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由贸易港是中国应运当前全球发展环境巨变推出的重大举措,是国家战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要有国际视野。自由贸易港建设要从海南实际出发,盘点清基础家底,补齐短板、发挥优势,分阶段、分步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沿用了自贸试验区中的三大产业定位: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同时进一步强调其中的一些特色产业或部门,日后将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增长极或引擎。这也将成为民营企业难得的发展机遇。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在这次重要讲话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国际重要场合提及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约有10余次,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作出批示指示约有20余次。可以说,我国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高度重视是前所未有的。
从机制上来说,为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央成立了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领导小组,很多部委都出台了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文件,成立了一些专班,国家发改委还在地区司专门设立了海南处,专门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做工作,以及加快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的立法进程,这也是以往没有过的。
聚焦《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笔者认为,其政策内核可以通过“1+2+3+4+5+6+11”这样一组数字进行解读—
“1”指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这个“一号工程”,以及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的立法进程。
“2”指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改革开放重大举措,是党中央着眼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入研究、统筹考虑、科学谋划作出的战略决策。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推进高水平开放,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根本要求;是深化市场化改革,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迫切需要;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选择;是支持经济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同时,“2”也指画好“两条线”。
“3”指“三步走”发展战略,即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营商环境总体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市场主体大幅增长,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风险防控有力有效,适应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到2035年,自由贸易港制度体系和运作模式更加成熟,以自由、公平、法治、高水平过程监管为特征的贸易投资规则基本构建,实现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法律法规体系更加健全,风险防控体系更加严密,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到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同时,“3”也指三大主导产业,即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4”指建立企业进口自用的生产设备负面清单、营运用交通工具及游艇正面清单、生产原辅料正面清单、岛内居民消费的进境商品(日用消费品)正面清单等“一负三正”四张清单。
“5”指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在税制方面强化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强法治、分阶段五大原则。
“6”指海南自由贸易港具有的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运输来往自由便利、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等六大特点。
“11”指承载实施海南自由贸易港重要任务的11个重点园区,这些园区产业类型涵盖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三大领域。其中,现代服务业重点园区有海口江东新区、海口综合保税区、三亚中央商务区、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有洋浦经济开发区(含东方临港产业园、临高金牌港开发区)、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文昌国际航天城、海南生态软件园和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等;旅游业园区有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
同时,《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还提出了税收制度、社会治理、法制制度及风险防控体系四大制度创新。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了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封关运作”模式,即将海南岛全岛打造成更大范围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取消原先岛内特殊监管的界限。而放开“一线”后,“二线”管住,则要求海南自由贸易港和国内其他地区之间,要设立新的海关管理环节。随着建设的不断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将实现三个“全面领先”(开放度全面领先、税收优惠政策全面领先、法治授权程度全面领先)和一个“难以复制”(核心政策难以复制)。
2020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将向东数西算、东地西补转变,北煤南运、南水北调将向北病南医、南货北购转变,在增收入、降成本方面将活跃资本市场、取消高速收费,在统一市场、区际分工、区际贸易方面将加大中西部开发、减少或取消出口退税、加大国产替代等。
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政策制度框架加快建立,市场经营主体大幅提升,吸引利用外资成效显著,各类人才落户纷至沓来,海南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海南将成为境外消费回流的重要“承载地”、跨境贸易和投融资的“新通道”、畅通内外循环的“超级联络人”。
