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憩者环境知觉与行为关系
——以武夷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2020-03-31 07:00林燕芳
福建林业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国家森林公园武夷山生态旅游

林燕芳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园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9)

生态旅游(Ecotourism)不同于传统的大众旅游,它强调自然环境保护和旅游地的持续利用,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森林生态旅游强调的是生态性,意味着旅游者和森林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1]。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顾问Ceballos-Lascurai于1983年第一次提出“Ecotourism”一词,到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 zation)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推动以生态旅游为发展策略,达成保育生物多样性的目标,生态旅游开始逐渐成为全球响应的一种观光发展模式。1995年美国学者Gregory科学而系统地提出森林旅游(FOREST TOURISM)的概念,他认为只要以森林为背景开展的旅游活动都是森林旅游,这一概念是广义上的,明确指出森林旅游要把森林作为旅游背景[2]。Wall等[4]学者全面系统研究了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变,他的研究表明,旅游活动不可避免地对旅游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而且负面影响往往大于正面影响。韩微[5]指出森林生态旅游是和生态环境产生互动的旅游形式,是一种具有责任的旅游模式,要求旅游者具有责任感、具备环保意识,这不仅仅是一种旅游模式,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生活方式。

环境知觉(environmental perception)是指个体加工环境信息的过程。个体对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产生感觉,并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将其组织成高一级的心理模式的过程[6]。空间行为是主体对外在环境意象的反应,个人因为决策而产生实际行为,所以空间行为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可藉感官直接观察得知而加以分析处理的外显活动,在行为地理学的研究当中,环境知觉较注重于研究意象,而空间行为则是注重在研究意象产生后所展现的各种行动,事实上这两者是密不可分且互为因果,因此在进行研究时,应同时考虑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7]。

国家森林公园规划前提是不破坏自然资源环境、并对当地国民经济有所帮助。游憩者满意度能增强环境态度,但如果森林生态旅游环境规划与管理不当,即使富有生物和文化价值特征,也可能会出现游憩者过多或过少而退化,降低游憩者的森林生态旅游质量。了解游憩者对自然环境体验的态度与知觉,能增进对环境与游憩者在环境互动上的管理效率。尤其游憩者具有直接透过个别的行为影响自然环境质量的能力,从而影响森林生态旅游质量。鉴于此,本研究以武夷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探讨森林生态旅游中游憩者的环境知觉与行为,以及不同游憩者特性之间的差异关联;探讨游憩者的环境满意度与游憩者特性之间关联性;探讨不同的森林生态旅游知觉与环境满意度,与森林生态旅游参与意愿之间的关联性。为森林生态旅游景观规划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武夷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福建省北部,武夷山风景区和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之间,与九曲溪上游生态保护区和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相邻,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2004年11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将武夷山森林公园和武夷山原始森林公园合并为国家森林公园。园区占地约7418 hm2,其中核心区约3085 hm2,园区内有龙凤谷、翡翠谷、神秘谷三大峡谷,目前已开发为3条旅游路线。龙凤谷主要展现的是奇特的瀑布群景观;翡翠谷依照地势规划了勇士乐园,形成了旅游景点与拓展体验相融合的特色景区;神秘谷主要是原始森林,谷内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是天然的氧吧。武夷山国家森林公园是目前世界上同纬度仅存的最典型、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亚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和世界珍稀特有野生动植物的基因库,园区内以中热带原始林和次生林为主体[8],具有丰富多样的原生态动植物资源及森林生态旅游资源。

1.2 研究设计与方法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并辅以实地考察。问卷共分为5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游憩者基本情况调查,共设7个问项。第二部分为游憩者的旅游特性调查,共设6个问项。第三部分为游憩者的环境知觉与行为调查,共设6个问项。第四部分采取李克特五点量表对游憩者进行环境满意度调查,共设5类19个问项。第五部分为游憩者对森林生态旅游的参与意愿以及愿付金额调查。

分别于2018年4月13—14日、6月23—24日各发放问卷调查表250份、共500份,收回489份,扣除无效问卷13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调查表476份,占95.2%。

