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静
〔摘 要〕《高师弦乐技法与教学》是一门以职业为基础的应用课程,旨在为中小学培养弦乐合奏课师资。要建立完善、科学、规范的课程体系,必须从功能与意义、目的与任务等方面进行理论分析,从教学内容、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实践研究。
〔关键词〕高师;弦乐;技法与教学
弦乐具有音色优美、价格低廉、携带方便的特点,是交响乐团中最重要和人数最多的乐器。弦乐重奏是经典的演奏形式。弦乐非常适合于集体课合奏教学。同时合奏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训练和声听觉,提高音乐素质,丰富集体演奏的审美体验。然而目前即使在教育发达的城市,中小学乐队大多为管乐队、民乐队,鲜少管弦乐团和弦乐团。笔者对长沙市的中小学弦乐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开设小提琴、大提琴课的学校仅三所,有管弦乐团的学校仅六所。任课教师均为外聘专业音乐团体的演奏员。究其原因,主要是弦乐教学人才的短缺。虽然现在很多高师院校都开设了弦乐主修、选修课,但是很少有专门的《弦乐技法与教学》课程。其实中小学弦乐教学并非要求教师有多么高深的专业演奏水平,更重要的是要有弦乐教学方法、课堂组织能力和弦乐队排练技巧。大部分弦乐专业学生都只精通一种弦乐器,缺乏教学理论和实践,对于如何上弦乐合奏课都很茫然。因此,在高师开设《弦乐技法和教学》课程非常必要。
一、课程目的
《弦乐技法和教学》课程目的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弦乐教学师资,让弦乐合奏课成为更多中小学的校本课程,使越来越多喜爱弦乐的孩子能够参加弦乐合奏课的学习。高师学生通过弦乐主辅修规范熟练地掌握弦乐基本演奏技能后,进一步了解团队情境下创造性弦乐教学的基本原则方法。在与大学、中小学弦乐教师和音乐教育专家学习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亲历课堂”,通过学习弦乐技法具体教学、探讨各种教学法、参与、协助中小学弦乐合奏课等多种方式接触弦乐教学。
二、课程定位
本课程定位为高师弦乐主辅修学生的必选课程,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中小学校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一名弦乐演奏家,而是一专多能、综合素质较高、具有一定的独奏、重奏、音乐艺术审美以及科学、规范、创新的教学能力和弦乐队指导排练能力的教师。因此,《弦乐技法和教学》应定位于师范性、基础性、实用性与审美性。
三、课程内容
与以往高师开设的各种弦乐器的主辅修课不同,《弦乐技法和教学》不再是单一弦乐器的学习,而是综合进行弦乐家族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演奏技术教学,并将重点放在使学生了解创造性弦乐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式方法上,培养学生进行初、中级弦乐课教学的能力,使他们在掌握弦乐器演奏技能的基础上,能够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准确阐述概念和演奏原理、有效调整改善学生音准和演奏问题、选择合适的弦乐谱、指挥学生进行弦乐合奏。其内容主要包括:
1.修课程之外的其他弦乐器的基本演奏,培养指导弦乐课程所需的技能。因为学生有弦乐器的基础,再学习其他提琴家族的乐器就更驾轻就熟,事半功倍。同时在继续学习中,学生可以反复琢磨体会学习和教学的方法,通过对比、归纳、分析,触类旁通,打下扎实的各种弦乐器演奏基础。
2.类弦乐教学法。学生不仅是学习者,还要从理论上认识问题、理解问题,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最终解决问题。国内外弦乐教育家们辛勤探索,形成了各自优秀的教学法体系,如铃木教学法、加拉米安小提琴教学法、林耀基小提琴教学法等。因此,《弦乐技法和教学》课程要求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比较、研究各类弦乐教学法,在自己学习和中小学合奏課的实践中找到弦乐教与学的规律,形成积极的演奏态势,根据自身的特点,探索出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弦乐教学方法。
