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父亲的一封信》为何刷爆医生朋友圈

2020-03-31 13:21万安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张红仁心医疗事故

万安

2019年1月1日,据人民网报道,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首次全中文刊发的一篇中国学者的文章《给父亲的一封信》,刷爆了医务工作者的朋友圈。《柳叶刀》设立威克利-伍连德奖论文奖,征集中国医生表达自己观点和关注医疗实践的文章,该刊共收到130份投稿,均较好地展现了中国当代医生面临的问题,特别是从业中面临的巨大压力。谭文斐医生的《给父亲的一封信》脱颖而出,成为12篇被选中的文章之一。

这封信中写道,父亲是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但在1974年和1993年,各发生了一次医疗事故:一位患者术后误吸窒息、一位患者动脉瘤二次破裂,死在手术台上。在这两次事件中,出面解决纠纷的院长被人殴打,全院停止工作三天;另一次则导致全院停止手术一天,满城风雨,他的父亲也一夜之间双鬓斑白,而当时已经拟好的副院长的任命也被收回。这些事情,让当时还是高中生的谭文斐暗下决心,高考坚决不报医学院。但“谁也无法抗拒命运的安排”,他最终还是成了一位麻醉医师。

角度一:情感真挚,彰显医者仁心。

《给父亲的一封信》能够被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收录,是因为信中表达了同为医生的儿子对父亲真挚的情感。信的语言不算华丽,但生活气息十分浓厚,人情味十足,不失为描写亲情的一篇好文章。更重要的是,这封信写尽了医生的辛酸,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儿子追述父亲生前当医生时的细节,以及自己继承父亲遗志选择做医生的心路历程。两代医务工作者无怨无悔的选择,透出令人动容的人格魅力和人性光辉。

角度二:学会宽容,找到应对策略。

这封信对患者和家属无疑具有更大的启示意义:由于医疗行业具有太多不确定的风险,医疗行为总会面临两难选择,没有哪位医生能够确保永远不会出错,患者“人财两空”难以避免。如果对医疗后果难以接受就迁怒于医生,必然会给医生带来难以承受的负担,而在这种巨大压力之下,医生往往会缩手缩脚,不敢替患者作出决定,甚至出现两败俱伤的结局。因此,當医疗事故或纠纷到来,我们要学会避让和宽容,找到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

角度三:完善制度,积极预防事件发生。

医疗事故和纠纷很难完全避免,关键是要对发生医疗事故和纠纷的概率加以控制。须将预防伤医案件的关口前移,用预防和严惩相结合的方式确保防患于未然,医患关系撕裂的伤口才能逐渐痊愈。

素材链接

医生用嘴吸出尿液

2019年11月19日,在广州飞往纽约的航班上,乘务员接到了一位老人的求助。这位老人因为无法排出尿液,而情绪十分不稳定,身上开始冒出虚汗,身体也在接受极大的煎熬。

而恰好在这趟航班上,暨南大学附属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医生张红与海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医生肖占祥就在其中。两位医生义不容辞地来到了老人的身边,并对他的身体进行了检查。本着医者仁心,救人要紧的原则,两位医生决定用嘴为老人把尿液吸出来。张红医生在长达37分钟的时间里,不断地为老人吸出尿液,然后吐到一旁。而肖占祥医生则通过判断老人膀胱的积尿情况,来配合张红医生。经过两位医生的共同努力,老人终于转危为安。

素材点拨:本是素不相识的人,张红医生本着医者仁心的原则,硬是用嘴吸出了病人的尿液,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操守和高尚的品格!让我们在这里为医生点赞!

时评链接

没有医生的“安好”,何来健康服务的“天晴”

□周理平

近日,一位麻醉医生隔空写给父亲的信冲上网络热搜,引众多网友读后泪目。

这封名为《给父亲的一封信》刊发在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上,作者谭文斐用平实的语言,借助向已逝父亲隔空喊话的方式,讲述了父子两代以医为命的从医故事。二十年的成长与思考,道出了从医道路上的悲与喜,也让我们对医生这份职业有了更深切的认识。

自古以来,一代又一代的医者以悬壶济世、救死扶伤为己任,敬畏生命、关爱患者,彰显医者仁心的崇高职业道德。这封“隔空书信”便是最好的力证。因未能成功挽救患者生命的手术而一生难以释怀,一心想着造福患者,麻醉工作风险高却依然挑起重担……从字里行间,我们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作者父子二人不变的医者仁心,心中满满的都是对患者的社会责任感。“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身为大夫,他们身上始终具有大丈夫的情怀和品格,在时光流逝中一直坚守和践诺医者初心。由此想到,前不久在一跨国航班上,广州暨南大学附属医院的张红医生在条件有限的危急情况下,用嘴为一位突发疾病的老人吸尿,事后其一句简单的“天职所在”,朴素又厚重地诠释出医者仁心真意。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从谭医生父子到张医生,不外如是,皆是职业使命的自觉和本性使然。

等闲变却世人心,却道医者仁心变。一次医疗事故使得医院院长被患者家属殴打,医院停止工作三天,一次医疗事故引得满城风雨,父亲一夜之间双鬓斑白。信中把患者群体的不信任不理解、医者的压力映现出来,说出医者的委屈和不易。大部分医生莫不恪尽天职,忘我奉献,创造性发挥,可医生不是万能医生,在操作正当、措施正确、尽力救治的情况下,手术也不是百分百零风险,这本是该有的科学认知。但一些社会公众或是偏信“神医神话”,或是不能正确看待死亡,或是受医生以外的因素影响,失去理性,满身戾气,把医疗救治过程中的任何问题都算在医生医院头上,无理医闹、暴力恶性伤医事件等,刺痛了众多医者的心,浇灭了众多有志青年献身白衣天使的梦想,影响了健康中国的向前发展。不可否认,医生队伍里面有一些败类,可因几粒老鼠屎偏执地否定整锅汤,不能成为我们的待医之道。

没有医生行业的“安好”,何来社会公众健康服务的“天晴”?竭力呵护好医者仁心,戒除对医者的无故任性作为,多一份静心、理解,这才算是读懂读透“隔空书信”的真意。(选自红网)

评点:立意恰当,中心突出,论据丰富,内容充实,论证结构清晰,句式灵活多变而又凝练。标题巧用比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医生是否“安好”是健康的“晴雨表”,亮出观点,提纲挈领。主体部分对论点进行纵深分析,并结合典型材料加以佐证,鲜明地指出要呵护好医者仁心,要对医生多一份理解和支持,得出“如何做”的结论。行文逻辑清晰、思路流畅是最突出的优点。

(编辑:于智博)

猜你喜欢
张红仁心医疗事故
Theoretical study of M6X2 and M6XX'structure(M =Au,Ag;X,X'=S,Se): Electronic and optical properties,ability of photocatalytic water splitting,and tunable properties under biaxial strain
Linear and nonlinear optical response of g-C3N4-based quantum dots*
中国少年仁心大
医者仁心,谱写浓浓“山水情”
烈火仁心
我爱你,中国
医者仁心,悬壶济世
潘耀平是否构成医疗事故罪
医疗事故鉴定怎么改进
四川省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