1.3 分析方法

运用SPSS 12.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①描述性统计分析:对研究样本的统计变数进行样本特性分析,使用次数分配、平均数与百分比等统计量来描述样本。②信度分析(Reliability Analysis):问卷量表部分采用Conbach’sa系数来检验各项目间的一致性与稳定性。③对比分析(Comparative Analysis):对比各项游憩者特性变项在环境知觉及生态旅游参与意愿上的差异情况。④多重比较分析(Multiple Comparative Analysis):在方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游憩者特性间环境满意度的差异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游憩者特性分析

2.1.1 基本情况分析 游憩者男性占55%;年龄45~64岁占35.1%;职业类型中商人和公务人员占42%;教育程度本科以上学历占57.1%;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占73.5%;已婚有小孩的占51.5%;游憩者有80.5%是福建居民(表1)。

表1 武夷山国家森林公园游憩者基本信息

2.1.2 游憩者特性分析 游憩者的旅游信息有71.9%是通过媒体宣传和电脑网络获知;游憩者中第一次来游玩的占62.2%;停留时间在3 h内的占64.1%;游伴是家人或亲戚、朋友或同事的占79.1%,游伴人数在5人以内的占90.6%;自驾小车的游憩者占64.3% (表2)。

表2 武夷山国家森林公园游憩者旅游特性分析

2.2 游憩者的环境知觉与行为差异分析

2.2.1 游憩者的环境知觉与行为 游憩者的动机排在前二位的分别是“感受自然”(33.2%)和“放松身心”(30.8%);对旅游地的原始印象排第一的是“瀑布景观”(30.6%),其次是“天然氧吧”(28.3%)。到武夷山国家森林公园主要从事的活动是“吸负离子”(28.7%)、“运动锻炼”(21.8%)和“欣赏自然”(20.3%)。有29.6%的游憩者认为在此公园活动对生态环境无明显影响。也有16.3%的游憩者认为能“充分利用生态效益”、14.8%的认为能“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游憩者印象最深的景观是“森林”(21.1%)和“瀑布”(20.1%)。93.6%的游憩者都是选择自行参观,希望能够自行安排游览的时间和路线(表3)。说明游憩者的环境知觉差异在行为上表现为:更倾向于选择自然生态环境,更希望通过自由的游览感觉良好的生态环境。

表3 武夷山国家森林公园游憩者环境知觉与行为分析

2.2.2 不同游憩者的环境知觉与行为差异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不同游憩者特性的环境知觉与行为的差异明显。运用SPSS软件,建立数据集,测算相关变项的χ2值和P值,再进行简单对比和相关性分析可知:年龄越大就会越偏好健康相关的活动,如:45岁以上的调查对象对森林浴(χ2=6.096,P<0.05)、吸负离子(χ2=10.165,P<0.01)的偏好更高;而24岁以下的调查对象就更重视解说设施(χ2=10.581,P<0.01);在受教育程度方面,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加,对环境负面影响的自我认知也会增加,如研究生以上学历的调查对象认为生态旅游会干扰动植物(χ2=9.177,P<0.05)、制造垃圾(χ2=8.331,P<0.05);第一次到武夷山国家森林公园游玩的调查对象多为慕名而来(χ2=10.401,P<0.01),重游次数越多的调查对象,就会越倾向于放松身心(χ2=17.106,P<0.01),并且对游览步道的印象(χ2=11.576,P<0.01)、欣赏自然的行为(χ2=17.106,P<0.01)及对整体环境景观的认可度也越高。

对生态旅游认知显著的游憩者特征:45岁以上的调查对象(χ2=11.326,P<0.01)、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调查对象(χ2=6.773,P<0.05),以及已婚有小孩的调查对象(χ2=10.557,P<0.01)会更认同此次旅游属于生态旅游。而通过调查数据简单对比可知,游憩者对武夷山国家森林公园属于生态旅游地的认知在游憩者特性上无显著差异。

说明不同游憩者,不同的环境知觉会对行为选择产生较大的影响,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重游次数越多的游憩者,在行为上更倾向于选择亲近生态环境。

