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其
(福建沙县官庄国有林场,福建 沙县 365500)
松丽毒蛾(DasychiraaxuthaCollenette)又称松茸毒蛾、松毒蛾,为鳞翅目(Lepidoptera)毒蛾科(Lymantridae)茸毒蛾属(Dasychira)。分布于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江苏、安徽、江西、云南、黑龙江、辽宁、陕西等省区,是松树的一种主要食叶害虫。主要以幼虫取食为害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 、火炬松(PinustaedaL.)、湿地松(Piunselliottii)等松针,发生猖獗时可将针叶食光,严重影响松树生长,甚至导致成片松林枯死。近3 a,该虫在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926 hm2的马尾松林相继为害成灾,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虽用化学药剂防治,控制住虫情,但难免引发农药残留、杀伤天敌等问题。为大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选用安全、高效、无公害农药防治显得尤为重要。植物源农药是利用植物资源开发的农药,具有对生态环境安全,对人类及动物毒性小等优点。
近年来有学者开始尝试使用植物源农药防治林木害虫[1]。洪宜聪[2-5]分别研究了1.2%烟碱·苦参碱乳油等植物源农药防治黄刺蛾等闽粤栲食叶害虫、苦参·烟碱烟剂防治刚竹毒蛾幼虫和1.2%烟碱·苦参碱乳油和1%苦参碱喷烟防治竹镂舟蛾、刚竹毒蛾幼虫。茅隆森[6]选用1%苦皮藤素可溶液、4%鱼藤酮乳油等5种植物源杀虫剂对淡竹毒蛾,乐兴钊[7]选用0.5%藜芦碱可溶性液等6种植物源杀虫剂喷烟防治黄纹竹斑蛾,杨希等[8]选用4%鱼藤酮乳油等5种植物源杀虫剂喷雾、喷烟防治杉木扁长蝽,均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目前,尚未见应用植物源农药防治松丽毒蛾的相关报道。为此,笔者于2019年在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选用0.6%印楝素乳油等5种植物源农药开展林间喷雾防治松丽毒蛾幼虫试验,以探索不同药剂对松丽毒蛾的防治效果,并筛选出药剂的最适浓度和用药量,旨在为松丽毒蛾无公害防治提供参考。
试验区位于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的种子园,池村、官庄、大汾、罗溪、白溪等工区的马尾松纯林。均为山地丘陵,海拔320~530 m,亚热带季风气候,年无霜期309 d,年均气温16.2~19.7 ℃,年均降水量1510~1840 mm。试验林分为15~29年生马尾松用材林和马尾松2代种子园,5个工区的松林平均树高达11.3~17.7 m,郁闭度0.7;种子园平均树高4.2 m,郁闭度0.56。防治松林总面积204.6 hm2。松丽毒蛾为3~4龄幼虫,虫口密度37~118头·株-1,虫株率为46%~96%。主要伴生树种为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木荷(Schimasuperba)、福建青冈(Cyclobalanopsischungii)、乳源木莲(Manglietiayuyuanensis)。林下植被主要有杜鹃(Rhododendronsimsii)、山胡椒(Linderaglauca)、迎春(Jasminumnudiflorum)、黄杨(Buxussinica)、紫萼(Hostaventricosa)、乌蕨(Stenolomachusana)、狗脊蕨(Woodwardiajaponica)、地菍(Melastomadodecandrum)、芒萁(Dicanopterisdichtoma)、淡竹叶(Lophatherumgracile)等[9-12]。
供试虫为马尾松树上捕捉的松丽毒蛾幼虫,在室内饲养2 d后,选取健康的3龄幼虫,按设定幼虫数量分装到虫笼备用。
