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营商环境调查与优化对策

2020-03-31 16:35王瑞华郑美欣孙晓春刘忠敏
现代营销·理论 2020年3期
关键词:营商环境优化对策黑龙江省

王瑞华 郑美欣 孙晓春 刘忠敏

摘要:现如今营商环境逐渐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优化营商环境成为了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方略。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各类企业人员开展问卷调查以及与政府部门相关人员进行深度访谈的方式来获得第一手数据资料,并对所得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黑龙江存在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人力资源获取困难、法治化经济氛围不足、政务环境欠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等问题。政府应优化资源配置、构建聚集人才长效机制、推动法制建设、完善服务、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最终形成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龙江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黑龙江省 营商环境 优化对策

改革开放后,黑龙江省的经济状况持续低迷,变化速度与东南部沿海地区相比较慢,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由北富向北穷转变。迅速缩小南北之间的差距,黑龙江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艰辛,考验着龙江人民的智慧。

2018年9月,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强调东北地区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2019年12月15日,总书记在《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一文中提到东北地区要有新的战略性举措,有效整合资源,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推动东北全方位振兴。这些重要要求,为黑龙江省优化投资营商环境、推进龙江振兴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黑龙江省不断改善营商环境,2019年1月24日,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了《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2月11日,黑龙江省召开全省大会,部署整顿作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并发布了《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重塑营商新环境的意见》,全面推行“一把手走流程”,全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打造线上线下“一张网”,推行政务服务“只进一扇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有些问题仍旧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本文基于以上背景,找出当前黑龙江省营商环境的不足,并为其提出优化策略。

一、关于黑龙江省营商环境的问卷调查情况

本次研究黑龙江省营商环境具体情况,采取问卷调查法,选取了黑龙江省不同市区、不同行业、不同收入区间的企业为调查对象,发放电子问卷,共收回391份。调查内容从市场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社会服务环境、法制环境及政务环境这五大方面入手,共设计了25道题。

问卷回收后,对反馈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接受问卷调查的对象以哈尔滨市及大庆市居多,分别占55%和22%,各行业、各层级人员均有涉及,中层及以上管理者占比七成以上,近66%的人对黑龙经省营商环境的构成情况感到一般甚至不满意,但是约77%的人感受到了营商环境较以前发生了变化。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76.92%的人对取暖成本不满意,交通便利不满意度达到60.44%,路网密度不满意的人数占36.26%。对于企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投票較多的选项有;经营成本高、融资困难、高级人才引进困难、政企沟通不顺畅。在对黑龙江营商环境改善的建议中,人们希望政府能够对此重视起来,出台税收优惠政策,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大力引进人才,提高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以下是调查问卷围绕五大方面所调查的内容及满意与不满意人数所占比例:

二、黑龙江省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良好的设施建设是人民生产生活的基础和保障。黑龙江省在交通运输、通讯、能源供给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在交通运输设施方面,黑龙江省的地理位置较为偏远,路网密度低,交通道路规划与建设相对闭塞,与其他东部沿海等人口经济核心区交通连接不够通畅,物流成本较大。在能源供给设施方面,城市的水电便捷度不高,且由于黑龙江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冬季漫长寒冷,因此取暖费用便成为了一项必要的支出,较高的取暖费用也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营商成本。在通讯设施方面,黑龙江地区企业信息化程度和电子商务水平均落后于较发达地区。

(二)人力资源获取困难

对于企业来说,人力资源的获取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黑龙江地区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工业和资源产业,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行业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高精尖的科研技术人才在黑龙江找不到与之匹配的就业岗位。再加上工资收入普遍较低、福利待遇较差等因素,致使黑龙江高素质、高学历人才匮乏,人才外流现象严重。从人口普查资料中看出,黑龙江的人口近几十年来持续净流出,其中多数是年轻人和科技人才,这无疑增加了黑龙江企业获取劳动力的成本和经营难度,对于目前正在爬坡过坎、奋力转型的黑龙江而言是很不利的。

(三)法治化经济氛围不足

人情社会观念在黑龙江较为根深蒂固,很多事情人们都习惯找熟人、托关系,破坏了公平、公正的法治化经济氛围,腐化侵蚀了社会生态环境。究其原因有:人们的社会法治意识淡薄、优质资源紧张匮乏、规则制度存在漏洞、政府部门执法随意、权力缺乏有效监督。黑龙江地区政府在建立法规体系方面也存在许多不足。当企业产生矛盾纠纷时,缺乏严格全面的法律规范和公平公正的法律制度来解决,极大的影响企业进行长期性投资行为。另外,执法人员的执法素质和能力水平不足,在执法过程中经常出现执法不严格公正、不按规章执法和以权谋私等现象,不仅降低了执法的效率,还扰乱了市场秩序。

(四)政务环境欠佳

在行政环境方面,黑龙江省政府机构设置不合理,条块关系混乱;政府过度干预市场,使企业成长受到限制;行政审批程序环节繁琐复杂,官员办事效率低,审批时间长;政府清廉程度不高,存在政府官员腐败现象;行政人员“庸政懒政”,办事拖沓搪塞,服务意识差等行为导致政商关系紧张,企业利益难以得到保障。在政策环境方面,大型国有企业对出台的政策收益更多,中小企业享受优惠的机会较少,再加上政策的操作性不强,申报手续过于复杂,企业获取优惠政策信息渠道较少等问题,导致政策难以落实;在政策执行的过程当中,相关部门存在推诿扯皮、承诺的政策不兑现等情况,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影响了投资营商口碑,容易陷入招商引资困境。