2.3 游憩者的环境满意度及其差异分析

2.3.1 游憩者的环境满意度分析 经测算Conbach′s,α=0.891,属于高信度系数;KMO值=0.882,所以问卷设计的项目均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由表4可知游客对自我行为的部分,如:“会遵守园区的相关规定”评价最高(4.39±0.60),“会自觉带走垃圾或丢到园内垃圾筒”(4.35±0.60)与“会避免干扰破坏园区动植物”(4.31±0.67)也比较高,分别排在第二、第三位。“愿意再次游玩并向亲友推荐”(4.29±0.64)及对整体自然环境资源的满意度(4.17±0.60)较高。评价较低的部分是管理环境中的“交通便利”(3.04±1.01)与“门票价格合理”(3.19±1.11)。总体看,对自我行为和自然环境的满意度较高,对管理、社会等人文环境的满意度较低。

表4 武夷山国家森林公园游憩者的整体评价与环境满意度

*:环境满意度各项目评价总分为5。

2.3.2 不同游憩者特性对环境满意度的差异分析 运用SPSS软件,测算不同游憩者相关变项的F值和P值;运用Excel的T检验工具计算差异显著度;通过多重比较分析后进行主成分分析可知:有4个项目不同游憩者特性间环境满意度有显著差异(差异显著度a=0.05)。

1)游览路线规划:选择自己一个人游玩的调查对象(F=4.013,P<0.05),学历是高中以下的调查对象(F=3.977,P<0.05 ),以及通过媒体宣传得知旅游信息的调查对象(F=6.892,P<0.05),这3种调查对象对路线规划的满意度明显较低(差异显著度a=0.01)。而通过家人朋友得知旅游信息的调查对象对路线规划的满意度则显著高于其他信息来源(差异显著度a=0.05)。

2)游客数量合适:选择自己一个人游玩的调查对象(F=4.013,P<0.05)和停留时间5 h以上的调查对象(F=5.989,P<0.01),这部分游憩者对游客数量合适的满意度明显较低(差异显著度a=0.07)。

3)其他游客行为文明:通过媒体宣传得知旅游信息的调查对象(F=6.892,P<0.05)和选择自己一个人游玩的调查对象(F=4.013,P<0.05),这部分游憩者对其他游客行为文明的满意度较低(差异显著度a=0.06)。

4)加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年龄45岁以上的调查对象(F=11.326,P<0.01),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调查对象(F=6.773,P<0.05)及已婚的调查对象(F=10.557,P<0.01),这部分游憩者对通过生态旅游可以加强自己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的认可度较高(差异显著度a=0.01)。

2.3.3 不同生态旅游知觉的环境满意度差异分析 生态旅游知觉差异性对比分析表明,不同的生态旅游知觉对环境满意度有显著差异,受生态旅游地知觉影响显著的项目有以下2个。

1)生态旅游知觉:认为武夷山国家森林公园属于生态旅游地的调查对象对设问的10个环境满意度评价项目都显著高于不认为武夷山国家森林公园属于生态旅游地的调查对象(表5)。

*:*为P<0.05;**为P<0.01;***为P<0.001;下同。

2)生态旅游经验:有生态旅游经验的调查对象对12个生态环境满意度评价项目都显著高于没有生态旅游经验的调查对象(表6)。

表6 生态旅游经验与环境满意度差异项目分析

2.4 游憩者参与生态旅游意愿及其差异分析

2.4.1 游憩者生态旅游参与意愿分析 调查发现,93.6%的游憩者选择自行参观,希望在自己的游玩和探索中感受自然景观,了解自然生态知识和人文资源;多数表示愿意深入了解武夷山国家森林公园原始自然环境(80.1%),愿意参与生态旅游行程(77.6%),表示愿意支付500元以下的最多(42.6%),其次是500~1000元的(35.9%),两者共占78.5%。