3.习弦乐演奏生理学、心理学知识。弦乐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练习、表演阶段都需要生理运动和心理活动的稳定支持。将人体解剖知识融入弦乐教学,可以聚焦于每个局部的微观技术,如左右手的放松、换弦、换把、运弓等,使之进入到一个更为直观清晰的教学模式之中① ,从而用科学的方法更直接、更有针对性地解决演奏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从心理的角度,解决一些心理因素引起的困难。如在弦乐器演奏中,音准问题是最麻烦的,往往被认为是左手的技术问题,但实际上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内心听觉。②所以应该帮助学生养成先唱后拉、耳朵校准的习惯。再如有的学生平时演奏不错,但在舞台上演奏时失误频频,此时依据心理学知识就可以加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由此可见,掌握一定的弦乐演奏生理学、心理学知识,对演奏和以后的教学都是大有裨益的。
4.学习弦乐合奏训练与指挥技能。弦乐教师面对的真正挑战是合奏课的组织和指挥。如何在课堂短短的时间内完成众多弦乐器的校音、各声部融合、乐曲打磨处理都需要技巧。因此,弦乐教师必须熟谙弦乐器音色、音准的训练方法,调节各声部统一平衡。同时作为组织者、引导者、指挥者,准确理解作品,把握曲式结构和艺术特征,运用精准有感染力的引导手势、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等肢体语言,对合奏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是必备技能。
5.现场观摩、参与、协助中小学弦乐团的教学。《弦乐技法和教学》课程的学生均为弦乐主辅修,他们不仅可以通过观摩中小学弦乐课来获得临场实践经验,而且可以参加排练,提升中小学弦乐团的排练效果,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协助进行校音、分声部指导、个体教学、音乐会准备等大量工作。此外,学生也可以就弦乐教学法问题跟合作老师讨论,发现教学问题并探讨适当的解决策略。
四、课程实施策略
1.实行科学合理的课程学制
《弦乐技法和教学》的先修课程为一年的弦乐主辅修课。在保证学生具备一种弦乐器的演奏技能后开设本课程。可从大二第一学期开始,到大三第一学期考试结业结束,共计三个学期。从弦乐学习本身的特点及多且全面的教学内容来说这样的安排较为合理。配备两位任课教师,专业分别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同期上课。学生选择没有学过的弦乐器进行学习。每种乐器学习时长为一学期。如学生主修或辅修小提琴一年后,在本课程内学习中提琴、大提琴各一个学期,第三学期学习重奏课和弦乐教学法。
2.建立“U-S共同体”弦乐教学体系
即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形式。 “U”是大学 University 的简称;“S”是指中小学School。未来弦乐教师到中小学弦乐课堂观察、体验、协作,中小学弦乐教师参与到高师弦乐课堂进行指导、培训、研究,高师与中小学密切合作,来协同培养优秀的未来弦乐教师。学生从学习本课程开始,每周到中小学弦乐课堂实践一次,提交实践和学习笔记,记录课堂情况、学生学习状态、任课教师教学特点、方法和问题,并在《弦乐技法和教学》课堂上分享讨论这一周的观察。
3.采用多样灵活的授课形式
课程主要采取集体课授课形式,每周一次课,两课时。两位不同专业任课教师同时期分班上课,可根据需要合班讨论或者进行室内乐、合奏课学习,也可进行一对一答疑或分组授课,还可以请主修课学生进行辅助教学。
4.设置明确长远的课程目标
完成本课程后,学生将能够建立自己的弦乐技能和知识,准确示范各弦乐器的基本演奏;习得有效指导弦乐合奏课所需的技能方法;了解各种弦乐教学法,发现自己教与学的风格;应用技巧,纠正各种音调和技术问题;选择恰当的乐谱,指导指挥弦乐合奏;了解弦乐器的基本维护;通过与中小学弦乐教师及其学生的合作,培养在未来工作中开展宣传和建立关系所需的沟通技能。
5.进行形成性多元化的課程评估
课程的评价可基于以下环节:每周一次的实践学习笔记10%,班级讨论、模拟教学15%,乐器表现技能25%,课堂出勤率25%,观摩参与协助中小学课堂(由合作教师评价)25%。
《弦乐技法和教学》是一门以职业为基础的实际应用课程,促使弦乐教师的人才培养真正从中小学弦乐合奏课的实际需要出发,帮助学生形成教学智慧。完成本课程的学生将在这一领域拥有宝贵的经验。本课程的成功开设将吸引更多的热爱音乐而又无力负担高额费用的孩子来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美好,对于提高大众的音乐审美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责任编辑:刘小红)
注 释:
①吴佳,杨九华.20世纪小提琴教育理论著述概览[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3(04):81.
②卡尔·弗莱什.小提琴演奏艺术[M].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7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