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

2020-03-31 10:42李恩纯
江西化工 2020年1期
关键词:导图生物知识点

李恩纯

(汕头市潮阳区金堡中学,广东 汕头 515155)

一、高三生物复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高三作为高中生学习、生活最关键的一年,学生有高考的压力。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要完成多个科目的复习工作,学习压力非常大。特别是生物这一科,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社会性很强的自然学科,所包含的知识内容十分广博而复杂的学科。复习时,大多数教师习惯性的包办所有知识点的讲解,上课讲不停,下课帮学生答疑也解个不停,但学生的成绩并没有预期的理想,教得特别累。学生则常抱怨生物知识点多,比较繁杂、知识点联系不紧密,导致识记困难;有时想着提前预习一下,不知如何进行,感觉就是提前看下课本,没什么收获,时间久了,也就不想预习了;有些知识点听老师讲解很简单,貌似听懂了,但实际解题时又不会等等。时间久了,学生对生物科的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抱着将就、被动的心态参与复习,成绩的提高也就显得特别艰难。

笔者认为,会出现以上复习中遇到的难题,是没有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引发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1]。该素养明确指出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倡导养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只有学习能力提升了,学生才能主动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而不是依赖教师或者抱怨。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阵营在课堂,故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为指引,实践生本教学显得举足轻重。

教育要以生为本,教师在课堂上,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充分运用智慧,结合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让课堂成为学生真正的学习课堂,突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己进行知识的内化,探究、构建知识复习体系,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解题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得以提升,才是解决复习过程遇到的尴尬问题的最佳方法。

二、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人们经过实证后的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的相关事件和现象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2]。它包括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作为高三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的生物学概念,对生命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但不能仅停留在理解知识的层面上,应该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是循序渐进的,在培养学生养成相应观念时应注意进行分层次教学。故根据复习内容适当的进行问题情境渗透时,就要注意问题情境设置应具有一定的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形成生命观念的目的,进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利用复习光合作用的过程该节内容培养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观时,笔者从细胞器——叶绿体的结构入手,把光合作用的过程与叶绿体的结构特点进行有效整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情境,层层递进进行分析: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的哪些结构与光合作用有关?叶绿体能够为光合作用提供哪些物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为什么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而暗反应阶段则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这样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主动调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原因分析,而不再是只听老师讲;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思维能力,还可以锻炼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在解决问题时,又将知识点进一步内化、升华,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时刻注意根据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把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相关内容进行相联系,进行知识整合,做到不仅仅让学生立足于理解和运用生物知识,更要促进学生养成运用结构与功能观思考、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并能在今后生物学的学习与研究中加以应用。

(二)构建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高中生物的知识繁复,细且多,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对大量的知识点进行背诵,同时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若不能很好的理解知识点间的联系,不仅背诵吃力,解题时还不会迁移应用。在复习过程中,能否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点间的思维联系,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成绩的高低。为此,在生物复习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思维导图是从一个中心词出发,根据人们的思维方式,结合文字、线条、颜色、图片、图形等可视化工具对所有与其相关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用来表征中心概念的有意义学习工具[3],它能将思维直观化。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再结合生物科的学科特点,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网络的建构,有助于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和连贯化,可帮助学生记忆;通过关键词在各知识点间建立联系,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思考,从而有效的增加记忆清晰度,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如关于《专题一 生命系统的细胞基础》这节的二轮复习。笔者是这样操作的:在复习的前一周,布置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建构,目的是让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强化已复习的知识,为课堂复习做准备。然后提前对学生的思维导图进行查阅,发现:学生大多只能制备出细胞中的元素、化合物以及细胞结构等各知识点间的简单思维导图,不能很好的建立起三者中所涉及知识点间内在联系的思维导图。由于对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有了了解,在课堂上笔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物质组成的角度,引导学生先建立起细胞中元素、化合物与细胞结构三者的联系,然后根据提示的关键词,学生能说出各级分支,并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各级分支中又涉及不同的知识要点。(如图1所示)形成一个只有关键词与重要知识点的知识网络,使凌乱的知识了然于心,便于学生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图1 生命系统的细胞基础

