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旭?苗容容
【摘 要】 本文叙述了主题党日活动在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存在的问题,探讨深化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对策:促进学生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常态化;推动学生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制度化;推动学生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品牌化。
【关键词】 高校;主题党日活动;学生党支部建设;对策
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高校基层党建是党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的主题党日活动,是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载体;是围绕党建工作而进行的一系列旨在增强党员政治思想和提升党员专业学习素养的重要形式;是激发党员实干实做、创先争优的激情和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的有力手段。因而,在党支部的建设工作中,如何打造高质量主题党日活动,并以此为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进一步深化学生党支部建设,仍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积极探索的课题。
一、主题党日活动在推动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1、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增强学生党员政治思想素养
党员作为党的“细胞”,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关乎党的形象。因而,增强党员政治思想素养和专业学习素养是党建最基础任务。主题党日活动凭借其特殊形式,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个强有力的支撑点,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中心思想及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方式与主要抓手。[1]主题党日活动的积极开展促使党员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具备更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守纪律、讲规矩,遵守国家法律,严守党章、党规党纪,履行党员义务;涵养优良作风品行,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学习,掌握本领,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和能力。
2、加强学生党组织自身建设、增强学生党支部凝聚力
“讲政治、有信念”是作为合格党员的首要标准和第一要求,也是共产党员党性的核心要素。首先,党支部建设要做到政治合格,一方面在学习上要讲政治,才能在思想上永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虔诚;另一方面在生活中讲政治,才能做到慎独慎微;同时,工作上也要讲政治,才能担负起肩上的重大责任。
其次,党支部建设要做到纪律合格。“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一个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大党,每位党员必须绝对遵守党的纪律。在主题党日活动中,以纪律管制党,有严密的组织体系,有完善的制度约束,党员才会逐渐形成高度自觉;以纪律成就党,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伟大重任,更需要全体党员团结统一,同心同行。
此外,党支部建设要做到品德合格,“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是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守精神家园的“正气”。在主题党日活动中,要引领全体党员品德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正确选择个人爱好,慎重对待朋友交往,明辨是非,克己慎行,讲操守,重品行,时刻反思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二、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存在的问题
主题党日活动作为推动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增强党员政治性、提高党员党性修养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作用。高校在以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推动党建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主题党日活动原则性弱、缺乏积极响应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主题党日活动积极作用的发挥,离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1、原则性弱,组织工作无成效
主题党日活动的有效组织是确保其积极作用发挥的前提。然而,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时,组织原则性弱,活动收效甚微。一方面,主题党日活动前期缺乏具体统筹规划,仅是由支部委员会确定主题和形式,这导致党员无法获得参与感与成就感。另一方面,在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前,未对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及开展方式进行考察调研,因而,无法确保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及实施活动的可行性,这使得党员仅将参与主题党日活动当做一种必须完成的组织生活,难以真正从中提高党性修养。此外,每月一次主题党日活动结束后,不能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理解与感悟,无法形成闭合式学习链条,不能达到主题党日活动应有的效果。
2、缺乏响应,宣传工作不到位
主题党日活动宣传方式单一,除支部成员参与并学习外无明显活动影响力,学生党支部应在坚持党性原则、时效性原则、时代性原则等基础上,充分利用报纸、期刊、微信、微博、易班等各种平台进行创新式宣传,提升主题党日活动的影响力,为活动开展做好充实准备。此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党员难以将乐为、敢为、有为的模范精神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表现出来,无法通过自身党性修养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影响身边群众积极主动参与主题党日活动。因而,难以进一步宣传主题党日活动,从而提升主题党日活动的影响力。
