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2020-03-30 11:44邱秋玲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0期
关键词:德育初中语文教学

邱秋玲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逐步渗透德育知识。教师要自觉立法,充分发挥德育精神,为学生树立积极榜样,创建德育课堂,让学生时时感受德育精神的熏陶。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探索德育精神,让学生充分理解德育的概念,将德育精神与课堂内外相结合,形成更加紧密的结构化、知识化的德育,从而实现我国德育工作的目标。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教学

语文是一门理性和感性相互依存的科目,它担任着很重要的责任,那就是培育学生的品德教育。语文老师的教学之一任务就是联系实际情况对学生加强一定程度的德育培养。一些老师通常会将德育与教学分开教育,使语文的教学和德育的主要途径成了各种各类的活动和专门的思维。这些情况都是错误的,这是对语文教学的理解错误。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最有效的德育教育就是对课文的解读。目前在初中语文课本的编纂中,教育部门很注意课文的中心思想和内在教育。所有文章都可以培育学生的意志和内心情感。所以,在语文课堂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呢?作者按照实际经历,得出以下观点。

一、重视情感影响,渗透德育

在汉语学习中,许多文章都具有一定的情感色彩,把文章中的情感与服务精神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道德精神。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情感。每一篇文章都表达了不同的情感,给学生带来了不同的道德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品味课文中的精神感受,分析主人公良好的精神品质,体验主人公的情感。同时,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发言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索文章所蕴含的精神品质,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探索和进步。例如,白求恩在抗日战争中为帮助中国人民所做出的无私奉献和坚守岗位的精神,在《初中语文学习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有详细介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当时抗日战争的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不忘记历史,永远记住烈士,从而促进学生自觉学习,成为医生,对国家未来的希望。在学习皇帝的新衣服时,人们的虚伪被讽刺所揭露。从骗局一开始,周围的朝臣就装出华丽的衣裳,对闯过骗局的孩子们来说,它深刻地暴露了皇帝和朝臣的虚伪、丑陋、不诚实和虚荣。同时,它赞扬了害怕贵族、敢于说真话的无畏童心。在本文中,全文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童话般的形式,文章更生动有趣,同时也教育学生,不失童心,学会分辨真假,坚持第一心。在初中语文课本中,许多文章都体现了爱国主义、奉献精神、国家责任、帮助他人、尊重教师和长期的精神品质等。在文章的学习中,要细致、充实,充分分析微妙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德育知识。

二、收集积累名言警句,让学生接受德育熏陶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经久不衰的格言或名句。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不仅思想内容丰富,文学特色突出,而且往往蕴含着一些文学性和情感性,短小精悍。意味深长的名句。有些文本的思想内容,有时是通过其中的一段话体现出来的。对于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我们要紧紧抓住,围绕课文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要注重分析讲解,让学生收集积累,接受德育熏陶。比如,在教学《岳阳楼记》时,学生不仅要欣赏作者对洞庭风光的精彩描写,还要记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名言。并理解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在教学《故乡》中,我分析了闰土的艺术形象。还要让学生理解并背诵最后一句话:希望是一件不重要的事,不重要的事。它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鼓励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要有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在生命意义的教学中,我不仅让学生体验环境描写的作用,还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神圣,珍惜生命,让生命发光。小说的主人公保罗说过最宝贵的是生命……。集中体现和概括了他博大的人生态度和对全人类利益的崇高奉献,不仅影响着几代人,而且将永久地传给我们的后代。由于作品中的名言警句言简意赅,便于学生记忆和记忆。而这对学生思想的健康成长无疑是有益的。

三、加强课外活动,提升学生道德情操

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时渗透德育教学,不仅要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还要从课堂中走出课外,增强学生的体验情感,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社会生活本来就是德育教育课堂,其德育教育要好过课堂中的教育效果。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有针对性地将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到一起,很好地把生活情境反应到课堂教学里,完整地将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结合到一起。教师要考虑到初中生爱动、好奇心重的特征,可以把德育教育结合到不同的生活活动中,促进学生感受生活,无形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教师在教学《再塑生命的人》内容时,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价值观、情感态度,让学生从文章感受到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课后写作,让学生结合生活,根据社会中热爱生活的人们,写出自己的感悟。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观察生活情况,关注别人的道德素养,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升自身的体验情感,增强自身的良好道德品质。另外,教师还要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进而增强学生的积极意志,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思想情况,推荐德育有关的书籍,传授给学生阅读方法,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奋发向上的精神。为此,教师要激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阔学生的眼界,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自觉性。

结论

总之,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时渗透德育教学,让学生在課堂学习时,不仅可以掌握到语文知识,还可以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教师要协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 房蕊.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1):53.

[2] 马鹏飞.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12-13.

[3] 王凯.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9(26):77-78.

[4] 吕银梅.试析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8):39-40.

猜你喜欢
德育初中语文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