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莹 王欢 张会君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转型,农村老年人养老呈现社会化特征。针对养老模式的选择意愿进行研究,利用问卷调查,针对辽宁省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模式进行分类,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养老模式选择意愿进行系统分析。建议构建出自我养老、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新型综合养老模式,以满足社会养老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Logistic模型;选择意愿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05-0042-02 中国图书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但是存在农村老年人收入偏低,空巢老人增多的问题,在社会保障特别是农村社会保障并不完善的情况下,农村老人养老问题已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适应农村人口老龄化形势,加速建立多层次农村养老服务体系[2]。农村养老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3],因此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各研究显示,大多数学者将养老模式分为家庭养老、自我养老和社会养老[4]。也有部分研究显示“社会养老可代替家庭养老”,“建立规范的养老保险制度对于养老问题的解决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5-7]。基于养老服务全局观,分析影响选择意愿的因素,比较几种养老模式在选择上的不同倾向。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针对辽宁省建平县、新宾县、朝阳县、喀左县老年人发放调查问卷160份。纳入标准:①年龄大于60周岁;②意识清醒,理解能力佳;③自愿参加本次问卷调查。本次研究剔除不合格问卷18份,回收有效问卷142份,问卷有效率为88.75%。在一般情况调查中,男69名(48.6%),女73名(51.4%);文化程度中,小学及以下69人(48.59%),初中52人(36.62%),高中及以上21人(14.79%);健康状况中,“好”49人(34.5%),“一般”70人(49.3%),“不好”23人(16.2%);婚姻状况中,有偶87人(61.27%),丧偶52人(36.62%),离异3人(2.11%)。
1.2 模型与假设
在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评价中,对数据拟合度分析选择影响因子,并通过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找到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以养老模式选择意愿为因变量,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性别X1、年龄X2、健康状况X3、婚姻状况X4、子女数(个)X5、收入情况(年)X6、养老政策X7、保障基本生活XX8、提高生活质量X9、抵御未来风险X10为自变量,各变量分别按问卷相应条目赋值,通过对解释变量的分析来证实研究假设及变量对3种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
1.2.1 个人情况变量的前提假设
在养老模式的选择中,个人情况与其息息相关。其中个人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健康状况等。“孝”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孝文化构成了我国传统养老文化的核心。“儿女孝顺,含饴弄孙”是传统社会中老年人晚年最高的理想和精神追求[8]。因此,在家庭中子女人数多且年龄较高的男性老人中,选择家庭养老的可能性较大,一般有配偶和经济收入高的老年人更倾向于自我养老。
1.2.2 家庭情况、社会情况的前提假设
在养老模式的选择中,家庭情况、社会情况与其息息相关。一个家庭选择养老模式的能力来源于子女数、家庭目前劳动力成员的收入及社会养老政策宣传等条件。假设家庭子女数少、老人对自身经济能力又较满意的则会选择自我养老模式。
1.2.3 风险意识的前提假设
在养老模式的选择中,老人的行为态度与其息息相关。农村老人养老需要保障基本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且抵御未来风险,假设老人担心老了生病或没有养老保障的时候,会寻求外界辅助养老,则会更倾向于社会养老的选择。
2 结果
家庭养老是目前最普遍的养老模式,因此模型以家庭养老为中心比較其他两种养老模式。模型1为家庭养老与自我养老模式比较;模型2为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模式比较。模型在经过SPSS19.0统计软件消除变量间的多重共线及异方差分析,进行Wald统计量效性检验,X2=51.243,Sig.=0.000,模型的拟合度较好(详情见表1)。
3 结论
3.1 一般情况对养老模式的影响
根据模型1数据得出结论,老年人的性别对养老模式的选择具有一定影响。老年人中男性比女性选择自我养老模式的可能性更高。模型2数据可以看出,性别并未明显影响到农村老年人在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中的选择。国家也从未对社会养老政策作出明确的性别差异规定,所以农村老年人不论男女,对于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选择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而婚姻状况对于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模式和社会养老模式有显著性影响,丧偶的老年人更愿意选择社会养老模式。
3.2 家庭环境和社会情况对养老模式的影响
家庭环境和社会情况是影响养老模式选择的因素之一。其中子女数量、家庭生活中人口的数量和整个家庭的经济收入的情况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模型1和模型2的数据对比中,子女数量幂值为负,可见其与家庭养老模式呈正相关趋势,与社会养老模式呈负相关趋势。换而言之,老年人子女数量越多,其更愿意选择家庭养老;子女数量越少,更愿意选择选择社会养老。家庭经济收入在模型1中来源于自己或配偶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自我养老,将自我储蓄作为自我养老的基本。家庭经济收入在模型2中来源于自己或政府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社会养老。这两种结果均表现出老年人不愿意过多地依靠子女,以免增加子女经济及生活负担。
3.3 风险意识对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的影响
农村老年人风险意识的强弱,决定了其是否参加养老保险以及对自己生活质量的要求。从模型2中可以看出风险意识中是否参加新农保对于养老模式的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参加了新农保的老年人一般对此有一定的认识,也具有一定的预防风险意识,对于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也有所了解,所以这些老年人更愿意选择社会养老来满足自己的养老需求。
4 结束语
通过Logistic 回归模型对养老模式选择意愿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论:两个模型通过Wald 统计量效性检验得出X2=51.243,Sig.=0.000,模型拟合度较好,各解释变量对因变量有显著性影响。
针对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的选择可以考虑众多显著影响因素,综合几种养老模式,走多元化的养老路径。建议构建以自我养老为经济基础,家庭养老为老人提供居所,社会养老为老人提供依托、规避风险,以此来满足老年人群的生活供养和精神慰藉等各方面养老需求。
参考文献:
[1]杜鹏.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变化[J].中国社会保障,2013(11):13-15.
[2]朱紹学.对新时代下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体系的思考[N].淮南日报,2020-01-17.
[3]王维,刘燕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整合与多元建构[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20(1):103-116.
[4]穆光宗.中国传统养老方式的变革和展望[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5):39-44.
[5]郝金磊.区域差异背景下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构建[J].广西社会科学,2012(12):100-104.
[6]丁登林.关于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探析[J].求实,2011(S1):175-176.
[7]杨立雄.建立非缴费性的老年津贴——农村养老保障的一个选择性方案[J].中国软科学,2006(2):11-21.
[8]王光利.社会转型背景下中国传统“孝老”文化与居家养老模式的传承与重构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34):136-138.
作者简介:王 莹(1990—),女,汉族,辽宁锦州人,研究方向:老年护理、运动康复。
王 欢(1982—),女,汉族,辽宁锦州人,研究方阿向:护理管理。
张会君(1964—),女,满族,辽宁锦州人,研究方向:老年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