通过师生共同描绘思维导图,学生不再被动的去接受所学习的知识而是生物课堂的主要参与者与知识的建构者,学生主动学习,并且积极地进行师生对话。这样能更好的利用逻辑和创造思维,为生物知识的复习注入新的活力,由于学生弄清了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了完整的生物知识结构体系,对知识的识记也不再错误的认为是死记硬背,记忆更清晰、巩固,在实际解题时也能从容、灵活的运用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使分析问题及应用知识的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这不但提高了复习的效率,还使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

(三)落实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学科。生物学实验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建立生物学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及科学探究能力等。

随着高考命题的改革,纵观近几年全国卷理科生物部分的高考试题,更注重学生的能力考查,尤其是对学生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要求更高。为此,为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顺应高考备考的需求。教师在实验复习过程中,要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能只是简单的复述实验内容或实验结论,而应该引导学生去模拟科学家的实验探究历程(复习课主要是锻炼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科学研究的方法,体验到了科学家的思维方式、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如在复习《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时,关于“植物细胞是否发生渗透作用?其半透膜是什么?”等问题,笔者不是直接抛问题、给答案,而是充分利用课本的探究实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先创设情境如“冬天蔬菜放到第二天是什么样子?清洗时浸泡一段时间后又发生什么变化?”引发学生凭生活经验进行思考,这样,植物细胞能否发生渗透作用,答案了然于心。紧接着设疑:什么样的植物细胞可以作为实验材料?学生发现: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才适合做实验材料。选好材料后,引导学生依据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吗?),作出假设(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假设正确与否得通过实验证明,从而形成实验思路,最后通过小组讨论,确定实验方案,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学生是整个探究活动的主体,通过小组合作形成方案,领悟到了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学习了科学的思维方法,使自身的实验探究能力得以提升。另外,为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还可通过教师精选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通过思维强化训练,养成良好的思维探究习惯,从而提升应试能力。

(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考题目考查的方向更注重与生产生活实践相联系,结合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科学发展、健康等热点问题进行命题,试题充分发挥生物科学的育人功能,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解决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2]。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重智育而轻德育,一味追求高分”的做法。既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教材知识,更应重视教材内容所蕴含的教育价值,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科学的探索和思考,进行知识内化、升华,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如笔者在讲“碳循环”时,将其知识内容的讲解与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社会热点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生态文明,形成环境保护意识。高三学生已经熟知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碳元素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而由生物群落回归无机环境主要依赖各类生物的呼吸作用,明确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碳的吸收量和释放量应该基本上是稳定。通过前面的铺垫,提出问题:在什么情况下这种平衡会被破坏?大多学生马上会回答:过量二氧化碳的排放就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形成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接着提问:全球气候变暖又会引发哪些后果?为改善全球气候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学生通过讨论、根据已掌握的知识提出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如利用潮汐能,风能等措施,在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意识到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又如在讲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时,笔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哪些价值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思考指出“金山银山”是直接价值,而“绿水青山”是指间接价值,从而得出生物的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学生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再一次的感受到保护环境资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责任担当和社会责任感。

教材中还有很多可以渗透社会责任教育的内容,如复习细胞的癌变时,通过引发细胞癌变的原因分析,学生能联系实际生活,提出应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减少腌制品、腊肠、烟、酒等的摄入,意识到健康饮食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懂得珍爱生命,并自觉将这种健康的生活理念传播开去。

像这样,将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参与到社会热点话题和社会事务的讨论中,不仅开拓学生的眼界和思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还能实现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与应用知识能力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德智全面发展。

上好复习课,加强对以往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是生物复习课的根本宗旨[4]。在实现这一宗旨的过程中,学生是教学中的重要对象,教师一定要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让学生发挥主体的作用,才能使学生自主的思考和学习,以提升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才能真正实现生物复习课堂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猜你喜欢
导图生物知识点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第12话 完美生物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