着眼“十四五”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及2035远景目标,据测算,地区生产总值将进入“万亿俱乐部”,常住人口新增400万到450万人,人均GDP增长30%,超过1万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0%。区域功能定位方面,确定了“一个中心”(洋浦经济开发区)、“两个基本点”(两个中心城市,即海口、三亚)、“三条线”(东线产业布局主要是旅游、医疗、教育、先进制造业、航空航天,西线产业布局主要是物流、运输、港口、深加工、仓储,中线产业布局主要是生态、旅游、康养等)、“四方五区”(四个方向、五个区域中心城市,即北部海口,南部三亚,东部琼海,西部儋州,中部五指山),进一步确定了点、线、条、块、面的发展布局。产业功能方面,则定位在港口航运、仓储物流、免税购物、文旅会展、教育医疗、金融服务。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现实机遇还包括:
(1)个人所得税最高15%
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工作的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其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实施清单管理,将覆盖绝大部分来海南就业的人才。全岛封关运作后,纳税年度内在海南自贸港累计居住满183天的个人,按照3%、10%、15%三档超额累进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
(2)鼓励类企业实施15%企业所得税
所需具备的条件有:在海南自由贸易港注册,实质性运营,以鼓励类产业为主营业务(国家现有产业目录中的鼓励类产业+海南自由贸易港新增鼓励类产业)。全岛封关运作后,除负面清单行业外,全部适用。
(3)离岛免税购物额度调高至每年每人10万元并增加品种
全岛封关运作前:每人每年10万元额度,扩大免税商品种类(扩大至45种,增加了电子消费类产品等7类消费者青睐的产品),放宽件数(仅限定化妆品、手机和酒类商品的单次购买数量),取消单件商品免税限额,增加经营主体,岛内居民也可享受该政策。
(4)岛内居民购买进境商品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
让零关税的受益者从企业扩大到了普通消费者,提高了本岛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5)对原产于海南或含进口料件加工增值超过30%的货物进入内地免征进口关税
率先在洋浦保税港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施。免征进口关税,但照章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以进口某型号电动汽车为例,直接从国外进口,清关完税价格约为70万元;若零部件从国外以零关税进口到海南,整车在海南完成总装后增值30%,则销往内地的清关完税价格可以降到62万元。
(6)实施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制
对具有强制性标准的领域,原则上取消许可和审批,市场主体承诺符合相关要求并提交相关材料进行备案,即可开展投资经营活动。比如一家原来从事家具生产的企业,计划从事汽车制造,在投资和转产环节,将不需要获取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许可和审批,但其所生产汽车如果符合相关强制性标准,就可以上市销售。
(7)在洋浦等率先实行“一线”放开、“二线”关注的进出口管理制度
试行加工增值税收政策、简化“一线”申报、突出区内自由、严格“二线”管理,改革统计方法、支持发展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建立协同共管机制。现在国内其他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都不允许人员居住和设立营利性场所,洋浦保税港区不再禁止区内居住居民及设立营业性商业设施等,属重大政策突破。
与洋山保税港区比较:增加了参照原产地规则增值30%后进入境内区外销售免关税;增加了注册在区内的融资租赁企业进口的飞机、船舶等大型设备,可予以保税,按需要异地委托监管;增加了境外入区动植物产品的检验项目,实行“先入区、后检测”等。
(8)扩大包括第五、第七航权在内的航权开放
开放第五航权,意味着国际航班经停海南并在海南上下客货;开放第七航权,意味着国际航空公司可以开设由海南到境外其他地区的航线。2020年6月,国家民航局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试点开放第七航权实施方案》,对试点内容作了具体安排。
(9)建设国际航空枢纽
国家给予了开放航权、允许海南进出岛航班加注保税航油等系列政策安排,将直接拉动货运物流、保税航油供应、飞机维修、餐饮供应等产业发展。从海南出发,四小时飞行时间可以覆盖亚洲21个国家和地区约占世界47%的人口,8小时飞行时间可以覆盖亚洲、大洋洲、欧洲、非洲等59个国家和地区约占世界67%的人口。
(10)开展国际互联网数据交互试点
开展国际互联网数据交互试点,建设国际海底光缆及登陆点,设立国际通信出入口局;今后在海南就可以借助新的专用通道,能更直接地、安全有序地进行国际互联网访问和信息交互,为企业提供海南直达全球“点对点”个性化网络服务。
(11)建设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
海南正在规划建设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三亚崖州湾科教城、海口桂林洋大学城三大国际教育集聚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爱丁堡大学合作办学项目、中国农业大学与康奈尔大学等国外4所顶尖农业高校合作A5联盟等项目正在推进。允许境外理工农医大学及职业院校在海南独立办学。
(12)对外籍人员工作许可实行负面清单管理
对外籍人员赴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工作许可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放宽外籍专业技术技能人员停居留政策,遵循“非禁即入”原则,最大化减少外籍人员来海南工作限制。
(13)其他
部省联合制定境外高校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独立办学实施办法,推动境外理工农医类高水平大学、职业院校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独立办学。支持国内现有优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在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拓展示范办学。支持海南建设国际化特色的基础教育学校,承接中国学生留学的教育消费回流。借鉴援疆、援藏机制,教育部安排部属高校和直属单位对口帮扶海南各市县基础教育和各高校。加快探索建立新型资历框架体系,推动海南建设学分综合转换、学习成果互认互通的终身学习体系。
一是战略地位提升。海南自由贸易港战略地位的提升,意味着它的要素价值水涨船高,它的土地、资产、劳动力等等的地位也随之不断提升,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深入,其价值的提升也是不可估量的。二是生态价值重估。人们对健康、环保、生态等因素越来越重视,海南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生态则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三是区域格局重构。四是经济形态重整。海南的产业结构、产业形态逐步优化,发展将更加均衡,支撑作用也将更加凸显。
海南是一个人口净流入的地区,随着产业吸引、人才政策落地和优化人口结构,海南人口将增加到1300万—1400万人,净增加约400万—500万人。随着人口的增加,土地的增值空间非常大。同时,各项政策将源源不断地落地,政策红利将继续释放,推动海南发展驶入“快车道”。“十四五”时期是海南发展最关键的五年,特别是“十四五”前期的两三年是打基础时期,也是民营企业家投资、入局的最佳时期,发展机遇时不我待。
第一,在自主权、财产权等权力下放且权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要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发挥好两个积极性,“少请示”与“多承担”)。第二,该市场管的就由市场去管,政府把营商环境、事中事后监管、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做好,尽量不插手市场与企业,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有效协调)。第三,要处理好施政和民众参与的关系(努力实现上下同心、官民同欲),调动本地居民的积极性,要让本地居民以及全国人民享受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