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隐性课程开发与评价方法

2020-03-31 13:21谭小贝
艺海 2020年1期
关键词:隐性课程艺术设计专业课程

谭小贝

〔摘 要〕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隐性课程的开发可以帮助学生建构跨界的知识体系,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扩展学生的各项能力。但目前在许多高职院校却忽视了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发展。本文以博物馆资源课程化为例,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隐性课程开发与评价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隐性课程;开发与评价;博物馆资源;课程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不断地进行科学的课程设计,目的就是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而这些大都立足于显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缺乏隐性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博物馆资源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化就是充分利用博物馆隐性课程资源,拓展教学内容和手段,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一、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隐性课程开发现状

1.忽视隐性课程的发展

显性课程是将知识通过理论的形式或者实践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能够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属于硬实力,而隐性课程则是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软实力。但是在实际当中,许多高职院校几乎每年都在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在完善课程體系,在挖掘课程资源,对于隐性课程却是十分忽视的。

2.没有充分利用资源

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对于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通过结合本土元素可以创造出许多优秀的作品,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进行教学。这样就能够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多元化。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许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而是直接忽略掉或者是采用一些更加不切合实际或者效用比较低的教学方式。其实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也是一种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利用的表现。

3.隐性课程建设不深入

有些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对于隐性课程的建设是有一定基础的,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当中却只把隐性课程停留在表面工作当中,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这样,隐性课程的作用没有真正地发挥出来。隐性课程建设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也不会真正地发挥作用。因此在学校就会成为一种形式化的东西,可能还会给学生增加一定的负担,但是并没有起到一定的教学作用。

博物馆资源课程化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当中,许多教师将这种资源课程化实践中,并没有真正落实相关的教学方法。因此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没有给学生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反而增加了一定的负担,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加不重视,同时学习态度也会有所改变,这些都是课程建设不深入所造成的。

隐性课程对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是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的,它不是去教给学生更多的专业技巧,而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尊重艺术,推崇艺术,获得精神上的升华。因此,探寻一条行之有效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隐性课程开发的途径是很有必要的。

二、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隐性课程开发的有效措施

1.整体性条件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为艺术设计专业的隐性课程建设创建整体性条件, 就是要正确地理解艺术与设计的关系,准确地把握好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深刻地理解艺术教育本身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树立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艺术与设计”并重的价值观。当我们强调艺术设计专业与市场接轨时,不要忘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即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品位。我们要将艺术修养的提升与市场及设计意识的培养结合起来,并将这一观念融入学校整体的隐性文化建设当中去,融入艺术设计专业每位教师和学生的心灵深处,努力培养其高品位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例如,在进行博物馆资源课程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就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整个历史的发展过程,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和深入的思考,使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和艺术产生一种敬畏之心。利用博物馆资源进行教学,其实就是从整体上为学生营造一个更为直观的氛围,学生将博物馆多元化资源应用在艺术设计实践当中,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2.情感条件

情感条件主要是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情感教育。高职学生在进行艺术设计专业学习的过程当中会遇到许多的问题,他们需要教师和同学的帮助,那么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能够更加投入到学习中,去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在进行博物馆资源课程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学生也会对课程当中的一些问题产生困扰,需要与教师以及同学进行大量的沟通和交流。有一个良好的情感基础,学生就会更容易也更愿意去分享学习体会,这样既有助于学生自身的学习,同时也有助于将博物馆资源课程化逐渐落实,将整个课程不断进行完善和实施。博物馆资源的利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个的学习效果,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自己的专业有所认识,有所感悟,这样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可以得到提高。

3.个性鲜明条件

没有个性就没有艺术,没有美感就不会吸引人,没有审美的引导就很难走进真理的深层。学校隐性文化的个性越鲜明,隐性教育的效果就越好,因此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隐性课程建设中创建鲜明独特的、极具个性的艺术环境和氛围十分关键。教学环境对教学和学生有很大的影响, 一个好的环境能对学生起到独特的、其他教学形式难以替代的作用。博物馆资源课程化不仅可以拓宽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视野,还可以让学生在博物馆的空间环境中感受到艺术的多样性以及不同艺术门类的特性,从中获得艺术的感染和熏陶。

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隐性课程评价方法

课程评价是课程开发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是测评课程的质量标尺。隐性课程资源开发评价指标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了解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程度,从而促进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教学质量。它包括隐性课程评价的内容和方法、隐性课程评价的主体、隐性课程评价的对象等。

博物馆资源作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隐性课程,也应形成一个评价的标准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开发、研究和管理。如何评价博物馆资源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的运用效能?可以从课程目标入手,分析博物馆资源在课程目标实现中的可行度。然后,根据师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方法、手段进行评判。最后,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价值判断。

隐性课程评价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自我评价技能,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更新和自我激励,进而达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目的。例如在进行博物馆资源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进行讨论,将自己对所了解的博物馆资源的感悟表达出来,然后陈述如何将这些资源在自己的设计作品当中消化和升华。教师可以将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和解读纳入课程评价当中,作為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标准之一。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分享和交流,这样思想上的碰撞就会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想法,这对于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十分好的机会。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评价其实也是对隐性课程的再次升华。

结 语

尽管教育理论界对隐性课程的关注和研究已有三十多年,然而,艺术设计专业对隐性课程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笔者希望通过对博物馆资源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化的研究,能丰富学生隐性课程资源,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博物馆资源充分地进行学习和利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拓展专业设计资源领域。博物馆资源课程化的不断落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会了解到更多有关人文精神方面的知识,同时也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自我认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学者投入到艺术设计学科隐性课程研究中来。

(责任编辑:杨建)

参考文献:

[1]丛静. 民族高校隐性课程建设中的文化反思——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J]. 贵州民族研究,2015,36(9):216-219.

[2]雷慧,邓罗平.体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评价体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4).

[3]朱莉丽. 隐性课程在少数民族预科大学语文课程中的实践——以南昌工学院为例[J]. 昌吉学院学报,2018,(4):92-95.

[4]付小谧,刘志林. 民族预科英语隐性课程开发研究——以南昌工学院为例[J]. 海外英语(上),2017,(10):11-13.

[5]袁利平,刘晓艳. 我国民族地区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时代意义与路径探索[J]. 民族教育研究,2018,29(1).

[6]延立军. 高校隐性课程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D].兰州大学,2009.

[7]王沙莉. 文化创意产业视野下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开发研究——以河源客家文化产业为例[J]. 艺术与设计(理论)(9):146-148.

项目基金:湖南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博物馆资源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化研究——以湖南省博物馆为例》。课题编号:XJK016BZY009

猜你喜欢
隐性课程艺术设计专业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校企合作开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的优势与机制研究
中国古代教育对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的启示
浅析隐性课程对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
论小学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
全人教育理念下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当前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