时间。

二、城乡一体化视角下产业扶贫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金融扶贫对产业发展的支持

第一,创新基础设施的金融扶贫方式。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产业扶贫不应该单纯地让农民进入到城市中来,通过落户的方式解决农民贫困的效果,这显然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式,而且这种方式对于城乡的长期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城乡一体化视角下,对基础设施的金融扶贫方式进行创新,就是要在原有的农业生产与发展的基础之上,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目前,我国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有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比如,交通、水利等方面的投入是非常有限的,这也成为了限制贫困地区经济高效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贫困地区必须要突破这一短板的限制,大力引进竞争机制,优化基础设施的金融投资策略,极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可以实施由地方政府带动与支持,建设农业投资、融资的平台,地方的国有与民营企业、金融机构等也要对农业投融资平台的建设给予资金支持,给它们进行股权投资与贷款投资,然后由投资平台向投资公司进行投资。形成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规划机制,对于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合理利用扶贫产业金融工具。贫困地区受地理位置、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居民对于金融产品及工具的认识是很不到位的,其中对扶贫的信贷、基金、保险等的利用也是少之甚少的。而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相比意识和综合素质会明显提高,所以农村的金融机构需要定期地为农民普及扶贫金融产品,进行金融工具的推广,在城乡一体化的视角下,充分地利用产业扶贫的金融工具,更好地发挥这些工具的优越性。同时,扶贫产业模式的构建,还应该充分地利用脱贫地区的特色内容,采取特色化的手段和服务,提升各地区的竞争优势,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率。

第三,实施“互联网+扶贫”的模式。城乡一体化视角下产业扶贫工作的开展要充分地利用“互联网+”这一重要的工具,这样能够很好地解决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等问题。而在农村贫困地区应该结合当地的特色,构建起特色的“互联网+扶贫”的模式,利用互联网这一大数据的平台进行信息的查询、筛选与利用,然后寻求与政府支持的电商企业进行合作,实现农产品的网络销售,充分地整合城乡资源。

(二)加强贫困地区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也在不断地提升,但是与城市之间还是具有一定差距的。而在城乡一体化视角下,加强贫困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加紧贫困地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已经成为了改善农村产业结构,扶持农村脱贫的重要的举措之一。在贫困地区信息化建设方面能够采取的措施是多样化的,可以在产业扶贫地区进行农业信息中心的建设,也可以开展有关农业产业扶贫方面的电子商务知识、技能培训,在扶贫区域内建立起物流网络,对电商产品进行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努力推进電商扶贫向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角度发展。

(三)力求寻求城乡一体化的有效路径

城乡一体化角度下的产业扶贫模式的构建要积极吸取国外的优势,比如日本与韩国等亚洲国家在这一方面做的非常出色。日本产业扶贫工作的开展中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规避了城乡二元结构的出现,没有形成贫民窟的现象。目前中国在世界市场中拥有最多的劳动力资源,并且市场资源与创新性都是很大的,所以在城乡一体化视角下,必须要对劳动力资源进行合理地分配,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顺利开展。此外,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下,产业扶贫模式的构建还必须要从当地政府机构出发,并依靠科学力量和创新的制度规范等,积极寻求农村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措施。也只有选择好的出路,才能够在城乡一体化的视角下真正地实现产业扶贫的价值和意义。

(四)结合地区优势,创新产业扶贫思路

第一,在现有资源基础上,加强重点工程与项目的建设。对当地的资源环境进行充分地调查,然后充分地利用好贫困地区现有的资源,特色的资源等,以能够带来更多经济效益的市场经营为主体,以符合当地资源环境要求为前提,积极提升第二产业的原材料生产,为当地现有资源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

第二,开展滚动扶贫的新模式。建立起由政府进行主导,市场进行运作的精准的产业扶贫模式,并且在金融产品研究与利用的视角下,对扶贫战略进行分级与分量,也就是要将各级财政拨发给地方的扶贫资金,转化成为了金融产品,然后结合需求分成多次进行信贷资金的利用。因此,这就需求金融企业必须要对贫困地区的经济情况、人口情况、地理情况等多个因素进行考察,然后从实际需求入手,探索出与产业扶贫需求相符合的,符合规模化发展、产业化发展的金融产品,这样才能够构建更加完善的产业扶贫模式,才能够促进区域内经济更好地发展。

第三,实施“带头人”领导的方式,给予“带头人”更大的扶持。扶贫“带头人”先由政府进行审核,在审核成功之后由带头人组织与领导成立农业合作社或者农业服务组织,吸引更多的贫困人员参与到扶贫项目中来,然后地区财政措施、金融手段、保险措施等适当地向这方面进行倾斜,积极寻求与当地优秀企业进行合作,從而提升扶贫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就是要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精准脱贫。而在城乡一体化的视角下,精准脱贫工作的开展需要更好地协调产业扶贫模式的构建,促进两者之间的融合性发展,这也是推动我国产业脱贫、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重要动力。从目前我国精准脱贫工作开展的现状、城乡一体化的实施情况来看,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一定会圆满完成。

[1]林缘山区生态肉牛养殖扶贫的优势、困境与对策——基于甘肃省3个村的精准扶贫调查[J]. 王新友,王旭强,白美婷,王凤华,林慧龙.  中国牛业科学.2018(04)

[2]“互联网+”视角下地方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J]. 张一洲,孙聂娟.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8(03)

[3]政府精准扶贫面临的困境及实现路径[J]. 范宁.  中国市场. 2018(15)

作者简介:

张婧雯(1988—),女,汉族,河北省,副主任科员,研究生学历,北京市房山区农业农村局,研究方向:国民经济学方向。

猜你喜欢
产业扶贫城乡一体化模式
广西省产业扶贫探析
我国农民工社会政策的演变路径探析
践行“产业扶贫”农民增收超10倍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以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浅析迪庆州精准扶贫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