器械:参照杨希等[8]养虫笼采用铝合金材和100目铝纱网制成的边长为30 cm的正方形,套笼用100目铝纱网制成,长70 cm、直径30 cm的圆筒状,两端各缝长30 cm的纱布;6HWF-20-1背负式喷雾机(南通广益机电公司生产)。
药剂:0.6%印楝素乳油(九康生物科技公司生产);4%鱼藤酮乳油(河北天顺生物公司生产);1.3%苦参碱可溶液(天津益农生物科技公司生产);1%苦参·藜芦碱可溶液(陕西先农生物科技公司生产);1.2%烟碱·苦参碱乳油(中农田丰生物科技公司生产)。
2.3.1 标准地设置 采用“对角线”法,在每个防治处理区设立面积为0.067 hm2的标准地,并随机选取15株马尾松,随机选定标准枝并套笼,每个套笼放入松丽毒蛾幼虫20头,每个处理重复3次,并设立1个对照标准地。
2.3.2 农药浓度配制 参照文献[13-17],将供试药剂分别配制为:0.6%印楝素乳油和4%鱼藤酮乳油设700倍、1000倍、1300倍3个水平;1%苦参·藜芦碱可溶液设800倍、1100倍、1400倍3个水平;1.3%苦参碱可溶液和1.2%烟碱·苦参碱乳油设1000倍、1300倍、1600倍3个水平。
2.3.3 林间喷雾试验 2019年8月3—6日,于8∶00—10∶30(多云天气,风速1级、林内空气湿度53%)时段,喷施配制的0.6%印楝素乳油、4%鱼藤酮乳油、1%苦参·藜芦碱可溶液、1.2%烟碱·苦参碱乳油和1.3%苦参碱可溶液,各处理3次重复,对照区不喷药。喷雾用药量参照陈明、洪宜聪等[18-21],0.6%印楝素乳油和4%鱼藤酮乳油1000 mL·hm-2,1%苦参·藜芦碱可溶液1200 mL·hm-2,1.2%烟碱·苦参碱乳油750 mL·hm-2,1.3%苦参碱可溶液800 mL·hm-2。
2.3.4 药效检查 药后4 d,在防治区马尾松林开展虫口数量和有虫株率检查,分析农药对幼虫的防治效果。药后每隔24 h,统计虫笼内松丽毒蛾幼虫死亡率,在幼虫死亡率达95%时停止观察,计算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2.3.5 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试验获取的数据采用Excel 2007进行分析处理,用SPSS 17.0软件分析P<0.05水平时的显著性,分析各处理防治效果的差异性。
5种植物源农药林间防治松丽毒蛾幼虫的效果分析见表1。
3.1.1 5种植物源农药防治效果分析 从表1可知,药后4 d,1%苦参·藜芦碱可溶液1400倍液的防治效果为71.9%,0.6%印楝素乳油、4%鱼藤酮乳油1300倍液的幼虫死亡率分别为71.6%、72.2%,1.3%苦参碱可溶液、1.2%烟碱·苦参碱乳油的1300倍液幼虫死亡率分别为74.1%、73.9%,药效不理想;但药后6 d幼虫死亡率均达85.7以上。5种植物源农药的其余2个水平的幼虫死亡率药后4 d均达90%以上,药后6 d幼虫死亡率均达100%,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
方差分析表明,药后前2 d,1.3%苦参碱可溶液和1.2%烟碱·苦参碱乳油的各浓度与0.6%印楝素乳油、4%鱼藤酮乳油和1%苦参·藜芦碱可溶液各浓度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而1.3%苦参碱可溶液各浓度与1.2%烟碱·苦参碱乳油的各浓度间无显著差异,0.6%印楝素乳油、4%鱼藤酮乳油和1%苦参·藜芦碱可溶液相互间亦无显著差异。药后4 d,1.3%苦参碱可溶液1600倍和1.2%烟碱·苦参碱乳油1600倍与0.6%印楝素乳油1300倍、4%鱼藤酮乳油1300倍和1%苦参·藜芦碱可溶液1400倍间均差异显著,1.3%苦参碱可溶液1600倍与1.2%烟碱·苦参碱乳油1600倍间无显著差异,4%鱼藤酮乳油1300倍和0.6%印楝素乳油1300倍与1%苦参·藜芦碱可溶液1400倍间差异不显著;5种植物源农药的其余2个水平间均无显著差异。药后6 d,除1.3%苦参碱可溶液1600倍、1.2%烟碱·苦参碱乳油1600倍、0.6%印楝素乳油1300倍、4%鱼藤酮乳油1300倍和1%苦参·藜芦碱可溶液1400倍外,5种植物源农药的其余2个浓度对害虫的死亡率均为100%,且施药区的幼虫死亡率与对照区的幼虫死亡率差异极显著。表明采用5种植物源农药喷雾防治松丽毒蛾幼虫可收到较好的杀虫效果,可在生产防治上大面积应用。