2.4.2 不同的游憩者特性参与生态旅游意愿分析 希望深入了解武夷山国家森林公园原始自然环境的意愿,以45岁以上(χ2=10.937,P<0.01)、月收入5000元以上(χ2=7.103,P<0.05)、研究生以上学历(χ2=8.018,P<0.05),以及自驾小车(χ2=11.013,P<0.01)的调查对象明显较高。愿意参与生态旅游行程的调查对象,多为已婚有小孩(χ2=8.605,P<0.01)及停留时间3 h以上(χ2=10.435,P<0.01)。不同的游憩者特性对生态旅游愿意支付金额没有明显差异。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根据调查问卷相关数据分析及现场调研得知,到武夷山国家森林公园进行生态旅游的对象以男性略多,年龄以45~64岁为主,教育程度多在本科以上,多为自己开车带3~5个亲朋或好友一起游览,他们多数是通过媒体宣传和电脑网络获取相关旅游信息,而且大部分是第一次游览武夷山国家森林公园。

对不同游憩者特性、环境认知与行为的相关因子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的游憩者对环境认知与行为存在差异。调查对象普遍认为武夷山国家森林公园是一个很好的感受自然、放松身心、有益健康的生态旅游地。他们旅游的主要动机就是感受自然与放松身心,认为到武夷山国家森林公园主要是为了吸收丰富的负离子,对森林和瀑布的印象最深刻。多数调查对象认为参与生态旅游有利于提高自身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对生态旅游持积极参与的态度。但游憩者对什么是生态旅游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如果加强对生态旅游的宣传教育,能够更加充实游憩者对生态旅游的认识,进而提升参与生态旅游的意愿。同时研究也发现,不同游憩者特性在环境认知与行为上有显著差异。如:年龄越大越偏好与健康相关的活动;年龄越小越偏好拓展活动、探险等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受教育程度越高,对生态旅游的认识更深刻,对环境负面影响的自我认知也会越高;自驾游的调查对象,普遍对解说及指示设施、游览路线规划比较重视。

3.2 建议

通过本研究证实森林生态旅游中不同的游憩者特性,对环境知觉与行为及环境满意度皆有显著差异。因此在进行森林生态旅游规划中,应重视不同游憩者的不同属性需求。

3.2.1 完善森林生态旅游规划 要针对不同的游憩者特性设计不同的森林生态旅游路线,形成完善的游览网络,引导不同特性的游憩者分散到功能各异的生态区块内,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园区内丰富的生态资源,同时避免游憩者的聚集对某一特定生态区块造成破坏。

3.2.2 完善解说和指示设施 规划中应科学合理地设置相关解说、宣传和指示设施,提高游憩者对森林生态旅游的认知,使游憩者能够自觉约束个人行为,减少游憩者的不当行为对森林生态的破坏。同时,由于游憩者多为自驾游且很多都是第一次到园区旅游,及时、完善的宣传解说和各类指示,不仅可以让游憩者加深对园区生态资源的理解,也利于游憩者根据自己不同的偏好,正确选择游览路线及重点游玩的生态区块。

3.2.3 完善抵达园区的交通网络 调查显示有64.3%的游憩者都是采用自驾小车的方式到园区游览,说明抵达园区可选择的交通方式比较单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憩者的多样性,而且旅客如果多数都选择自驾小车的出行方式也不利于园区的生态资源保护,因此在规划中应考虑设计多样化的交通网络,提供多样化的交通工具。

3.2.4 完善园区周边服务设施 武夷山市及临近的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距离园区都比较远,而调查中也发现游憩者在园区内停留时间为3 h以内的达到64.1%,大多数调查对象都表示希望能够停留更长时间,但周边缺乏完善的服务设施,游憩者往返园区和住宿区需要浪费较长的时间。如果在周边规划较为完善的服务设施,不但可以满足游憩者的食宿需求,还有利于进一步开发园区的生态旅游项目。

猜你喜欢
国家森林公园武夷山生态旅游
它们的家园——武夷山
森林公园历险记
东台黄海国家森林公园:以绿之名,拓荒出“养心”景致
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
沙盘活动设计、实施和反思——以武夷山一中沙盘活动开展为例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基于文本挖掘的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形象感知研究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论岘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历史由来和文化特色
武夷山漂流口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