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

2020-03-31 10:11罗东梅陈芸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9期
关键词:脾脏计数血小板

罗东梅,陈芸梅

(1.广东省第一荣军医院,广东 广州;2.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0 引言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亦称原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特点为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临床表现以皮肤粘膜或内脏出血为主[1]。脾脏切除对激素治疗无效、复发的ITP,或以综合治疗仍难纠正出血者为较好的适应症。随着腹腔镜技术在外科领域不断发展,临床成熟应用腹腔镜行脾切除手术(LS)[2]。LS特点:微创、视野清、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社会效益显著,已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医界的认可。2010年10月至2018年9月进行LS治疗的患者7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通过科学、专业的医疗及护理,全部患者术后康复俱佳,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2010年10月至2018年9月腹腔镜脾切除术72例,其中男20例,女52例;年龄6岁~66岁,平均年龄31.2岁。手术过程顺利,有3例病人在行解剖分离过程中,因1例术中出现脾蒂撕裂出血而不能有效止血及2例脾脏周围粘连严重分离困难转为开腹手术。术后给予科学专业的治疗和高效的护理,所有患者无明显并发症,术后康复良好,平均住院6~7天。

1.2 手术方法

1.2.1 麻醉方式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1.2.2 手术体位

将患者置于仰卧位,头高脚底,向右侧倾斜15~30°。

1.2.3 手术步骤及配合[3]

见图1。

2 护理

2.1 术前纠正凝血功能缺陷

密切观察血小板的变化,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严密观察患者有无活动性出血及记录出血的量,以保证手术顺利安全进行。要求ITP患者的Hb>80g/L,血小板>30×109/L。血小板<20×109/L者:①术前3d开始输注丙种球蛋白,剂量为每天0.2~0.4g/kg。其可抑制血小板抗体生成,并使血小板被吞噬率降低。②需要较大剂量激素纠正时可激素静脉给药,给药期间注意观察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③如经以上处理血小板仍<30×109/L,按需输注血小板。使用血小板悬液,要注意即取即输,半小时内输入。在各种注射操作后,穿刺点要按压5min。开通静脉通道宜采用静脉留置针,避免反复穿刺。ITP患者术前禁忌用血小板抑制药物,如双嘧达莫、利多格雷、阿司匹林等。

图1 手术步骤及配合

2.2 健康指导

①修剪短指甲,避免抓挠皮肤;②使用软毛牙刷刷牙,不剔牙,防止牙龈损伤;③预防便秘、咳嗽不当而引起腹压、颅内压增高导致颅内出血;④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方法等。

2.3 心理疏导

手术对每一位患者来说是一种应激,同时缺乏LS手术相关知识,患者寄予手术治愈疾病很大希望,但又担心手术失败。诚恐诚惶、患得患失、恐惧、焦虑心理,有部分患者甚至严重失眠等情况。护理上针对个体的情况,有针对性地予以患者心理疏导,术前医护团队与患者有效沟通,介绍LS的临床开展情况及安全性等;病房将科内手术成功康复患者成立“手拉手·心连心”义工团队,义工患者“现身说术”与患者交流手术体验,解除患者的疑虑以及充分的疏导,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手术。

2.4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2.4.1 出血

出血是LS的主要并发症。虽然LS是一种微创手术,然而由于脾脏解剖复杂和变异,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等,并不能完全避免术后出血[4]。因此,护士在术后3d内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脾窝引流管、切口敷料及腹部体征,发现引流液量多,且为鲜红色,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另外对于长期应用激素治疗及术前应用较大剂量激素的患者,术后应注意观察胃肠减压引流液的颜色和量,以判断有无消化道出血。LS组2例患者手术结束时未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超声发现腹腔、盆腔中大量积液,经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分别引流431mL及917mL血性液体。经保守治疗后康复出院。

2.4.2 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多见于下肢静脉、脾静脉及门静脉系统。形成的原因多与气腹、血液高凝、脾静脉残端、血小板增加有关。血小板增多是脾切除术后机体的反应,血小板可在术后1~2d迅速回升,一般于术后1~2周达高峰,此时是血栓形成的高发期[5]。术后2周内每日做血小板计数检查,当血小板数量高于500×109/L时为危急值,要预防血栓的形成,使用抗凝剂做预防性处理[6]。重点观察:①腹部情况,如出现不明原因高热、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叩诊腹部呈鼓音应警惕肠系膜静脉血栓。②观察及预防下肢血栓形成,观察下肢皮肤颜色、浅静脉有无扩张、红肿、胀痛、足背动脉搏动情况。预防性护理措施包括:术后2~3小时后做肢体的被动运动,Q2h协助翻身拍背;术后第1天指导病人在床上进行主动四肢运动,如双上肢屈伸运动、双下肢直腿抬高、踝泵运动、屈膝伸腿等运动,可有效预防血栓形成;术后第2天指导病人下床活动等。术后有3例患者5天后血小板计数>800×109/L,经积极抗凝治疗无出现血栓相关并发症。

2.4.3 感染的观察

通常ITP患者术前都行长疗程激素免疫抑制剂方案治疗,而出现免疫力弱。因此,术前宣教预防呼吸道感染,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训练。LS术后鼓励有效咳嗽,进行超声雾化2次/d,及时准确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当日Q2h协助翻身拍背,术后第1天取半卧位,鼓励自行翻身。

2.4.4 人工气腹并发症的观察

LS术中需用CO2建立人工气腹,术后可出现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的可能。因此,术后应观察呼吸频率、节律、血氧饱和度、肩背部疼痛的情况。术后予氧气吸入提高氧分压,促进体内CO2的排出。肩背部酸痛多在术后1~3d发生,指导患者活动肩关节或按摩肩背部,患者肩背部酸痛能明显减轻。术后如出现呼吸节律明显改变、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应尽快抽血查血气分析,明确有无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

3 疗效的观察

术后12小时血小板明显升高,1~2周达高峰[7]。郑朝旭等研究显示,LS治疗有效的患者往往血小板峰值出现于术后7~10d,然后血小板计数缓慢下降;而LS治疗无效者血小板峰值出现于术后5~7d,很快血小板计数下降接近术前水平[8]。ITP患者不论是进行开腹脾脏切除术(OS)还是LS,目的是通过脾切除手术提高血小板的计数。术后血小板的计数直接影响到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所以,术后必须动态观察血小板的变化,观察其疗效,发现血小板过高或过低及时通知医生,预防出血或血栓等并发症,并做好心理护理。

4 小结

LS术较开腹脾脏切除术具有微创、视野清、出血少、并发症发生低,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使医院病床周转率大大提高,患者的住院体验感觉良好度提高。同时减轻了护士劳动强度及减少了基础护理工作量,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直接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与宣教。患者满意度、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明显提高。但LS围手术期患者病情复杂,除了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护理,还需护士具有较强的专科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专科的护理需求,真正提高护理质量的含金量。

猜你喜欢
脾脏计数血小板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
脾脏也会出现钙化
摘除脾脏后,请注意这些变化
如何预防胃癌手术中的医源性脾损伤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
血小板减少会有“小红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