表1 5种植物源农药对松丽毒蛾幼虫防治效果
*:同列数据后不同大写字母为差异显著,P<0.05。
试验结果表明,1.3%苦参碱可溶液和1.2%烟碱·苦参碱乳油2种农药的药效发挥快,致死时间短,杀虫力强,药效好;0.6%印楝素乳油、4%鱼藤酮乳油和1%苦参·藜芦碱可溶液等3种农药的药效发挥较快,杀虫力较强,药效亦较好,但较上述2种农药药效发挥慢些。
3.1.2 5种药剂不同浓度防治效果分析 5种农药3个水平间防治效果有差异,表明农药浓度大小与杀虫效果直接相关。药后6 d,5种农药的各个配比度的防治效果均达到85.7%以上。
不同浓度配比的1.3%苦参碱可溶液和1.2%烟碱·苦参碱乳油的防治效果有差异,1000倍液与1300倍液间无显著差异,但均与1600倍液间呈显著差异。表明这2种植物源农药的1600倍液的防治效果较差,1000倍液和1300倍液防治效果好,2种农药的最适浓度可配制成1300倍液。
不同浓度配比的0.6%印楝素乳油和4%鱼藤酮乳油防治效果也有差异,700倍液与1000倍液间差异不显著,但均与1300倍液间差异显著。表明这2种植物源农药的1300倍液的防治效果不理想,700倍液、1000倍液防效理想,2种农药适宜浓度应为1000倍液。
1%苦参·藜芦碱可溶液的3个水平浓度的防治效果亦不一致,800倍液与1100倍液间的差异不显著,但均与1400倍液差异显著。表明1%苦参·藜芦碱可溶液的1400倍液的防效不理想,800倍液、1100倍液的防效好,建议1%苦参·藜芦碱适宜浓度应为1100倍液。
各防治区林分药后虫口密度调查结果见表2。从表2可知,药后6 d,各施药区松丽毒蛾幼虫虫口数量和有虫株率均大幅下降。在喷施0.6%印楝素乳油1300倍液和4%鱼藤酮乳油1300倍液的林分,喷施1.3%苦参碱可溶液1600倍液和1.2%烟碱·苦参碱乳油1600倍液的林分,以及喷施1%苦参·藜芦碱可溶液1400倍液的林分,仍发现有部分的松丽毒蛾幼虫,有虫株率仍达4%~7%,其余各施药马尾松林分中均未发现幼虫,进一步表明5种药剂对松丽毒蛾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表2 各防治区林分药后松丽毒蛾幼虫调查统计
本试验选用0.6%印楝素乳油、1.2%烟碱·苦参碱乳油、1%苦参·藜芦碱可溶液、4%鱼藤酮乳油和1.3%苦参碱可溶液等5种农药林间喷雾防治松丽毒蛾幼虫,药后6 d,防治效果可达85.7%以上,有虫株率在7%以下。表明这5种植物源农药对松丽毒蛾具有很强杀死能力,这与花爱梅[23]、曾荣樟[24]开展的研究试验药效相符。其中以1.3%苦参碱可溶液和1.2%烟碱·苦参碱乳油2种农药的药效发挥快,致死时间短,杀虫力强,药效好。且不同浓度间药效有一定差异,最适稀释倍数为1.3%苦参碱可溶液和1.2%烟碱·苦参碱乳油1300倍液,0.6%印楝素乳油和4%鱼藤酮乳油1000倍液,1%苦参·藜芦碱可溶液1100倍液。且5种农药性能稳定、毒力强、杀虫广谱、药效长,不易产生抗药性,低毒、高效、无残留,不污染环境,对施药环境及非靶标生物安全,可避免因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而产生严重的“3R”问题,即抗药性、再猖撅、残留,进而维持林分的生物多样性[25]。由于松丽毒蛾幼虫常聚集为害,暴发性强,对马尾松的健康生长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在制定该虫防治方案时,应从维护林分的生物多样性的目的出发,选择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最小农药,采用最适浓度和用药量,因地制宜运用恰当的施药技术,制定好科学的防治措施[26]。应用该5种植物源农药的合适浓度在松丽毒蛾幼虫3龄前实施喷雾防治,可有效控制其严重危害,值得生产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