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地革命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各个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宝贵财富。近代以来,三民问题一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三农”问题从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就备受重视,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为中国共产独立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推动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结合不同阶段的历史背景分析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以及建国初期土地革命政策的变化,对于探析解决今天的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土地革命;中国共产党;现实启示
一、土地革命的源起
根据毛泽东的论述,中国的“武装斗争”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土地革命斗争。土地革命战争是指从1927年南昌起义开始至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是一场意义深远的社会革命,土地革命的兴起充分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投身革命的热情与积极性。土地革命的成功发起为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发动土地革命包括现实原因与历史原因。中国是历史上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在封建社会中绝大多数土地掌握在地主阶级手里,广大农民受到地主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广大农民的现状仍尚未改变。现实原因主要有: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蒋介石与汪精卫背叛革命,背棄了孙中山“三大政策”。国民党在南京成立政权后,也就变成了代表大地主与大资产阶级的政权,对内成立特务组织绑架与暗杀中国共产党党员,对外积极向英美国家靠拢,中国共产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进行;在军事方面,自南昌起义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同时也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毛泽东在中国革命进程中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二、土地革命的阶段时期
根据土地革命发展进程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演变,土地革命时期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耕地农有”的主张,但是由于陈独秀的错误,没有贯彻实施下去。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逐渐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中心任务就是要进行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之初,《井冈山土地法》和《兴国土地法》提出“以乡为单位、”“以人口为标准”的土地分配方案。在兴国土地法中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以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使之不受侵犯。但兴国土地法仍规定没收的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农民对分得的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这一时期,毛泽东与邓子恢等一起制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有土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至此,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制定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为了调动各阶级的抗日积极性,中国共产党主动将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政策改为“减租减息”的政策。各地抗日民主政权十分重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根据地内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一方面,地主要减租减息;另一方面,农民要交租交息。这一政策既使广大农民减轻负担,提高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又照顾地主的利益,有利于争取他们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边。解放战争后期,中共中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了“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按照“乡村全部人口”“统一平均分配土地”。
建国以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完成了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开辟了道路,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三、土地革命的当代价值
土地革命是一场伟大的经济、政治制度上的社会运动,对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领导革命运动以及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影响重大。
第一,制定土地政策要结合国情,区分不同阶段的现实需要。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这一政策实施成功的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认真分析了中国当时的国情,从革命实际出发,制定出了合乎当时形势发展和现实需要的土地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阶级的投身革命运动中。当前,我国农村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业产业结构等等一系列问题都与农村问题息息相关,要想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农村土地政策必须要根据农村实际情况。
第二,制定土地政策要最大限度的代表农民的利益,符合农民的意愿,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农民长期以来处于封建剥削统治下,农民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但是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新土地政策最大限度的满足农民的愿望,不仅使农民利益得到了根本性的维护,还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无论是在土地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只有切实符合农民的自身利益,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党才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各项政策才能落实到实处,从根本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参考文献
[1]黎林烽.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与现实启示[G].中央党史,(2016).
[2]牛永辉.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策略浅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2)19-0158-02.
[3]徐振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及其历史意义[J].劳动保障世界.
[4]罗歆宏,刘建强.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对“三农”问题的探索[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作者简介:张林栋,男,河北省沧州市,汉,研究生在读