(五)民营企业融资困难

黑龙江省的金融产业和民间投资发展相对滞后,社会资本缺乏公平的竞争环境,国有经济占绝对主导地位,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小;税收体系尚不完善,财税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扶持企业的税收优惠较少;民企融资与国企融资待遇不平等,大部分资金流向国有企业,并且国企与政府关系密切,受政府隐性担保。相比之下,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由于民营企业发展时间短、自有资产少,金融机构很可能会对民营企业采取抽贷断贷等措施来规避款项收不回来的风险,这就导致民营经济融资变得非常困难。[1]民营中小企业处于企业规模和融资身份歧视的劣势,使民营企业在黑龙江投资没有信心。

三、黑龙江省营商环境的优化对策

(一)完善优化资源配置

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由于地理位置和资源能源方面的先天性差异,黑龙江省要想弥补劣势缩小差距,可以先行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焚烧煤炭、秸秆所带来的污染,发掘可替代新能源。其次,加强城市管理,做好城市绿化、宣传教育等工作,为人民提供安心舒适的居住环境,从而吸引外来投资。再次,加快水陆空运输、网络信息通信等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最后,要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促使黑龙江省政府与国内外发达地区政府的协调与合作,获取更多的市场与政策信息,实现资源置换,从而更好地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加速资本的自由流动,提高黑龙江省营商环境的整体竞争力。[2]

(二)构建聚集人才长效机制,留住高精尖人才

人才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评判营商环境优劣的标准。近几年来黑龙江省人才外流的现象愈发严重。目前黑龙江要做的就是创造拴心留人的条件,留住本地人才的同時大力引进外来优秀人才,让各类人才在黑龙江安心、安身、安业。具体做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建立创新创业中心、人才孵化基地,为人才的发展提供更多样的途径和优质的平台。2.提高薪酬待遇,设立人才培养和发展的专项基金,留住和吸引人才。3.建立人才服务体系,帮助解决落户、社保、医保等配套服务需求,适当降低社会保障缴费率。4.改进人才评价考核体系,严格人才评价标准,避免人才被埋没以及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三)营造良好的法制化营商环境氛围

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设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只有遵循规则、公平有序的进行竞争合作的市场环境才能打造出理想的营商环境,这需要市场主体和政府机构的共同努力。1.在市场主体方面,加强人们对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学习,把对法治的尊崇真正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中去,打破人情文化盛行的僵局;强化对等各类市场主体的司法保护,加大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侵权行为。2.在政府机构方面,应深化整顿机关作风,坚决查处各类腐败案件;加强公职人员培训,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避免不作为和越界执法的现象发生;建设政府监管互联网信息平台,坚决打击违法行为,维护健康有效的市场秩序。[3]

(四)打造服务型政府,确保政策落地

在推动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设时,从政府自身着手才是最有效的途径。1.行政环境方面,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大幅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打造健康高效的政务环境,提高行政效率,精简审批手续,确保审批事项和权限真正落实在服务大厅;政府与企业之间持续建立“亲”“清”型政商关系,不相互勾结,畅通政企沟通渠道,[4]及时了解企业困难和需求,真心实意的为企业与群众服务,创造有利于企业来龙江投资创业的浓厚商业氛围。2.政策环境方面,黑龙江省应该从根本上击破体制结构资源约束,把握好中央政府推出的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的同时制定出与之配套的地方性政策,并将这些政策真正的落实到实处,这样才能使黑龙江省走在改革开放的前端,快速发展地区经济,改善营商环境。

(五)充分拓展民营企业发展空间

黑龙江省对民营企业的关注度和提供的服务较少,国企比重偏大且占据了过多的金融资源,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政府应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让老企业焕发新活力的同时,放宽市场准入标准,给予民营资本较大的生存发展空间;大力推行公平、公正的融资政策,使民企和国企进行融资拥有同等待遇;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使金融机构敢于承担民企融资风险,提高民企融资便利度;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出台减免税、出口退税政策;[5]加大金融扶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政府可以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开展贷款服务机构,为银行、小额贷款等公司提供贷款客户,办理贷款申请手续等贷款服务业务。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黑龙江省的营商环境存在诸多问题,与国内外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缩小的,在优化营商环境的道路上,黑龙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黑龙江省而言,虽然优化营商环境的任务十分紧迫艰巨,但不能仅仅简单照搬照抄其他发达的地区的经验做法,而是要充分认识自身的优劣与劣势,善于扬长补短,从实际出发,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转变观念,大胆探寻优化营商环境的新路径,实现龙江全方位振兴,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

参考文献:

[1]隋云鹏.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研究[J].对外经贸,2019(08):30-32+74.

[2]魏淑艳,孙峰.东北地区投资营商环境评估与优化对策[J]. 长白学刊,2017( 11) .

[3]孙浩进. 双重制度保障重塑营商新环境[N]. 黑龙江日报,2019-11-05(007).

[4]李显刚.立法破解振兴发展难题 重塑投资营商新环境——制定《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几点体会[J].中国人大,2019(18):39-40.

[5]赵福昌,陈龙,李靖,侯海波,王胜华.民营经济营商环境发展报告——基于“降成本”调研[J/OL].财政科学:1-18[2019-12-13].

作者简介:

王瑞华,(1973-),女,内蒙古赤峰人,博士、东北石油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营商环境评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能源经济发展战略等。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黑龙江省投资营商环境评估与优化对策”(18JYE656);东北石油大学青年培育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营商环境评估与优化对策”(2018QNQ-13)。

猜你喜欢
营商环境优化对策黑龙江省
淄博市淄川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老工业区转型
准入规制与经济增长: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分析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简析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营商环境视野下的自贸区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探析
2014年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二等奖)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