3、系统性弱,缺乏合理规划
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仍然重视结果,轻视过程;注重活动策划,而忽视活动的前期调研;关注活动形式多样性,忽略活动内容的吸引性和重要性,缺乏系统化、全面性的规划及合理安排,进而导致主题党日活动的整体效果欠佳。因而,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过程中,应做到主题党日活动的系统化、项目化及品牌化,提高主题党日活动的可推广性及应用价值,在不断积累经验中,增强主题党日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从而为其他组织主题党日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与借鉴。
4、吸引力差,缺少新颖性和创新性
主题党日活动的内容、开展形式及评价机制等方面,均会对主题党日活动的吸引力、战斗力及号召力产生一定影响,新颖性、创新性的活动形式、活动内容及评价机制,会提高党员参与感及获得感,进而提升主题党日活动的影响力。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主要以PPT、书本相关会议材料、视频为活动载体,以集体会议讨论、个人感言发表、书写学习心得及参观红色革命圣地等为活动形式,且现有形式相对局限,无法根据主题党日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开展形式,而缺乏新颖性、创新性的开展方式难以提高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使主题党日活动发挥其应有的教育意义和实践意义。
三、以高质量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深化学生党支部建设的举措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支部建设和发展为中心,紧紧围绕中心整合发力,以主题党日活动为抓手,抓好党建促发展,做出一支人才培养和党员队伍建设新标杆,书写一页中心工作与高校基层党建相结合新范本。以创新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扎实开展高校党建工作,做到主题党日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品牌化,以高质量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深化高校党支部建设。
1、促进学生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常态化
主题党日活动唯有形成长效机制,才能保障主题党日活动的常态化开展。一方面,学生党支部书记及支部委员会应将主题党日活动的开展纳入党支部年度计划中,对主题党日活动开展的时间、形式、方法等做出明确规划,做到主题党日活动年度有相应计划、季度有对应措施、每月有主题活动。另一方面,学生党支部应对主题党日活动形成常态化管理,党支部应积极鼓励和吸引每位党员参与到主题党日活动的组织、内容确定、活动实施及活动总结各个环节,应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 增强主题党日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发挥每一位党员的主体作用,将主题党日活动作为打造教育管理学生党员的重要平台。
2、推动学生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制度化
主题党日活动制度化建设,是确保学生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经常性、实效性的关键。制定学生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管理办法、活动考核制度、活动实施步骤,是顺利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强有力制度保障,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党员参与主题党日活动的到会率,也有利于党员提前明晰活动的流程,增强党员参与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此外,学生党支部应有计划性的制定活动实施细则,进一步提高活动制度的执行力,并及时依据主题党日活动的成效进行检查与反馈,学生党支部制定一系列活动制度,促进主题党日活动的可持续性和吸引力,充分发挥好主题党日活动的积极作用。
3、推动学生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品牌化
创建新形式,挖掘新亮点,结合专业优势,打造品牌化主题党日活动,彰显支部特色。一项主题活动必须有一条明确的主线贯穿在整个活动中,因而,打造品牌化主题党日活动,首先要设计科学性、合理化的主线,党支部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应以该主线进行串联,设计好各个环节,不断提升党日活动的内涵。其次,党支部应结合实际需求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根据本支部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色,始终围绕支部党员教育与管理这一中心,打造具有专业方向和目标的品牌主题党日活动,如“先锋志愿汇”、 “微党课我来讲”等,紧抓特色活动,将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有机融入学生学习生活,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各学生党支部联合发力,交汇学习。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党支部有其独特模式,不同支部可交汇学习、联合发力,高年级党支部帮助低年级党支部,党支部帮助党支部,将支部“传帮带”融入在主题党日活动中,进一步打造品牌化、标杆式、样板式学生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決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背景:人民出版社,2017.
[2] 刘晓倩.高校“主题党日”长效机制初探[J].文教资料,2018(26)128-129.
[3] 郭玮,李承伟.主题党日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党政论坛,2018(08)17-19.
【作者简介】
任 旭(1993—)男,汉族,山东菏泽人,硕士,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助教,副科级辅导员,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苗容容(1997—)女,汉族,陕西榆林人,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在读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